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请问,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2、上海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这座城市不仅见证了近代的屈辱史,也发生过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是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中国人民军队的建立
C.《青年杂志》的创办
D.江南制造总局的开办
3、1894年11月,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四天的大屠杀。美国《纽约报》评论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该评论
A.谴责日军暴行
B.赞扬日军传播文明
C.带有双重标准
D.指出日军侵华本质
4、下列属于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轮船招商局
5、戊戌变法是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掀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下列人物不属于维新变法人士的是
A.孙中山
B.梁启超
C.康有为
D.谭嗣同
6、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 )
A.中国从此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B.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到:“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的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8、学习过有关解放战争期间的历史内容,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推荐几部影视作品给大家,其中正确的是 ( )
A.《虎门销烟》 B.《大决战》 C.《甲午风云》 D.《西安事变》
9、假如你生活在1950年,你能看到的情景是
①街道上有“庆祝西藏和平解放的标语”②到处可见人们欢送志愿军去抗美援朝的热烈场面
③民主人士准备去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④农民正在田地里丈量土地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0、“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开始以独立的姿态、以如此规模的行动走上政治舞台,这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材料说明五四运动( )
A.体现了学生的先锋作用
B.催生了新生的革命力量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促成了国共合作的实现
11、九一八事变后,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是
A.杨虎城 B.张学良 C.杨靖宇 D.叶挺
12、清朝恭亲王奕䜣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曾国藩说,购买和仿制外洋器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这说明,“自强”的内涵是( )
A.发展近代科技 B.发展资本主义 C.实现民族独立 D.维护清朝统治
13、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A.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维护了清王朝的统治
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4、杰出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着浓墨重彩的篇章。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为
A.魏源——“实业救国”的践行者 B.丁玲——著有小说《小二黑结婚》
C.齐白石——创作了宏篇巨作《愚公移山》 D.李大钊——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
15、中共中央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由此可知这一举措( )
A.适应国情发展的需要
B.摧毁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
D.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6、下图是某报刊登的上海广智书局的新书广告,其中有“日本维新三十年史”“政治学中卷宪法编”等。其内容表明当时知识界流行的思潮是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17、2010年5月23日上午,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 )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创办《新青年》 ④成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下图为中国近代某团体用于联络的“信物”拓片,使用该“信物”的团体是( )
A.拜上帝会
B.兴中会
C.义和团
D.中国同盟会
19、识读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一五计划”的成就
B.三大改造的成果
C.“大跃进”的结果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0、甲午战争后,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
A. 魏源 B. 鲁迅 C. 严复 D. 陈独秀
21、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________。
2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的这一联诗句被习近平总书记视为饱含着 “报国情怀”,他是_______;清代有一名状元不热衷于做官,而是辞官回乡办实业。毛泽东同志在谈到这位状元指出, “轻纺工业,不要忘记_______”。
23、1924年5月,______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______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24、_____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____年,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
25、1911年10月10日晚,____起义爆发,这年是农历____年,这次革命叫做____.
26、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_____________水稻。
27、15~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根据所学知识,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1)1689年,英国通过了____________,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确立了议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原则。
(2)1776年7月4日,美国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托马斯·杰斐逊____________。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3)法国大革命时期,制宪议会颁布了____________。强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以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28、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由陈独秀创办的_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阵地。
29、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________”的局面;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_》。
30、1894年,孙中山在________(地点)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_________,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31、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历史性决策。简述这次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32、践行长征精神活动中,小历认为,长征途中八路军过草地这一历程,深深打动了他,他决定奋发图强认真学习。
(1)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小历的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3、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05年,孙中山为发动辛亥革命作了什么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2)1911年,引起辛亥革命的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是什么?
(3)请你写出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其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4)今天,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34、回眸世界古代中上的一些重要改革,我们不会忘记那些力图改革的杰出人物,他们实施的改革措施给所在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新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扩大公民的权力,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材料二 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材料三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田令》
材料四 大和的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挖近似奴隶的部民,权势极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强大的中央贵族权倾朝野。
——摘自九年级历史上册课本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分别与三次改革有关,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2)材料一反映了雅典城邦的什么制度?
(3)从材料四可以看出日本的奴隶主贵族势力强大,那么天皇政府在改革中是如何打击奴隶主贵族的势力的?
(4)你能从上述改革中获得哪些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