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计划在崇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 )
A.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B.封建势力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C.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日趋激烈
D.张謇创办的企业带有官办性质
2、学习历史要关注事件之间的联系。下表各组中两事件之间存在密切历史关联的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4、如表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 拥有厂家 | 拥有资本 | 工人人数 |
1913 | 689家 | 33亿元 | 27万多 |
1920 | 1795家 | 50亿元 | 55万多 |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戊戌变法的推动
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辛亥革命的大力支持
5、“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是全人类的共识,鸦片是一种对社会危害极其严重的毒品,在禁绝毒品,铲除鸦片方面,我们应该永远铭记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邓世昌黄海抗日
D.太平军英勇杀敌
6、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是
A.魏源
B.洪秀全
C.康有为
D.孙中山
7、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进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他们踊跃参军参战,担负巨大的战争勤务,并以粮草、被服等物资支援自己的子弟兵。该材料主要论述了“这一翻天覆地变化”的( )
A.背景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对圆明园进行劫掠的是
A.英法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日联军 D.美法联军
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的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十几个省区留日学生却仅有351人。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清朝政府的留学政策发生变化
B.各地区的经济水平与开放程度不平衡
C.革命运动在各地发展程度有别
D.日本的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
10、下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①②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 )
A.李同学:①马克思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B.孙同学:①邓小平理论 ②毛泽东思想
C.钱同学:①邓小平理论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赵同学:①马克思主义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1、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下列英雄人物中哪些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 )
黄继光
邱少云
狼牙山五壮士
邓世昌
A.
B.
C.
D.
13、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由材料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
C.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帮凶
14、大生纱厂的创办者是( )
A.张謇
B.李大钊
C.陈独秀
D.李鸿章
15、1953年至1956年,我国进行了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下列不属于三大改造对象的是( )
A.农业
B.手工业
C.资本主义工商业
D.重工业
16、“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歌谣反映了
A. 太平天国运动推翻清朝统治的目标
B. 戊戌变法时期实现变法图强的愿望
C. 辛亥革命时期民族主义的革命纲领
D. 洋务运动时期“自强”“求富”的目标
17、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进入了一个历史的新时代,“新”的主要表现是
①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剥削和压迫制度
②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实现了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
④开始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动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达成“九二共识” ②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
③举行“三通”启动仪式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A.④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19、从1953年到2021年,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是一副治国蓝图。下面不属于我国“一五”计划主要成就的是( )
A.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B.包头钢铁公司建成投产
C.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D.青藏、川藏公路相继通车
20、1911年11月初,《申报》因报道革命军失守汉口而激起民众的愤怒,致使该报社橱窗被砸毁。《中外日报》《新闻报》等报也均因为刊载革命军失败的消息而导致报社被捣毁。这说明当时( )
A.新闻界极度缺乏民主革命意识 B.清政府加紧对革命军镇压
C.民主革命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D.新闻造假遭到民众的抵制
21、我国政府于________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我国政府于________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2、________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仗,________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地打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3、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____》,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____》,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4、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军在______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5、________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6、武昌起义爆发于________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于________年。
2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各项事业在曲折中发展,请你穿越时空亲眼见证我国时代的变迁。
(1)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且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3)1966年,中央军委决定组建战略导弹部队,装备地对地战略导弹,其主要任务是 。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普及义务教育的法律是 。
28、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________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_________________平方公里。
29、___________,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30、___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________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1、周恩来,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其卓著功勋彪炳千古,其崇高风范铭刻人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1927年)8月1日晚,周恩来主持参谋团委员会议,讨论南下行军路线问题。写出这一事件是什么?简述其历史意义。
(2)周恩来同张学良、杨虎城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的局面在中国出现。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共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方案?
(3)根据近代史上的相关知识,周恩来的行动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哪些内涵?你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
3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哪一年?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33、1949—1952年是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时期,据此,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这一时期,我国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哪次会议通过的?
(2)这一时期,我国在国际上同帝国主义进行了什么斗争?结果如何?
(3)这一时期,中共同封建势力进行了一场什么斗争?主要在哪一地区开展?
(4)这一段历史对我国有何影响?
34、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展现出光明前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回眸七十年,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的标志是什么?指出“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深刻寓意。
(2)观察下表,它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指出这事件的历史意义。
1952年和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个体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1952 | 19.1 | 1.5 | 0.7 | 71.8 | 6.9 |
1956 | 32.2 | 53.4 | 7.3 | 7.1 | 趋于零 |
---资料来源: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回眸四十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