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的这一说法背景是袁世凯( )
A.促成清帝退位
B.实行独裁统治
C.公然复辟帝制
D.接受“二十一条
2、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战争的影响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3、1951年,代表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的西藏首席代表是( )
A.阿沛·阿旺晋美
B.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C.达赖喇嘛
D.帕巴拉·格列朗杰
4、五四运动是一场( )
A. 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 B.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C. 规模巨大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D.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5、圆明园是清代最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在一场战争中遭到焚毁。关于这场战争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A.战争爆发于1840年
B.战争前后的一段时期是中国近代丧失领土最多的时期
C.战争的主凶是英国和美国
D.战争是西方列强为了镇压天平天国运动而挑起的
6、据中央纪委监查部网2017年7月31日报道,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杨焕宁因严重违纪受到留党察看二年、行政撤职的处分。此材料体现了
①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②依法治国的理念③深化改革的需要④经济发展的号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他说“中国所需要的。是要青年能够‘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理想’”随后又以比较文化的形式揭露其思想启蒙主题。并把“人权”与“科学”归为近世文明的两大基石。作为思想启蒙目标的两大特征。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运动
8、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是( )
A.英俄联军
B.日法联军
C.德法联军
D.英法联军
9、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双方签署了( )
A.《和平协议》
B.《通商条约》
C.《互利协议》
D.《联合公报》
10、对于1971年10月25日发生的一件大事,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这个“转折点”是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D.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11、近代史上,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的到来,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12、下列太平天国运动的事件,正确的时间顺序是
①金田起义②定都天京③永安建制④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⑤天京变乱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③②⑤④
13、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目标。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初步建立的事件是
A.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B. 1956年,全国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C. 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重寻近代中国》一书中写道:“这个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不是赔款,不是割让…… 而是五口通商。”“这个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望厦条约》
C. 《黄埔条约》
D. 《马关条约》
15、下列史实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淮海战役 ②转战陕北 ③解放南京 ④挺进大别山
A.④①③②
B.②④①③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16、“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社会功能。如果要拍摄关于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剧,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火烧圆明园
B.黄海大战
C.旅顺大屠杀
D.天津保卫战
17、以下关于“九一八”事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它使中国东北逐步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B. 它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C. 助长了日本侵华的气焰
D. 促使中共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
18、年表记述了历史人物所经历的大事,下列年表可以补充的史实是:( )
A.长春登基,成立伪满洲国
B.热血抗战,取得台儿庄大捷
C.西安事变,通蒋抗日
D.枣宜会战,杀身成仁
19、毛泽东回忆道:“(会议)本来是在上海开的,因为巡捕房要抓人,跑到嘉兴南湖,在船上开的。”该会议是指(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七届一中全会
20、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耻辱史,使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虎门条约》
21、1927年8月,中央在汉口召开_________,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有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_________,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2、1895年,孙中山回到香港.联络________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同时开展筹款、联络会党和军队等秘密工作,准备在_______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
23、意义: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_的开始。
24、______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此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_____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25、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答案。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
(2)19世纪末,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是______________.
(3)黄海海战中,他率致远舰与日舰激战,最后全舰官兵烈国,他是:______________.
(4)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__.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______________.
26、列举与下列“第一”有关的城市。
(1)横跨长江第一桥——_______________
(2)第一汽车制造厂——_______________
(3)第一机床厂——________________
27、____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8、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__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______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29、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_____________)、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党和政府决定实行(________________),这项制度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0、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体制:201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灾难史,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中华民族的复兴史。回忆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步入近代史,西方列强纷至沓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此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2011年5月7日至15日,“圆明园国宝全国巡展”在柳州展出,柳州市民目睹了圆明园12生肖兽首铜像中的四件(见下图)。
这四件饱经沧桑的国宝是在哪一事件中被迫离开故土的?
(3)允许日本开设工厂的条约是哪个条约?它给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4)帝国主义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发动了哪一场侵略战争?
(5)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给你最大的启迪是什么?
32、某班级同学准备举办一次《“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他们找到了以下图片资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武汉长江大桥,青藏铁路图放在成果展上。同学们提供的图片都合适吗?请说明理由。
33、简答题。
(1)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洋务运动。
(2)《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最沉重的枷锁,请你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谈谈该条约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爆发的这场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材料二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材料三主要内容有: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北京的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向各国认错道歉,并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哪次侵华战争?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次侵华战争?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