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博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鸦片战争中,尽管广大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英勇抵抗,战争终以中国的失败结束。这场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A.武器装备陈旧

B.经济落后

C.封建专制制度腐败

D.吸食鸦片导致军队战斗力削弱

2、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

A.上海

B.重庆

C.延安

D.南京

3、毛泽东将战略大决战首战方向指向东北战场,较稳妥可靠。这是毛从战略全局所下的一着妙棋,战略决战先从局部的优势开始,进而争取全局上的更大优势。毛看出蒋正在犹豫,东北的解放军已包围了长春、沈阳,东北国军已被孤立了,毛看准了这个时机,下决心从锦州打去,把东北的门封死,关门打狗出奇制胜。毛泽东决定进行哪场战役(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我国形成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正确的顺序是(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C. 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D. 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5、全国抗战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在(     

A.南京

B.瑞金

C.北平

D.延安

6、下列党代会与其对应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中共十二大——改革开放

B.中共十三大——中国特色

C.中共十四大——初级阶段

D.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

7、历史漫画往往能反映出某一历史阶段的特征。下图漫画说明当时中国( )

A.终结了专制制度 B.推翻了清廷统治

C.收回了国家主权 D.改变了社会性质

8、2014年6月,中国海军的四艘先进舰船出现在由美国主导的23国参加的环太平洋军事演习中,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早在1971年,我国就自行研制出了

A.核潜艇

B.导弹驱逐舰

C.导弹护卫舰

D.航空母舰

9、对近代大事示意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

B.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C.中共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10、下列对洋务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启蒙运动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D.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1、20世纪初,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青年杂志》而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领导人。该历史人物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胡适 D.陈独秀

12、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在(       

A.古田

B.延安

C.三湾

D.瑞金

13、“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诗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歌颂的成就位于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4、1936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三大主力会师于

A. 会宁   B. 吴起镇   C. 腊子口   D. 延安

15、有关“最可爱的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代表人物有邱少云、黄继光   B. 他们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

C. 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D. 取得了近百年来反抗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16、“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下的自治,而不是独立、“分裂”或“单干”,它是促进多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共同治理的地方自治。”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是( )

A.统一与自治相结合

B.民族区域高度自治

C.基于民族地理分布

D.专门立法保障实施

17、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淞沪会战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18、《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三十)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C.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

D.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1919年5月,北京蒙藏学校的蒙古族青年荣耀先积极参与了北京高校学生代表集会,筹划并参与了学生游行示威活动,学校全体师生还致函北京《晨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吾蒙藏学生,亦国家之份子,爱国热忱彭湃不已。”材料反映了

A.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影响力空前提升

B.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民众对国家和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

D.社会思想界呈现多元化的格局

20、“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顽强抵制了英国工业产品的倾销。后来,英国商人发现,从鸦片走私中可以谋得暴利,于是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这段话最能说明

A.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从根本上抵御了英国的经济侵略 B.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体系完备

C.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D.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______大总统;3月11日,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______

22、185111__________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3、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_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24、新文化运动中,_________(人名)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_________的胜利》,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25、1955年,周恩来参加(     )会议,在会上提出(“     ”)的方针,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26、下图是第_____届联大会议的一个场景。这次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_____合法代表。

27、柯文楠英国学者柯文楠(CACurwen认为太平天国是一场千百万底层民众为了生存,为了追求平等公平,以大无畏的牺牲的精神发起的革命运动,只是因为存在客观上的局限性,它的政权制度无法体现这一理想。这里的局限性指的是

A.农民阶级自私狭隘的特性 B.偏师北伐,孤军深入

C.提出的革命纲领不切合实际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8、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分别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9、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________举行。会议再一次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30、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____________,又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初解散________;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___________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________。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____________,可指定继承人。接受________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1915年末,下令以1916年为“________________”,准备元旦登基。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在中国近代,各国列强纷至沓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逐渐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请回答: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此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割让了什么地方?

(2)1895年,因为哪一次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3)哪一战争失败后中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条约的学习,请简单谈谈你的感想。

32、近代中国历史是一部先贤们不断探索的历史。识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三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33、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成功经验]

(1)我国过渡时期(1953--1956年)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化三改”,“一化”是指什么?“三改”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此后,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改革?在对外开放建立的经济特区中,最大的经济特区是什么(1988年建立)?

(3)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九大”召开于哪一年?

[失败教训]

(4)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出现了急于求成、急躁冒进的事件是什么?

(5)新中国最严重的错误是“十年浩劫”(1966--1976年),这场运动通常被称为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以史为鉴,解决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在报告中,阐明大会主旨是改组国民党成为有力量的政党,以此去改造国家。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党为国,争取革命成功。大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经过此次大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国民党的基本政策。大会通过了国民党的施政纲领,提出了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和实行新三民主义的具体方针。

材料二:“本党从来主张用和平方法,建设统一政府。…而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益肆凶焰。迄于今日,不特本党召集国民会议以谋和平统一之主张未能实现,而且卖国军阀吴佩孚得英帝国主义者之助,死灰复燃,竟欲效袁贼世凯之故智,大举外债,用以摧残国民独立自由之运动。帝国主义者……与以金钱军械之接济,直接帮助吴贼压迫中国国民革命…本党至此,忍无可忍,乃不能不出于出师之一途矣。”

——《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1926年7月4日)

材料三:1936年12月13日出版的《西北文化日报》

1)材料一中的大会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革命军出师的目的是什么?这次国共合作的最终结局如何?

3)据材料三,指出这是什么重大事件?该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4)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