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桂林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A民主科学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君主立宪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2、陈独秀在《孔教研究》一文中说道:“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这表明他

A.转变成马列主义者

B.彻底否定传统思想

C.理性认识孔子本人

D.全面认同传统文化

3、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哪些是史实,哪些是结论。下列属于“结论”的是

A.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B.太平军攻占南京

C.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4、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成为侵华急先锋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急需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清政府拒绝中英互派使节的要求

C.虎门销烟损害了英国鸦片商的利益

D.英国国内资产阶级的唆使与鼓动

5、鲁迅作品《孔乙己》描写的是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文白夹杂,叫人半懂不懂,被人们取笑的故事。新文化中最早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     

A.鲁迅

B.胡适

C.陈独秀

D.李大钊

6、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B.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从幼年走向成熟

C.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如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制作的示意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8、“北平东站”、“北平西站”的站名一夜之间都改成了“北京东站”、“北京西站”。这一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

9、近代中国,一方面,“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涉“洋”事物增多;另一方面,革除“老爷”“大人”等前清官场的称呼……。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大大减少等。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

A. 尊孔复古的潮流

B. 辛亥革命的影响

C. 崇洋风气的日盛

D. 闭关锁国的延续

10、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艘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不包括( )

A.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 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

C. 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道路

D.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11、“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有;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是毛泽东经典的战略思想之一。以下战役最能够充分体现该战略思想精髓的是(       

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转战陕北

D.孟良崮战役

12、1912年,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是

A.孙中山 B.段祺瑞 C.张勋 D.袁世凯

13、我国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过程中有一个创举是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公私合营

C.赎买政策

D.没收地主财产

14、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其

A.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

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

C.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

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15、此次会议于 1949 年 9 月在北平隆重召开,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B.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进行三大改造

16、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B.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权利。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17、在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有一段描述了钱老太爷的大儿子剪去辫子引起全家震动的情节,后来政府规定全国男子限期剪去辫子,颁布剪辫令的是(     )。

A.慈禧太后

B.宣统皇帝

C.袁世凯

D.孙中山

18、历史课上,张老师展示了下图所示材料。他正在上的这课标题最可能是(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A.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B.伟大的历史转折

C.平凡冤假错案

D.对外开放

19、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这三位人物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同仇敌忾、反抗侵略

B.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20、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专制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表明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D.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土地永远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在党领导人民奋斗的历程中,为适应不同时期的要求,都适时的调整了土地政策。1947年,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_》,之后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22、影响: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________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3、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_____》,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24、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______,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的统治,统一全国;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______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25、图一人物是____,他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宣传维新变法思想。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图二人物____与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图一                  图二

26、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____》;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的《____》。

27、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建立了第一支海军——__________海军。

28、构建“学科思维导图”,有助于形成“关联化知识”“理解性记忆”“结构化思“可视化思维”的历史学习能力。下面是某同学根据所学制作的有关“国共两党合作的学科思维导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A   B   C  

29、科学发展观在______(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第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0、____________1894年率致远舰船员于黄海海战力战日本联合舰队,终壮烈殉国。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某班举行以“回顾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的活动。需要收集以下材料:

(1)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的原因是什么?当时的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是谁?

(2)长征期间召开的遵义会议肯定了谁的正确军事主张?

(3)四渡赤水和渡过金沙江在长征中各有何作用?

(4)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什么?今年(2022)是伟大的长征胜利多少周年?

32、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图一指出,170多年前侵略者仅用47艘木质加装火炮的舰船就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指的是是哪场战争?制造图二惨景的强盗是谁?图三的厄运是哪场战争造成的?

2)根据图二、图三两幅图概括列强对中国人民犯下的那些罪行?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它们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

33、共同探究下列问题:有人说,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削弱了共产党,不利于革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出你的理由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英勇斗争的结果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A》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斗争结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斗争结果所产生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A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哪一部法律文件?

(3)依据材料三图2指出,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3现象产生的政策性因素。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从我党革命和建设之路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