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安康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有关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鸦片战争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C. 鸦片战争是中国与法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D. 洪秀全是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2、魏源与严复两位思想家的观点中,相同的是

①都主张爱国、救国 ②都主张学习西方 ③都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④都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如图所示历史事件发生在1951年,标志着(     

   

            人民解放军进入拉萨

A.西藏和平解放

B.西藏完成民主改革

C.西藏自治区成立

D.青藏公路顺利通车

4、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 民族独立和富强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扶清灭洋

D. 建立社会主义

5、下列关于第一次亚非会议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

B.第一次没有资本主义国家参加

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

6、图示法也是历史事件表现的一种手法。下列图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7、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你知道中国近代与第二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

①洋务运动   ②辛亥革命     ③戊戌变法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8、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A.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D.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

9、如下图为近代后期某次战役示意图,该次作战行动

A.使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席卷长江流域

B.是中国革命由发展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C.增强了中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

D.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

10、在评价某一重要事件时,国际社会有如下说法:“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中国突然变成了一出戏的主要演员之一”;“在处理我们所面临的重大国际问题时能有更大的权威”。这些评价针对的是中国

A.赢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

B.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C.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1、小明同学想去参观“大包干纪念馆”,他应该前往

A.北京

B.深圳

C.安徽凤阳小岗村

D.上海

12、下图为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A.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国开始丧失领土主权

13、“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语称赞的是(   )

A. 二次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护国运动

 

14、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这次运动的口号是( )

A.“民族”“民权”“民生”

B.“民主”和“科学”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自强”和“求富”

15、下图是某同学做的知识卡片,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九一八事变

时间:1931年9月18日

地点: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

制造者:日本华北驻屯军

影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A.制造者

B.地点

C.时间

D.影响

16、“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制定“先北后南”和“缓进速战”方针,抬棺上阵,收复新疆的是

A. 左宗棠

B. 李鸿章

C. 洪秀全

D. 张之洞

17、19世纪70年代,率清军收复新疆的爱国将领是(   

A. 奕 B. 曾国藩 C. 左宗棠 D. 李鸿章

18、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生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该主题是

A.歌颂祖国

B.抗日救亡

C.追求理想

D.抨击时弊

19、“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旺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谐新篇。“这首诗歌中的“喜事”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川藏、新藏公路通车

C.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20、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下图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行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邮票。以下关于长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红军长征经历了四渡赤水河、过雪山草地等艰难险阻

②红军三大主力在吴起镇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③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④长征的胜利,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成功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③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____,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2、根据提示列举相关事件。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

(2)为香港澳门回归开辟途径的伟大构想——___________

(3)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____________

 

23、______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______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4、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民族同仇敌忾,顽强抗争,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英雄人物,请把他们的姓名分别填在相关事件后的横线上:

(1)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禁烟英雄是___________

(2)坚守虎门炮台,壮烈殉国的广东水师提督是___________

(3)年逾六旬,却“亲自舆榇”出关,收复新疆的陕甘总督是___________

(4)1894年,平壤战役中奋起反击日军,最后中炮牺牲的清军将领是___________

(5)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的“致远”号管带是___________

25、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三位伟人

三大理论

三次巨变

孙中山

三民主义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使中国人过来了。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使中国人起来了。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领导,使中国人起来了。

 

 

 

26、康有为等人发起_______________轰动全国,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人士严复等主持的《_______________》,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27、1895年春,________等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称之为“____”。

28、“香江涌海翻银浪,宝港归家绽紫荆”这副对联纪念的事件是( )

29、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的致远舰管带是________,近代率领湖广子弟收复新疆的是________

30、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________。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________平方千米领土。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________为商埠,割________地方一区给英国。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写出“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及“兵谏”蒋介石的关键人物。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何深远影响?

3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是几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请回答

(1)周恩来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这表明近代外交具有什么特点?

(2)1953年,面对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周恩来是怎样打破外交僵局,开拓外交新局面的?

(3)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哪些成就?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33、探究国共之间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它是紧紧和中国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的,依据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党什么时候开始了第一次合作?合作的标志是什么?请举出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成就一例?

(2)两党第一次合作结果如何?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3)第一次合作结束后,国共走向第一次对抗,请举出第一次对抗期间发生的两次会师?国共的这次对抗为哪个帝国主义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

(4)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是什么?举出此战线领导下取得的成就一例

(5)从国共关系与国家之间的联系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的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二例说明。

(3)据材料三,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