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阿坝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袁隆平院士说:“我是搞育种的。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他的成就是(       

A.发现青蒿素

B.发现青霉素

C.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D.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2、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度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扩大招商引资和对外投资。这反应了我国(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进行城市经济体改

C.重视生态的保护

D.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

3、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 马克思主义   B. 三民主义   C. 新三民主义   D. 列宁主义

4、1911年10月11日,某城贴满了告示,上面写道:“今奉军政府令,告我国民知之:凡我义师到处,尔等不用猜疑。…建立中华民国,同胞其毋差池!”这座城市是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武汉

5、1936年12月《桂林日报》: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材料中的“陕变”指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6、下列不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

A. 人们用手机上网

B. 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C. 小明家在市区购买了商品房

D. 乘坐京沪高铁旅行

7、1841年12月,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亚当斯发表演说:“一般的看法都以为争执不过是为了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这只不过是争端中的一个偶然事故,……战争的原因是磕头(马戛尔尼率来华被要求向乾隆皇帝行跪拜礼)。”有关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中英文化观念的差异 B.偶然性因素往往其决定作用

C.为英国的工业品开拓市场 D.中国政府的禁烟行动

8、1920年初,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同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来到中国,先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议建党事宜。8月,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材料适合用来解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

A.背景

B.原因

C.时间

D.作用

9、在解放战争中,从北到南,许多城市相继被解放。下列属于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

A.沈阳 B.上海 C.北平 D.南京

10、(题文)借口中国内乱,发动侵华战争的八国是( )

A. 英、美、日、法、俄、德、意、奥

B. 英、美、日、法、俄、德、意、西

C. 英、美、日、法、俄、德、比、奥

D. 英、美、日、法、俄、葡、意、奥

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进行了拨乱反正,这次会议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伟大决策是( )

A.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B.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C.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D.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

12、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B.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

D.否定“两个凡是”

13、李华同学制作历史学习卡片,他整理了一组关键词:“富国强兵、兴办手工工场、推行文化教育、创办科学院、开启俄国近代化”。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新经济政策

C.废除农奴制改革

D.斯大林模式

14、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临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电报

B.电影

C.报纸

D.照相

15、1915年,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 )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

A.武昌

B.云南

C.南昌

D.南京

16、下图所示新四军臂章再现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历史,臂章中的时间转换为公元纪年,应该是

A.1944年

B.1945年

C.1946年

D.1947年

17、1871年,曾国藩和李鸿章联名奏请“选聪颖子弟,携往外国肆业(求学),实力讲求,以仰副(辅佐)我皇上徐图自强之至意。”材料表明洋务派选派留学生出国旨在(  

A.改革传统教育体制

B.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C.寻求实业强国之道

D.培养维护统治之才

18、1907年,北京城一茶馆有4位当地居民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见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读过《民报》。”赵六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其中有一人在说谎。说谎的是( )

A. 张三   B. 李四   C. 王五   D. 赵六

 

19、1954年缅甸总理访问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的讲,我们对大国很恐惧。但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民的恐惧。”这是因为周恩来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0、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A. 《万国公报》

B. 《国闻报》

C. 《时务报》

D. 《湘学报》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地点)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____(地点)。

22、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________胜利,粉碎了日军“________”的神话。

知识点2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23、开国大典时,西藏地方领袖之一班禅_______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拥护中央人民政府。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24、1997年,我国经济总量(GDP)在世界排名________位;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________位。

25、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都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起来的。

26、北伐和西征: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北伐军最后全军覆没,西征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________时期。

27、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______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______年底,袁世凯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28、完成下列表格

 

29、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________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30、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__》,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斗争,创造了“________”局面。

(3)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以“9”结尾的年代,观察下面年代尺,根据年代尺所给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与“广州虎门”有关的历史事件。以此为借口,英国对华发动了哪一侵略战争?

(2)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哪一文件提出向西方学习主张?

(3)1899年,美国提出哪一政策反映出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4)1919年,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写出在民族危难之际,率先挺身而出,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行径的主力军。

(5)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的感悟。

32、那一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1)指出材料中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西藏和平解放有什么意义?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在西藏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2)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以促进西藏地区的发展?

(3)西藏地区的发展得益于哪些因素?

33、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促进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请回答:

(1)“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中国社会进入什么阶段?

(2)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

(3)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农村改革制度?在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又加快以什么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1992年,党又提出什么经济改革政策?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过四十年的努力,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5)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与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开辟出了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1955年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和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摘编自《非常年代》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的重大发展时期。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僵局被打破,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提出的“基本原则”后来通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重要国际会议是哪次会议?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材料三中的观点认为,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僵局被打破”,请举两项外交成果证明该观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