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张秉贵祥细地介绍了各种糕点的味道,最后帮她挑了些略带咸味的鸡油芝麻饼和牛舌饼。

B.顾客被张秉贵那火一般的热情感动了,她报谦地说:“刚才我冲您发火,您没见怪吧。”

C.遇到患肝炎的顾客,老张就介绍买糖份多、对治肝病有好处的水果糖;遇到患气管炎的顾客,他就介绍买冰糖。

D.我们要像您一样,做革命的螺丝钉,党把我们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B. 如何避免比赛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法、不透明的暗箱操作现象,已经成为困扰本届组委会的首要问题。

C. 在我的印象里,黄河是一条涨满着自信和尊严的大河,她以泥黄的颜色奔腾着,她奔腾着,不知流淌了多少年,流淌得如诗如画。

D. 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宠而心其能                  害:嫉妒

B.皭然泥而不者也               滓:污染

C.举贤以自                         佐:辅佐

D.然皆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祖先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座建筑密度极低的城市,垂柳袅袅,花香阵阵。置身于这柳暗花明的静谧中,全然忘记工作的疲劳和生活的烦扰。

②面对重重困难,刘邦没有气馁,与一帮兄弟浴血奋战,不到几年时间,他已经成为一个控地千里、坐拥百城的王者。

③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研讨会上,面对众人的褒奖和肯定,电视剧导演曹慧生不赞一词,只是埋着头记录大家的意见。

④针对邻里纠纷、家庭不和、医患关系等矛盾,行走于都市乡村的调解员对当事人摇唇鼓舌,不厌其烦地“劝和促谈”。

⑤各大医院的“号贩子”倒卖专家号的行为被媒体曝光后,患者和家属都对“号贩子”敬而远之,就诊秩序明显好转。

⑥上海福喜的过期肉事件,再一次引发跨国连锁餐饮品牌供应体系的巨大动荡,麦当劳一时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

A. ②③⑤   B. ①③⑥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炎黄时代也被称为中国古史的________时代,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________、生生不息,留下了早期华夏民族薪火相传、________的文化轨迹,形成了一条________于西方国家的文明路径。这是一条特色鲜明的“共同体”之路。它预设了世界文明进程的中国路径,也彰显出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

A.传奇 筚路蓝缕 源源不绝 异常

B.传说 焚膏继晷 绵延不绝 异常

C.传说 筚路蓝缕 绵延不绝 迥异

D.传奇 焚膏继晷 源源不绝 迥异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敦煌飞天,虽然是外来种子,却是在中国大地上开放的花朵。为了适应辽阔国土上各民族各地区思想意识、风土人情和审美理想,必然不断地发生变化,至隋唐时代,形成了飞天发展的高潮,创造了具有中国气派、体现中国审美理想的新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在飞天的艺术风格中,体现着鲜明的美学特征。

想象力是艺术形象、艺术意境创造的动力。隋唐飞天的现实依据是什么?就是百戏和歌舞伎。想象即联想,迁想,幻想。本来西方天使,臂生双翼,把人和鸟联系起来,这是西方的力求真实的想象;中国的羽人,臂生绿毛,也是将人、鸟相联,虽然具有一定抽象性,但中国古代美学家认为,把人与鸟联在一起是“失人之本”,即降低了人为万物之灵的本质。以抽象充实意象,因而西方臂生鸟翼的天使,中国身长绿毛的羽人,都没有发展起来,却创造了不生双翼,不长绿毛,非男非女,亦男亦女,借助云彩而不依托云彩,仅仅凭借一条舞带凌空展卷中的动势之力,把翩翩起舞的宫廷歌伎送入太空,自由翱翔的飞天。这就是隋唐时代审美理想的体现。高度的想象力,赋予了飞天以永恒的艺术生命力。

飞天的表现形式与壁画一样,包括线描造型、空间表现、传神艺术等等。

以线造形不止于中国,希腊瓶画、埃及壁画、印度绘画、波斯细密画、日本浮世绘,从西方到东方,很多国家都以线创造艺术形象。但中国有弹力的毛笔和书法审美观,使线本身及其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富有生气和韵律感,这是中国线描独具的特色。飞天的线,不仅在于造形,更重要的是表意,特别是蜿蜒曲折的长线所表现的舒展与和谐的意趣,与“极乐世界”中“天人合一”幸福愉快的境界是吻合的。

艺术境界是人物与事件在一定空间的显现。飞天是“佛国世界”的幸福使者,歌舞于“极乐世界”的上空,俯视大地和水国中的琼楼玉宇,造成空旷辽阔的艺术境界。这是中国鸟瞰式空间透视法的成果,是西方焦点透视法所不可能表现的。

中国艺术最初的审美理想,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形神兼备、以形写神,所谓神即人物的神采、神情或者灵魂,也就是作品的艺术生命力。敦煌飞天正是这样,不仅眉目传情,而且姿态动作,一招一式都与人物的总体神情统一和谐,概括成一句话,那就是传神之谓美。这正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形式美。

敦煌飞天和整个敦煌艺术一样,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是在中国传统艺术基础上吸收并融合了外来艺术营养而发展起来的,如打破了儒家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所形成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大胆地吸收人体解剖原理和人体美的表现方法,使人物的自然形态化为理想的艺术形象。同时,从佛教美学中也吸收了有益的因素,如佛经中所谓“法身无性”、“一切诸法非男非女”等,从而创造了没有男女生理特征的形象,使人们在艺术欣赏中进入超人境界,佛教的净化与艺术美的净化作用结合起来了。

(摘编自段文杰《飞天在人间》)

材料二:

飞行,历来是人类对于突破地面重力,冲向无垠天空的幻想。中国文化早已与飞行这一意象结下不解之缘。

而流传的中国古代神话无不假借飞行大加幻想。这些神话故事中所提及的飞行姿态与意象,不单单展现了古人反抗束缚与桎梏的精神,同时也彰显了对于天空之上美好事物的浪漫追求和憧憬。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姿态惬意,充分显示出飞行时的欢愉,激发人们对于飞行的向往。飞天形象的内核,是人们通过飞行从而得到想象中的自由。人们无法在现实中腾空而起自在遨游,便将借助飞天形象阐释对飞行的幻想。可以说,此刻人们的灵魂与精神伴随着飞天一同遨游在佛教的极乐净土世界中。

这种肆意飞行的浪漫幻想难以在中华传统艺术形式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而飞天并非借由翅膀进行滑翔或腾空,而是凭借周身的几条飘带与彩云便飘摇在天空中,完全保留了古人希望在飞行时保持的优雅姿态。

而那凌风飞扬的舞裙和飘带,给飞天别增了几分典雅与神秘感。画家仅凭几缕夸张的丝带便将飞天自由翱翔的神韵深刻勾勒出来,通过中国传统艺术中虚实结合营造出虚无缥缈的高远意境,渲染了一种无比唯美温馨的艺术氛围。

而飞天手持乐器缓缓弹奏,正似古人闲暇时分弹奏古琴以自乐,享受与广邈天地的精神贯通。即使是在幻想飞天时,人们也不愿舍弃这一平凡生活中自得其乐的欢愉。而自由,便是彻底追求心底所期盼渴望的生活方式。

也正是敦煌飞天,使中国人真正飞起来了。也正是对于自由意志的阐释,飞天在某种意义上突破了宗教世界的壁垒,使无数人们可以跨越宗教信仰的鸿沟,寄托自己心中对于自由的渴望与畅想,从现实生活中得以短暂逃离,于精神的自由国度中如飞天般翱翔。

飞天形象中不乏孔武有力的巨人,也有不少体态轻盈的女子,芸芸众生皆可以在飞天中找到自己,那个脱离尘世遨游于万千世界中的飞行灵魂。也许人人都可以是壁画中的童子、乐伎亦或是宫女,皆可身披彩带肆意飞行。

正是由于飞天在保持庄重典雅的神性时,并未舍弃可亲可爱的世俗人性与鲜活真实的尘世气息,那份自由与洒脱才不疏离于凡尘,也从未从人们心中走出。

(摘编自赵梓乔《“飞天”携带的自由寓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飞天形象自从传到中国,至隋唐形成发展高潮,彻底摆脱了外来特征,形成了中国风格。

B.敦煌飞天的形象与西方天使、中国羽人有着极大的区别,是真正具有想象力的体现。

C.敦煌飞天吸收了外来艺术营养,如人体解剖原理、焦点透视法、佛教美学中的某些因素。

D.飞天因既保持了庄重典雅的神性,又具世俗人性与尘世气息,才有了长久的生命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敦煌飞天的线条受到毛笔和书法审美观的影响,既有创造形象的功用,又具表意与制造韵律的特征。

B.敦煌飞天通过眉目、姿态动作传达人物的神情,这一实践,促成了中国形神兼备的审美理想的形成。

C.借助想象创造的无翼而飞的飞天形象,既强调人为万物之灵的本质,又以优雅的姿态展现人的尊严。

D.凌风飞扬的舞裙飘带的“实”表现了自由翱翔的“虚”,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中虚实结合的手法。

【3】下列神话中,不属于“假借飞行大加幻想”的一项是(     

A.夸父逐日

B.嫦娥奔月

C.羲和御日

D.牛郎织女

【4】根据材料一,概括飞天艺术风格中体现的美学特征。

【5】有人说“飞天是自由的向往”,请结合材料谈谈飞天形象所蕴含的“自由”的内涵。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舸舰迷津,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_____________,非常之谋难于猝发,_____________,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3)____________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5)无限江山,_____________。流水落花春去也,_____________。(李煜《浪淘沙》)

8、___________,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⑵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____________。(李清照《一剪梅》)

⑶是处红衰翠减,____________。(柳永《八声甘州》)

⑷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_____________,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_____________,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⑺人事有代谢,___________。(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__________,则无不治。是以圣人终不为大。(老子《道德经》)

9、在下列横线处填写相应的语句。

(1)此地有________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映带左右。

(2)天朗气清,惠风和畅。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

10、名篇名句默写

(1)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独伶人也哉!

(4)《琵琶行》中表达与琵琶女同病相怜、一见如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主旨句、表现诗人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委婉地劝谏唐王朝统治者要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2)苏轼《赤壁赋》一文,作者先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洞箫之声,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表现洞箫之声的悲凉。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促织

杜甫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全诗内容看,诗歌应写于秋天,诗人夜闻蟋蟀哀婉叫声而感秋、思乡。

B.首联“甚微细”与“何动人”对比,写出哀音不同寻常,吸引读者兴趣。

C.“相亲”使用拟人手法,形象写出诗人与蟋蟀互相依恋之情。

D.尾联中,诗人认为蟋蟀天真的声音与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一样感人。

【2】诗中第六句的“放妻”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妻子,二是指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你赞同哪一种解释?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渊藻,字靖艺,少立名行,志操清洁。齐永元初,释褐著作佐郎。天监元年,封西昌县侯,食邑五百户。出为益州刺史。时天下草创,边徼未安,州民焦僧护聚众数万,据郫、繁作乱。藻年未弱冠,集僚佐议,欲自击之。或陈不可,藻大怒,斩于阶侧。乃乘平肩舆,巡行贼垒。贼弓乱射,矢下如雨,从者举楯御箭,又命除之,由是人心大安。贼乃夜遁,藻命骑追之,斩首数千级,遂平之。进号信威将军,征为太子中庶子。藻性谦退,不求闻达。善属文辞,尤好古体,自非公宴,未尝妄有所为,纵有小文,成辄弃本。六年,为军师将军,与西丰侯正德北伐涡阳,辄班师,为有司所奏,免官削爵土。大通元年,迁侍中、中护军。时涡阳始降,乃以藻为使持节、北讨都督、征北大将军,镇于涡阳。高祖每叹曰:“子弟并如迦叶,吾复何忧。”迦叶,藻小名也。入为安左将军、尚书左仆射,藻固辞不就,诏不许。藻独处一室,床有膝痕,宗室衣冠,莫不楷则。常以爵禄太过,每思屏退,门庭闲寂,宾客罕通,太宗尤敬爱之。恒布衣蒲席,不食鲜禽,非在公庭,不听音乐。高祖每以此称之。侯景乱,藻遣长子或率兵入援。据京口,藻因感气疾,不自疗。或劝奔江北,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因不食累日。太清三年,薨,时年六十七。

(《梁书列传卷二十三》)

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

B. 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

C. 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

D. 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释褐:亦称“解褐”,始任官职,意思是脱去平民衣服开始做官。

B. 食邑:又称采邑、封地。古代国君、士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

C. 平肩舆:古代的一种轿子起初作为山行的工具,后走平路也以之为代步工具。

D.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渊藻智勇双全,置安危于不顾。焦僧护发动叛乱,他力排众议,到自己军营里巡视督战,最终稳定军心,平定了叛乱。

B. 萧渊藻谦逊退让,不求闻达显名。他擅长作文赋,尤其爱好古体诗,平时不曾妄有所为,即使有小文章,一旦写成就会扔掉底稿。

C. 萧渊藻身居高位经赏自我反省。他经常认为自己所得到的爵位太高俸禄太多,就想隐退,与宾客们也少有往来。此举深得太宗敬重喜爱。

D. 萧渊藻尽忠报国,誓言掷地有声。“侯景之乱”发生后,他镇守京口染疾,也不去治疔,有人劝他投降,为此,他几天没有吃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天下草创,边徼末安,州民焦僧护聚众数万,据郫、繁作乱。

②藻独处一室,床有膝痕,宗室衣冠,莫不楷则。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以“我眼中的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得套作,有真情实 感,不少于 800 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