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开始,到“一片船”结束,“一条船”是指( )
A.中共一大
B.五四运动
C.遵义会议
D.国共合作
2、1895年康有为、孙中山和张謇三个人各自做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其中孙中山选择了
A.洋务
B.变法
C.实业
D.革命
3、民国以后,“剪发兴、辫子灭:中山装兴、补服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些社会风俗的变迁体现了( )
A.民众自主意识增强
B.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C.生活方式开始西化
D.使用新的交通工具
4、1825年可使用的最新交通工具是
A.马车 B.飞机 C.汽车 D.火车
5、1954年9月,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是( )
A.贺龙
B.邓小平
C.聂荣瑧
D.周恩来
6、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 、1992年和2001年,催生2001年创业高潮点的动因是
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行
B.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C.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D.全面立体开放格局形成
7、清末我国从传统社会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型,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D.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8、口号和名词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见证。热播电视剧《父母爱情》中的“破四旧”“造反有理”“右派”“走资派”等口号和名词应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9、当今,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出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制度保障是
A.国家实施民族区域自治
B.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兴建工业基地
C.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
D.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义务教育
10、揭贴勾勒出尘封的历史画面。下框中的揭贴描写的是(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1、2019年4月15日傍晚,法国巴圣母院发生大火,其标志性尖顶在烈焰下然倒网友作诗“巴黎悲失火,怎比百年前。圣母犹能圣,圆明不复园。”造成“圆明不复园”的罪魁首是( )
A.英国军队 B.八国联军 C.英法联军 D.英联军
12、抗战老兵杨再和老人回忆一次战役时说:“命我军赶赴徐州听命。车抵徐州车站,五战区长官李宗仁派车来接……部分行至车辐山下车,我师王铭章旅失去联络,……遭遇敌军伏击,伤亡颇大。”该战役的重要意义是( )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亡华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B.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仗。
C.标志着日军速亡中国战略的破产,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提高了八路军和共产党的威望,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3、建国后,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主要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
B.与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C.中国人一味追求物质享受
D.中国人生活品味不断提高
14、读《2001-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中国服务出口额的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发展了乡镇企业
B.进行了国企改革
C.建立了经济特区
D.加入了世贸组织
15、八年级某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上虚拟了两个农民形象。农民甲干活磨磨唧唧,农民乙问:“你干活怎么那么慢?”农民甲回答:“反正多干少干都一样!”下列哪一政策可以改变农民甲的劳动态度( )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政企分开
16、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六君子”、《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历史名词使用了“干支纪年法”,其对应的年份分别是公元
A.1840年、1856年、1901年、1895年
B.1894年、1895年、1898年、1911年
C.1894年、1898年、1901年、1911年
D.1860年、1895年、1900年、1905年
17、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 ,但它 是基于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
A.割让香港岛 B.赔款白银 2 亿两
C.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18、“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材料中“革命”的领导者是
A.李鸿章 B.康有为 C.陈独秀 D.孙中山
19、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此事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事件的直接触动有关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0、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下列选项与变法无关的是( )
A.华兴会 B.谭嗣同 C.京师大学堂 D.公车上书
21、请根据题干写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
(l)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厂____________
(2)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__
(3)中国抗战期间第一次大捷_____________
(4)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______________
(5)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___________
22、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_____》,使民族区域自治迈出法律化、制度化的重要一步;1984年5月,第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_____》,它成为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
23、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_____。
24、(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_______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64年夏,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_______农民运动失败。
(2)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_______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_______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3)_______的成立,使全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1911年10月10日,_______起义爆发。
(4)1912年3月,_______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5年底,_______、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
(5)1918年鲁迅发表白话小说_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_______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
25、将下列各题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运动是中国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曾经攻占南京,改名_______,定为都城。
(2)_____________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_________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1936年_________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1937年的__________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4)“中国人民艺术家”是___________,“中国近代绘画之父”是___________。
26、黄海海战中,与舰同沉,壮烈殉国的英雄是________。威海卫战役中,_________舰队全军覆没。
27、1961年,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实施“( )”的八字方针。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人们认识到,只有( )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8、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一部探索史。结合所学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
29、______会议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______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3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中上第一部具有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北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______的重要成果。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王的爷爷奶奶生活在农村。今年暑假,小王计划去看望爷爷奶奶,并完成一份农村调查报告。为此,他搜集了一些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资料,下面几个问题,是他资料中的一部分,请你回答。
(1)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了土改,其法律依据是什么?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变化?
(2)20世纪50年代,我国对农业采取什么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什么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请你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或振兴乡村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32、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指出英、法两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相似的根本原因。与英、法两国相比较,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有何特殊性?
(2)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反封建的民主思潮走向立法,请分别列举出英国、法国为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制定的重要法律文件。
(3)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文献是什么?
(4)以上革命有什么相同的积极作用?
33、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它所孕育激发出来的“五四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为此,基本历史小组就五四运动进行研究性学习。
(走进历史)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五四运动时期,运动的中心和斗争的主力有哪些变化?
(体验历史)
(3)如果你是当时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准备上街游行,你准备到什么地方去游行?游行的口号是什么?
(感悟历史)
(4)什么是五四精神?我们应该如何发扬它?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七事变后,骄横的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战役,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材料二: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1)材料一的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歼灭日军1万余人和击毙日军3千余人的战役是什么?
(2)用材料一的原文概括出中国军队正面战场抗击日军的作用。
(3)材料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哪里?
(4)敌后抗日军民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对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进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