2024-2025学年(上)池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

A. 1894年

B. 1895年

C. 1900年

D. 1901年

2、进化论的观点出自下面哪一部书?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海国图志》

3、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指的是(  )

A. 民主和科学   B. 科学和马克思主义

C. 民主和三民主义   D. 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4、以下表格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先后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C.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D.对外国资本的入侵没有起到作用

5、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文学的是

A.《时务报》 B.《国闻报》 C.《知新报》 D.《青年杂志》

6、大型革命史诗《长征组歌》的歌词,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表述的是红军在长征途中

A. 突破四道封锁线后的战斗情景

B. 遵义会议后的战斗情景

C. 飞夺泸定桥后的战斗情景

D. 渡过金沙江后的战斗情景

7、1900年6月,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

A.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 B.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

C.全面占领中国 D.帮助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

8、1950-1952年.党和政府进行土地改革的重点地区是

A.老解放区

B.新解放区

C.少数民区聚居的地区

D.边远地区

9、历史图像资料能够诠释和还原历史事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下列图像资料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

B.进行三大改造

C.发展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政权

10、邓小平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两者最重要的相同点是(     

A.坚持走群众路线

B.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11、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下列横线处指的是

1934年——长征开始——战略转移

1935年——  ▲  ——重大转折

1936年——长征结束——转危为安

A. 遵义会议

B. 南渡乌江

C. 四渡赤水

D. 强渡大渡河

12、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好方法之一。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简单年代尺,年代尺上①③处可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星火燎原1931年 B.出师北伐1931年

C.星火燎原1937年 D.出师北伐1937年

13、下列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重视发挥农民的革命作用 B.逐步壮大解放区军事实力

C.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D.放弃攻打中心城市计划

14、下列哪个不属于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

A.成立兴中会

B.领导广州起义失败

C.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

D.组织建立强学会

15、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段碑文写道:“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其中,“三十年以来”的截止时间是(   )

A.1840年 B.1919年 C.1945年 D.1949年

16、下列事件发生在中国人民局部抗战时期是 (  

A. 西安事变   B. 平型关大捷

C. 七七事变   D. 台儿庄战役

17、这首诗所体现的精神是(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不怕牺牲、乐观向上

C.万众一心、共御外辱

D.立党为公、忠诚为民

18、20世纪初,我国历史上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民报》 B.《时务报》 C.《国闻报》 D.《新青年》

19、阅读下图《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五口通商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占领了中国市场

D.英国通过了《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

20、1947年,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转战陕北 B.百团大战

C.黄海大战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戊戌变法目的:________救国。

22、一座老城,一段旧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内容。

(1)在这里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开放了近代史上第一批通商口岸,这里是指 ______ 。

(2)在这里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诞生了。这里是指 ______ 。

(3)英国第一次侵华战争首先从这里开始。这里是指 ______ 。

(4)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指 ______ 。

23、(1)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特点是:______

(2)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______ ,他的代表作有______

(3)列举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抗战史实两例______________

(4)列举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抗战史实两例____________

(5)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指的是______

(6)解放战争期间的战略决战具体指______战役

(7)《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是______

2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写出和下列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

A.   B. C.

A B C

 

25、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什么?________

26、九一八事变:①时间:___________借口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导致此结果的原因:蒋介石采取___________政策②东北人民组织___________,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___等在东北组织___________抵抗日军的侵略。

③影响:九一八事变后,(标志)中国人民的___________开始了。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7、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 原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28、______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________

 

29、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海军成立;1966年我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______

30、太平天国起义后,洪秀全称“________”,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________为东王。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翻开中国近代史,我们可以清晰发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线索,一条是列强的侵略;一条是中国人面对侵略的抗争和探索。而近代化的发展贯穿在整个过程中,显得特别的耀眼。请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近代化的发展与救亡图存始终交织在一起。《马关条约》 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了变法维新运动,支持变法的皇帝是谁?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制度近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它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新文化运动体现的是中国思想近代化,请写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和口号。

32、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时间

条约名称

影响

1840-1842

南京条约

 

1894-1895

马关条约

 

1900-1901

辛丑条约

 

 

 

 

33、一些城市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沧桑巨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1842年8月在这里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里”指的是哪座城市?该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1912年在这里建立的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名称是?

(2)1931年,日军炸断了一段南满铁路,并以此为借口攻占了哪一座城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什么?

(3)1937年12月,日军攻占了国民政府的首都,日军在这里制造的骇人听闻的惨案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材料二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前方守土之将士浴血杀敌,敌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固对介公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

——张学良、杨虎城(十二日)

(1)材料一中的文字是蒋介石发给谁的电报,“此后”指什么历史事件?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材料一的做法带来了什么后果?张、杨在何时、何地发表该文?

(3)张、杨这样做法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