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曾撰写了系列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并预言“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这位历史人物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鲁迅 D.胡适
2、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红军进行艰苦的长征
C.八路军建立敌后根据地 D.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3、台儿庄战役后,武汉、长沙、郑州几十万市民举行了盛大的庆祝集会和游行,中国人民抗战热情普遍高涨。下列对台儿庄战役表述正确的是( )
A.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B.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仗
C.是我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4、签订《南京条约》
A.毁坏了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D.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5、观察下表,导致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与《南京条约》的哪一内容有关( )
A.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赔款2100万银元 C. 五口通商 D. 协定关税
6、下列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工业成就是
①鞍山钢铁公司②大庆油田③南京长江大桥④第一汽车制造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的话说明 ( )
A.中国抗战取胜的根本原因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和重大牺牲
C.只有中国军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D.中国抗战扭转了一百多年中国屡败的局面,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8、如图是《光明日报》社论,它掀起了一场大讨论,这场大讨论的实质是
A.学术争鸣
B.社会热点大辩论
C.思想解放运动
D.工作经验的总结
9、针对下列情况,中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
人均产量 | 中国 | 美国 | 印度 |
钢产量 | 2.37 kg | 538.3 kg | 4 kg |
A.没收官僚资本
B.进行土地改革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掀起“大跃进”运动
10、从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角度讲,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 中国又增开了十一处通商口岸
B. 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
C. 清政府权利结构发生了变化
D. 清政府的一批有识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
11、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写一段“画外音”,你认为下列哪一项不适合
A.颁布的时间是1913年3月
B.规定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是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D.最终被袁世凯废除
12、“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标志是
A.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B.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C.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D.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13、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鸦片走私利益
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惩罚清政府拒绝“修约”的行为
D.解决“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14、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 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 扩大资本输出
C. 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D. 割占台湾岛
15、19世纪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侵略者是( )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俄国
16、文学作品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以下诗句中反映中共一大的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
17、习近平主席指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乌克兰危机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和平安全才是国际社会最应珍惜的财富”。20世纪50年代,有利于国际社会“和平安全”的是中国( )
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形成
18、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事件是( )
A.一二·九运动 B.五四运动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9、某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运动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它仍然承袭了中国古代历史农民战争的“奉天承运”“改朝换代”“太平救世”的变革思想模式。该观点主要强调了太平天国运动( )
A.推动社会变革
B.传承优秀文化
C.具有历史局限性
D.注重学习先进理论
20、1940年春,一位身处华东日本占领区的爱国人士撰写对联讽刺当局曰:“国祚不长,八十多天儿皇帝;封疆何窄,两三条巷伪政权。”据此推断,该对联讽刺的可能是( )
A. 袁世凯中华帝国 B. 长春伪满洲国
C. 南京汪伪政权 D. 重庆国民政府
2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3)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4)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5)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2、“在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代的黎明期,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一片灿烂星云,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比特拉克……等人把形形色色的思想汇聚起来,从而产生崭新的近代文化。”其中“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
2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______(人物)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焦裕禄在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______________。
24、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__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______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25、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______》,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______》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26、请根据提示,写出下列标志性历史事件。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
(2)中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
(3)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27、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创造了震惊中外的“________”,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炮轰宛平城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8、依据提示完成列举
(1)祖国大陆获得基本统一的标志是
(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令
(3)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
(4)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29、某校要设计一条红色研学旅行路线,请你提供素材。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__会师。
30、1971年10月25日,当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出来时,会场上沸腾了。与这一场景相关中国外交上的重大事件是(____)
31、(1)观察下面《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937-1945 年)》,请将下列 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 中共中央驻地:延安
B国民政府陪都:重庆
(2)据图指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有何特点?
3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建设之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加了综合实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材料二:党的十五大之后,中国共产党高举邓小平“建设之路”的伟大旗帜,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材料三:“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国人民“富起来”得益于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决策?
(2)改革开放先从哪里开始?对外开放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3)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什么?
(4)材料一中邓小平“建设之路”指的是什么?
(5)根据材料三,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实现中国梦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指的是?
34、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第十六章
材料二:“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旧船,只需几只三桅战舰就能够摧毁它的整个海防”。
——英国人马戛尔尼
材料三: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材料四: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材料中所说的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这些侵略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共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订的那样苛刻”的条约指什么?这是那次战争中签订的?
(4)《辛丑条约》中那一项内容最鲜明地反映了材料四中“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