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红军主力会师 B.巧渡金沙江 C.会宁会师 D.四渡赤水河
2、孙中山在《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中说:“这13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来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军阀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继续革命
3、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 )的历史性决策。
A.闭关锁国
B.改革开放
C.建立新中国
D.文化大革命
4、如下图(清帝退位诏书)的颁布标志着
A.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B.清政府正式维新变法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5、1925年,孙中山病逝于北京,也就是
A.民国12年 B.民国13年 C.民国14年 D.民国15年
6、胡适回忆说:“民国十五六年之间,全国大多数人心倾向国民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发生了
A. 国民革命
B. 红军长征
C. 日本投降
D. 重庆谈判
7、下表是1843年前后中国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统计表。导致表中税率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是( )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 旧税率(%) | 新税率(%) |
棉花 | 24.19 | 5.56 |
棉纱 | 13.38 | 5.56 |
A.割地赔款
B.五口通商
C.协定关税
D.公使进京
8、下图是1985年9月23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题目是“Moving Away from Marx(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这种认识主要源于
A.否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价值
B.肯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C.展现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成果
D.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9、如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下列属于该大纲的内容是( )
A.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收买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
D.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10、下面哪文明成果产生于两河流域的是( )
A.雅典卫城
B.《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C.金字塔
D.二里头一号官殿复原图
11、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宪法大纲》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2、对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使十年内战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标志着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D.九一八事变也称卢沟桥事变
13、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最大的区别是
A. 主权归属不同 B. 外交政策不同
C. 社会制度不同 D. 经济政策不同
14、“我们被爆炸声惊起,紧接着炮火纷飞横空而过,向北大营驻军地点发射。天一亮,我和几个同学走到沈阳城西大门发现是日军侵占了沈阳。”这段回忆描述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15、1894年,日本联合舰队突袭北洋舰队。随后双方在黄海海面上发生激战。光绪帝为海战中壮烈殉国的海军将领垂泪撰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位海军将领是( )
A.左宝贵
B.关天培
C.徐邦道
D.邓世昌
16、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A. 建立股份制
B. 建立公司制
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17、“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他们的事迹出现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
A. 沿海地区
B. 城市
C. 农村
D. 内地
19、为纪念澳门回归10周年,拟发行一套邮票和纪念封,在标有一国两制字样的邮票上要插入人物头像,最合适人选是 ( )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周恩来 D. 江泽民
20、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民主共和 ②民主、科学 ③自强、求富 ④变法维新
A.②③①④ B.③④①② 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1926年,叶挺领导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连克___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城,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_________的主力。
22、1978年,在安徽省(_____)县小岗村实行的包产到户,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23、在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上,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后,_____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4、1894年11月,________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________”的宗旨。
25、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____。1901年9月签订的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提出向西方学习,著有《资政新篇》的是________。
(2)戊戌六君子”中甘愿流血,矢志为变法献身的是________。
(3)洋务派在地方的代表有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和________。
27、新中国奉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
28、在____________中清军直总督士成壮烈殉国。____________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产。
29、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的标志:___________。
30、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 ________,后期的口号是________。
3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开国大典的阅兵总指挥是_____。
(2)新中国的第一位国务院总理是_____。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2、中国近代的历史既是中国人民饱受侵略、压迫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勇于探索前进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特点大体是:从侵略的范围上看是从_______到________。
(2)中国近代探索的主要历程是:从学习西方的_________到学习西方的_________。
33、“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是伟大的爱国者孙中山先生的临终遗言。请问,此处“革命”二字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革命所取得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34、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有成就,也有失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材料三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亚非拉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在第26届联大上,中国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岳麓版八下《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什么地位?
(2)材料二图1、图2和图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3)根据材料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是什么?
(4)社会主义曲折探索中的成功与失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