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基隆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晚清厦门胡里山炮台的兴建是“师夷长被以自强”的一次尝试,这次尝试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2、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大西洋沿岸经济繁荣

B.基督教思想的传播

C.进化论和相对论诞生

D.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3、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根本目的是( )

A.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 B.动员全民族的一切力量抗战

C.指出抗日战争的艰苦性 D.为人们指出战争的艰苦性

4、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希望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下列近代人物中,可誉为民族英雄的是(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国藩

D.张之洞

5、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强国之路的过程中,决策者由于忽视客观规律而犯的严重错误有(     

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文化大革命   ④改革开放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6、《泰晤士报》报道: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参与这场劫掠的是( )

A. 英法   B. 美俄   C. 英美   D. 法俄

7、每临危局,总有杰出人物挺身而出,下图人物的人生选择都是为了(     

A.实行君主立宪

B.发展资本主义

C.实现人民民主

D.挽救中华民族

8、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和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D.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9、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是“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它的谜底应是

A.北伐胜利进军

B.五四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下面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意在说明(     

A.“五年计划”实施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工业化建设运动

11、创办《新青年》杂志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12、如图所示年代尺标注的一组时间,解读正确的是(       

A.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史

B.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史

D.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13、2017年8月,“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兴起”主题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此研讨会是为了纪念商务印书馆创办距今

A. 120年

B. 110年

C. 100年

D. 90年

14、有一座城市,中国的无产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开始踏上革命的征程。它是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重庆

15、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国本乃可益固。”以下措施中与李鸿章这一认识相关的是(     

A.引进武器装备

B.创办民用工业

C.建立近代海军

D.建立新式学堂

16、老照片是一部浓缩的“社会史”,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下列这组照片最适合用来研究(       

A.自由平等观念渐入人心

B.服饰文化日趋西洋化

C.社会生活完全近代化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7、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18、以下各项不属于《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的是

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C.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D.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19、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①深圳 ②珠海 ③厦门 ④上海 ⑤汕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20、它“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这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形势的根本改变,标志着中国革命战争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它是

A. 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 千里跃进大别山

C. 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D.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协商谈判·和平统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________

22、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史称”_____________”。

 

2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封建土地制度被摧毁的标志----

(3)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4)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

24、______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创举是 ______

25、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清政府____

26、图一人物是____,他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宣传维新变法思想。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图二人物____与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图一                  图二

27、第二炮兵部队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于2015年更名为__________。新时期,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__________、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28、1917年俄国发生________。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时间:__________。领导人:______。政权巩固: 经济上: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_______,建立社会主义______;废除土地_______,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29、观察下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红一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瑞金

B.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地——遵义

C.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的地点——吴起镇

30、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流历史源远流长。友好往来与兵戎相见都成为历史长廊中形象各 异的刻度,启迪着中日两国关系未来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该歌谣以哪一历史事件为背景?下图所示人物是抗日民族英雄,他在亿万同胞心中树起不朽的丰碑,请写出他的名字。

(2)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请写出该事变的影响。2014年,我国将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 公祭日,是为纪念在哪一事件中的死难者?

(3)中国抗日战争坚持了14年之久,请写出抗战取得胜利的时间。中国抗日战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32、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中国屈辱的近代史开始了,那么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被迫开放的港口有哪五个,说出其中两个。

3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哪一历史事件开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这一事件发生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

(2)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取得第一个胜利是哪场重要战役?

(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提出这一主张的出发点是什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近代以来,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形成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昢上渐丰富完善的。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1902年,他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族残之,外邦逼之”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频臾缓”。

——摘编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   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的情况下,国家难以统一,使得国家认同主要体现为国族认同,即中华民族认同。……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国族认同达到高潮,在知识界掀起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大讨论,傅斯年指出“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这一时期,知识界、政界甚至全民的参与使国家认同得到全面推进。

——摘编自贺东航、谢伟民《中国国家认同的历程与制约因素》

材料三   在近代中国,很难想象不是民族主义而是其他推动着中国民众主动参与到一次次让世人震惊的政治行动,也很难相信不是民族主义而是其他推动着中国各色政治力量发起一次次影响深远的社会政治运动

——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及其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族国族认同达到高潮”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从下面方框中任选两个(或以上)词汇,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民族主义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

巴黎和会、廊坊、北京、国共合作、义和团、卢沟桥、广州、三元里

【示例】词汇:广州三元里

说明:1841年,鸦片战争期间,广州三元里民众英勇抗敌,击英军,体现出民族主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