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中国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清政府颁布变法法令 B.公车上书
C.严复译著《天演论》的出版 D.《马关条约》的签订
2、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瑷珲条约》签订后 D.《天津条约》签订后
3、中共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指的是
A.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
C.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了革命的指导思想
D.革命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4、下列企业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开平煤矿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制造总局
5、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你的理解是( )
A. 是一次爱国运动 B.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运动
C. 取得了初步胜利 D. 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起了巨大作用
6、近年来,肯德基、麦当劳等一些世界跨国企业陆续登陆莱芜,莱芜的“三辣”等农产品也纷纷走出国门。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看,这种现象说明
A. 莱芜已经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
B. 莱芜逐渐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
C. 莱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最重要阵地
D. 莱芜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7、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的目的是( )
A.抢夺地盘和政权
B.巩固新生的政权
C.消灭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军阀,占据他们的地盘
D.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中国
8、民国初年,北大教授辜鸿铭梳着小辫子走进教室,引得学生哄堂大笑,辜鸿铭平静地说:“弊人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诸君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学生一片静默。这一情景反映出辛亥革命后
A.守旧思想根深蒂固
B.新式教育发展缓慢
C.民族压迫依然存在
D.全盘否定儒家文化
9、朝贡是朝拜和进贡的简称,中原帝国直到19世纪末期都是东亚朝贡体系的核心,下列哪一场战争使得这一体系彻底崩溃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0、巴黎圣母院被称为“西方中世纪建筑中最完美的花”“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下图是其玻璃窗)你知道巴黎圣母院是一座什么艺术流派的建筑吗( )
A.古罗马建筑 B.伊斯兰教建筑
C.哥特式建筑 D.中国古代建筑
11、“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朽的历史功绩。 “星火燎原”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B. 毛泽东思想的创立
C.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D. 中共七大的开幕
1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点是
A. 北京
B. 长沙
C. 广州
D. 上海
13、抗美援朝战争中,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人物是( )
A.黄继光
B.杨根思
C.董存瑞
D.邱少云
14、从1915年开始,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A.君主立宪
B.扶清灭洋
C.民主科学
D.实业教国
15、1940年下半年,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开始了“百团大战”,总指挥是( )
A.聂荣臻
B.徐向前
C.彭德怀
D.邓小平
16、甲午战争以后,激起了人们的仇洋情绪。山东冠县义和拳首领赵三多率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 清政府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 B. 外国传教士的活动十分猖獗
C. 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 D.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加深
17、1953年底,我国政府在与印度政府谈判时,首次提出(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求同存异”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18、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让人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引发对历史的思考。对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 B.洋务运动最终实现了富国强民
C.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洋务派认识到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
19、一位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某次战略转移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秋收起义
D.武昌起义
20、梁启超指出,清王朝社会政治制度的弊病在于“上体太尊而下情不达”,即君权太重,官制等级森严,人民没有政治权利。因此他提出,维新变法“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民共主”。这说明梁启超( )
A.注重团结底层人民群众
B.提倡限制君权扩大民权
C.提倡消除封建礼教危害
D.较注重国民意识的觉醒
21、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_______(人名)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成功收复_______。1884年清政府在此地建立_______。
22、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⑯______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⑰______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⑱______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3、1900年6月,英、_____俄、日、法、________、意、奥八个国家拼凑了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的率领下,从天津乘坐火车向北京进犯。
24、太平天国颁布了《____》,企图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_____”,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25、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________最庞大、________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________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________________社会的深渊。
26、美法扩大侵略权益: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签订中美《________》和中法《________》。
27、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________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28、后期努力
(1)重建领导核心:封________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2)纲领:洪仁玕写成________,提出向________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3)军事胜利: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29、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____;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是____。
30、________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是作为西藏地方政府的首席代表,来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材料二 他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他带领石油工人在克服重重困难使大庆油田第一口井提前开钻。
材料三 从1962年冬调入兰考任县委书记,到他1964年5月14日逝世,仅仅一年半的时间,他忍受着肝病的痛苦,日夜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到北京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被称为什么?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
(4)通过以上材料的分析,我们能感受到怎样优秀的民族精神?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确立的基本政策。根据这个政策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
(2)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写出践行了这一构想的事件。(写出一个即可)
(3)现在,为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国家确立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在处理海峡两岸关系时,我们常提到“九二共识”,两岸达成的“共识”是什么?
(4)做为中学生,你认为在与各民族相处和维护国家统一方面,能做些什么事?(选取一点谈即可)
3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中国人民面对侵略的抗争和探索史。而近代化的发展贯穿在整个过程中。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近代化的发展与救亡图存始终交织在一起。《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发起了什么运动?后来支持维新变法的清朝皇帝是谁?
(3)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近代化作出重大贡献,它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新文化运动体现的是中国思想近代化,请回答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
(5)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历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34、秦汉四百余年的孕育与熔铸,为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基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选自《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
材料二 秦汉在我国语言文字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这一时期汉字字体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确定了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把小篆的长方形变为扁方形,把均称弯曲的线条变为方折平直的笔画,彻底消灭了汉字中的象形面貌,基本确定了此后汉字的方块形状、笔画特点和字体结构,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选自《中国文化通史》
(2)根据材料二回答,秦汉时期的文字字体发生了怎祥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哪一技术在为人类提供方便、快捷的书写材料的同时,也推动了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材料三
汉朝妇女的化妆盒——化妆用器铜烤炉——出土时,炉内仍留有若干骨头
——选自《中国服饰画史》——选自《文物秦汉史》
(3)材料三反映了汉朝怎样的社会风貌?
材料四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増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选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4)根据材料四回答,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写出一点即可)除此之外,董仲舒还向汉武帝提出了哪项加强思想控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