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A.以轻工业为主
B.以重工业为主
C.以造船业为主
D.以制瓷业为主
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的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在敌我双方实力极不对称、战争前景非常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仍然坚持参战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扩大战争,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B.人民志愿军空军官兵不畏强敌
C.国内局势稳定,争取良好外交环境
D.苏联大力支持,对美战争胜局已定
3、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科技革命推动了购物方式进步
C.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D.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4、下侧所列史实所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史实1:北方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
史实2:唐朝许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
史实3: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蔬菜种子、茶叶、丝绸等物品。 |
A.国家统一
B.民族交融
C.文化交流
D.中外交往
5、如下图图片反映了我国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轻工业快速发展
B.人们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
C.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D.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粮食逐渐减少
6、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宜言书”“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由此可见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主要在于(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打败了美国侵略者
D.提升了中国的军事威慑力
7、造成辛亥革命后10多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 中华民国政权已经覆灭
C.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 孙中山继续革命
8、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产量由1950年的239.4千克增长为285.2千克。这说明( )
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B.集体所有制有利于农业发展
C.土地改革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D.土地改革实行了土地公有制
9、1979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粮食产量比上一年增长6倍多。这种增长主要是因为:( )
A.打土豪,分田地
B.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了人民公社
D.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10、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这一变化与哪国有关(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11、“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九一三”事件
B.“四五”运动
C.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
D.“四人帮”被粉碎
12、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其中的“民生主义”最初来自于同盟会的哪一革命纲领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13、(2016·四川达州)列强的侵略,使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之路。下列事件中,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14、一个侵略者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庄严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园门和那些小屋,也一个不留,……所有年深日久、精美绝伦的建筑和物品,都一齐牺牲了。”该日记记载的这次侵华战争应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查找相关资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小明同学收集了如下这个资料,请把资料中加★号的内容补充完整( )
时间:甲午战败后 人物:张謇 企业:大生纱厂 救国道路:★ |
A.科技救国
B.思想救国
C.实业救国
D.制度救国
16、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谱写了时代最强音的名曲是
A.《渔光曲》 B.《暴风骤雨》 C.《义勇军进行曲》 D.《歌女红牡丹》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土地政策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其中,以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为显著特征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2021年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去世,举国哀悼。他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成功培育出
A.籼型杂交水稻
B.优质高产小麦
C.转基因玉米
D.无土栽培大豆
19、下图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名称是
A. 长征1号
B. 探索者1号
C. 神舟1号
D. 东方红1号
20、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的关系是( )
A.扩大
B.继续与扩大
C.继续
D.没有关系
21、识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地点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军旗升起的地方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2)据图指出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有何特点。
22、失败: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李秀成战败,安庆陷落。陈玉成被俘就义,李秀成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遇华尔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的淮军。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会师救援。1864年,太平军与敌军经过40多天的激战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最终_______,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
23、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____,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24、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的战败,刺激其开展(_____),重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_____) 战争后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_____)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 ”道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辛亥革命之后,因封建制度受到冲击而得到发展;(_____) 期间,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 短暂春天 ”。一战后,(_____),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近代民族工业受到(_____)、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推残,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25、新中国建成的第一个汽车制造厂是______。
26、填空题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_______。
27、(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__
(2)率领“铁军”独立团屡建战功的北伐名将是______
(3)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______
(4)红军长征途中,具有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______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
(6)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法西斯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是______
(7)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蒋介石集中军队进攻______
(8)1948年到1949年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三次主力大决战包括______战役、______战役和______战役。
28、势力范围
(1)背景:_______签订以后。
(2)方式: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________。
2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使英、法、美等国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0、新中国成立后,国防、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2)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3)1986年,我国发展高新科技的计划纲要是 。
(4)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的战略是 。
31、"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香港岛被割占是在哪年签订的哪一条约中?中国要收回"整个香港"表明了什么?
(2)历史上哪国占领了澳门?澳门又在何时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你认为香港、澳门能够成功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关事件名称。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井冈山,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化恩怨,转时局,统一战线初形成——
(5)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的会议——
33、写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南京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关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丑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历史年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将下面的年代标尺示意图补充完整。
中国近代百年内忧外患、饱受磨难,中国人民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探寻着民族生存之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形成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60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起,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1895年春,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戊戌年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为了集中革命力量,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1906年,同盟会会员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革命党人首先起义。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1912年,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