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潮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19年9月2日,经考古专家论证,在山东威海刘公岛东村外发现的沉舰就是定远舰,这一考古成就可直接应用于研究(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在中国近代史上,涌现了很多抵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下列英雄人物与英勇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①林则徐——虎门销烟            ②左宗棠——收复新疆       

③邓世昌——黄海海战            ④左宝贵——威海卫战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戊戌变法的法令在洋务运动时早已做过的是(

A.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 翻译西方书籍

4、“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体现我国实行(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社会保障制度

5、新中国“一五”计划规定,五年内国家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58.2%用于工业建设,其中又把88.8%用于重工业建设。这一投资比例反映出“一五”计划(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重视工农业协调发展

C.集中发展交通运输业

D.坚持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6、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7、《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8、1954年缅甸总理访问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的讲,我们对大国很恐惧。但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民的恐惧。”这是因为周恩来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9、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在遭遇重大民族灾难中遇难同胞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下列事件中,最符合设立国家公祭日要求的是

A.卢沟桥事变

B.华北危机

C.南京大屠杀

D.东三省沦陷

10、“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毛泽东带领中国工农革命军创建的第一个“家”在(     

A.井冈山

B.瑞金

C.延安

D.西柏坡

11、1953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专门接见了一位来自四川农村的老母亲邓芳芝,因为她的儿子也牺牲在朝鲜。她的儿子就是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的(     

A.黄继光

B.邱少云

C.杨根思

D.罗盛教

12、小王是一位黄埔军校的学员,在他回乡探亲之际,乡亲们问他这所军校同以前的旧式军校最根本的不同是什么时,他的回答是(   )

A. 训练方式 B. 上课形式

C. 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D. 课程的安排

13、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专程前往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介绍展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张謇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反映的社会热潮是(       

A.变法救国

B.政治救国

C.实业救国

D.科学救国

14、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我相信解放了的法国、涤荡了污泥浊水的法国一定会把这笔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劫过的中国,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到的。”这里提到的“夏宫”是指

A.虎门 B.圆明园 C.颐和园 D.承德避暑山庄

15、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领导这场斗争的是()

A.严复

B.邓世昌

C.林则徐

D.关天培

16、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祥人,做一个,守土官长…”材料反映的是哪次战争的影响(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按时间排列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

①定都天京

②北伐、西征

③天京事变

④天京陷落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8、古代诗歌《尼罗河颂》中写道:“光荣啊,起源于大地的尼罗河……你灌溉土地,使一切生物欣欣向荣。你生出大麦和小麦,好叫神庙里欢度节日。”热情颂扬尼罗河的是

A.古代埃及人

B.古巴比伦人

C.古代印度人

D.古代希腊人

19、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同美国的合作

B.同国民党及民主党派商讨合作抗日

C.加强同苏联的合作

D.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20、20世纪80年代初,在大规模平反各种冤假错案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多方面的拨乱反正。拨乱反正的实质是

A.坚持“两个凡是”方针

B.调整国民经济

C.系统纠正“文革”错误

D.转移工作重心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根植于心,研究出治理兰考“三害”的新路子,被称为“党的好干部”;1960年石油大会战开始,被称为“铁人”的____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国石油自给做出重大贡献。

22、______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______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23、毛泽东率起义部队于1927年10月到达这一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24、_________年,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____________________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

25、背景:________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导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事件是:________

(2)戊戌变法期间清朝的皇帝是:________

(3)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

(4)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的地点是:________

(5)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________

27、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苦难史和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和奋斗史。在民族危难之时,无数的仁人志士积极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将表格中①—④的内容填写完整。

事件

人物

主要贡献

事件

人物

主要贡献

洋务运动

洋务派的代表,以“①______”为口号,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戊戌

变法

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1895年发起“②______”(事件),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辛亥革命

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百折不挠。他提出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③______”

新文化运动

倡导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1915年在上海创办《④______》,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上述表格中的四个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请根据下列提示,将其填到相应的位置上。

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______

B.中国历史上制度变革的第一次尝试是______

C.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的是______

28、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     ),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9、1894年11月,________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________”的宗旨。

30、“文革”中,在林彪、江青等人诬陷下,________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开除出党,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1915年,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指引着人们向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发起猛烈的冲击。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2、简述戊戌变法是怎么发动起来的?变革的内容有哪些?领导这次变法的属于资产阶级哪一派别?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分别举出材料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名称。

(1)自强求富:名称       

(2)变法图强:名称       

(3)民主革命:名称       

(4)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从这些历史人物身上你能感受到一种什么精神?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诗歌也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三:“当年敌寇正猖狂,兵谏西安为救亡。少帅痴情真放蒋,食言领袖假赦张。”

材料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黄洋界上炮声隆”,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在此之前,毛泽东主席领导了哪次武装起义?

(2)导致材料二诗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中召开的一次转折性会议是什么?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兵谏西安为救亡”指哪件事?该事件的结果如何?

(4)根据材料四说出“百万雄师过大江”指哪件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有何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