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6年,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形势下,对当时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正确分析的会议是
A.中共二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九大
2、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3、下图中,农民分得土地,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共同纲领》
D.《中国土地法大纲》
4、某学校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活动,下列英雄人物中哪些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董存瑞
④邓世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2021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2周年。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而设立的。“五四精神”是指( )
A.艰苦奋斗 B.开拓创新 C.爱国主义 D.乐观主义
6、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的不同之处是:
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挽救民族存亡
C.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
D.发展资本主义
7、1954年,全国人民对首部宪法草案进行过三次大讨论,包括各大城市组织各民主党派、各民族团体和社会各方面的代表共八千余人参与的第一次讨论。这说明该宪法的制定
A.体现中国人民的意志
B.遵循西方国家的民主原则
C.体现《共同纲领》的内容
D.体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8、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材料表明毛泽东强调( )
A.加强国防尤其是军事武器建设
B.必须在较短时间内造出原子弹
C.注重经济及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D.集中力量快速地发展国防工业
9、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的战斗英雄,其中,“严守纪律,被大火吞噬而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
A.黄继光
B.邱少云
C.彭德怀
D.雷锋
10、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
A. 26届联大的召开 B.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C.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亚太经合组织建立
11、“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指
A.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一国两制”原则
12、第一次比较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 )
A. 李大钊 B. 陈独秀 C. 毛泽东 D. 董必武
13、20世纪20年代,苛求妇女的“三从四德”摇摇欲坠,反映了封建道德思想已经动摇。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十月革命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C.五四运动初步胜利的影响
D.中共一大召开的影响
14、如果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兴办舞会
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D.驻扎有外国军队
15、如图为一位老党员1952年时获得的晋江县颁发的纪念章,上方有“土改纪念章”的红字,下方有“晋江县”三个字。该纪念章可以说明晋江地区( )
A.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B.土地公有制的确立
C.工业化的推进过程
D.实行分田包干到户
16、2018年,“深圳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4.13%,接近全球最高的韩国、以色列等国的水平;PCT(专利合作协定)国际专利占全国的43.1%,连续14年居全国城市第一位;当前深圳平均每平方公里有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每天有51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可见,如今的深圳( )
A.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
B.城市奇迹般崛起
C.经济实力跨越式增长
D.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17、1956年被称为充满生机活力,充满创造精神的一年。这一年( )
①发表《论十大关系》,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宝贵经验
②召开中共八大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③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④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A. 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 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C. 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 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19、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这张“王牌”是( )
A.设立深圳经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D.批准长江三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20、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很失望,因为通商口岸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贸易扩张。英方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为此,英国( )
A. 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 在北京划定使馆界
C. 成立了“洋枪队” D. 在中国开设工厂
2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____制度正式确立。
22、根据下列三幅人物图信息,进行填空。
(1)图一的人物是____,他全面筹划的变法是____。
(2)图二的人物是____,他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
(3)图三的人物是____,他发起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____。
23、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_____。为了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实施了_____旨在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 行动,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
24、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结合所学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
(8)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悟?
25、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了《 》,它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
_____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 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6、_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_____革命,它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27、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于________年发动了全面内战。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________,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8、________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很快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_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9、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的事件是_______
30、请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事件。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一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标志一一
(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一一
31、请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在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历史地位?
32、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迎来“短暂的春天”。请分析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有哪些?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曲折受哪些因素的制约?20世纪初,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企业家有很多,请举出两个例子。
33、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光辉历程。根据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哪项基本政治制度得到初步确立?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我国确立了怎样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请从政治、思想两方面的内容加以说明。
(3)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诞生了哪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举出两例即可)
(4)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挫折,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请列举三例。
(5)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众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请从衣、食、住方面加以说明。(从两个方面说明即可)
34、《长征歌》是对长征的生动描写。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首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革命一定要胜利,敌人终将被埋葬。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子弟兵,别故乡”的时间。
第三首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2)遵义会议是何时召开的?为什么遵义会议的召开使“全党全军齐欢庆”?
第六首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3)依据歌词和所学知识说一说长征途中遇到哪些艰难困苦(写出两例即可)?谈谈你所体会到的长征精神?
第十首 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各路劲旅大会师……万水千山齐歌唱。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
(4)“各路劲旅大会师”的地点是哪里?
(5)长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