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衢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德国财经网称“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3.0”,同时,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A.深圳和浦东都是沿海城市

B.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果的体现

C.雄安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D.深圳对外开放始于20世纪90年代

2、影片《建国大业》再现了1945年蒋介石和毛泽东握手的场景。那时,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 )

A.打倒军阀,统一中国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揭穿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   D.维护和平,民主建国

3、九(10)班的同学们正在探讨关于“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殖民掠夺”的主题,请你帮他们定夺(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C.步入近代

D.民主政治的开端

4、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技术,于是开始了(       

A.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5、洋务派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开展的自救活动有( )

① 创办近代工业 ② 筹建海军 ③兴办新式学堂 ④变革政治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6、有学者将1895-1945年的台湾称为五十年的“亚细亚孤儿”,与台湾成为孤儿直接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武昌起义后,在云南起义响应,建立军政府,任都督;袁世凯称帝后,秘密离京,在昆明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在护国战争中功勋卓著,被孙中山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的湖南人是( )

A.袁隆平

B.蔡锷

C.陈独秀

D.贺龙

8、美国记者史沫特莱1940年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的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据此推断该战事指的是(       

A.百团大战

B.太原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大捷

9、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属于个人层面的是倡导

①爱国

②敬业

③诚信

④自由

⑤友善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10、“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赞扬的是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地区的清军将领,他是(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国藩

D.曾纪泽

11、为了吸引大陆游客,中国国民党党史馆设计制作了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公仔。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取得了北伐战争的初步胜利

B.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

C.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签署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12、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

A.领主制度

B.郡县制度

C.种姓制度

D.分封制度

13、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下列关于太平天国的历史事件,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②金田起义爆发 ③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④天京陷落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1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定国是诏》

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A.A

B.B

C.C

D.D

15、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内容错误的是

A.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两,分39年还清

B.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C. 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D.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16、如下图信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时间:1940年

地点:华北地区

规模:100多个团

总指挥:彭德怀

意义: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17、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8、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哪一著名论断(     

A.工农武装割据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农村包围城市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9、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沧桑的历史。观察下图,此事件( )

A.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20、孙中山黄埔军校创立时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这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下列有关黄埔军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创办于1927年   B. 实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

C. 孙中山亲自担任该军校校长   D. 校址设在江西南昌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艺术成就

(1)绘画:______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______》等,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2)音乐: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______》,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聂耳创作的《毕业歌》,冼星海作曲的《______》,反映了抗日救亡的主题。

(3)电影: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电影传入中国。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______》,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______》。赵丹、周璇等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22、(1)建国后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转折点的会议是________。

(2)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总理兼外交部长是________。

(3)我国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4)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是________。

(5)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创举是________。

(6)筹建新中国时,确立了我国的国歌是《________》。

(7)标志祖国大陆获得基本统一的事件是________。

(8)新中国成立时,制定《共同纲领》的会议是________。

(9)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是“________”战略布局。

(10)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________。

23、目的:蒋介石:为发动内战争取______;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毛泽东: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_____

 

24、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的大讨论。

2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_______”“_______”的洋务运动。

26、中国近代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事件是___________

27、下图是《渡江战役示意图》,将图中A、B的所示的地名填入题后的横线上。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28、20世纪50年代,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实行了___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中国加入________组织(中文全称),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9、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__》;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_》。

30、国运兴衰,基于教育。

(1)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________

(2)1904年,清政府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中国近代第一步教育法令是________

(3)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________,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亦是激活原有制度活力的重大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推动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国家管理的重要制度。请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哪一年召开的?大会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管理方面的一次制度创新,请问:这一制度主要适用于什么地方?实施这一制度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3)“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思路创新,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历史伟人是谁?运用这一构想,我国于1997年成功恢复对哪一地区行使国家主权?

32、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我国彻底摧毁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社会变革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引导农民参加了什么组织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运动是什么?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从农村开始改革,在农村实行新的“经济制度”与开辟了“一条新路”各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回答的问题,谈谈你的感悟。

33、请根据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1)带领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人民称他是“党的好干部”:

(2)为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铁人”:

(3)“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解放军好战士:

(4)“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

(5)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回顾历史,中美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它们的关系既紧张又缓和,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②轻视时期(1840-1905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年)……⑥敌对时期

——摘编自伊罗生《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

(1)在材料一提到的②轻视时期,美国直接参与了哪次侵华战争?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胜利……

——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举出中国军队英勇抗日的两个战例,分析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归纳材料二中的相关内容佐证材料一中美国将1937—1944年定为对中国的“赞赏阶段”。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