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是( )
① 土地改革
② 农业合作化
③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 人民公社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2、正当太平天国在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方面处于重大成就之时,它却突然发生了逆转。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 石达开率部出走 B. 天京沦陷
C. 天京事变 D. 北伐与西征取得胜利
3、一位老大爷感慨: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长麻子的孩子啦。这则材料说明( )
A.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
B.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C.社会保障制度已全面建立
D.科技医疗水平领先世界
4、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D.中国人民在没有外来援助的情况下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5、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A.28个团体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
D.28个解放军方队经过天安门广场
6、在19世纪上半期,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7、1953年中共公布过度时期总路线,内容包含( )
①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③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其屈辱表现之一就是被迫与列强签定了诸多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北京条约》
9、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 永安封王
B. 西征失败
C. 天京事变
D. 安庆陷落
10、英军先派兵强占,然后通过《南京条约》正式割占的地方是
A.台湾
B.香港岛
C.九龙司
D.澳门
11、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农民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1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在
A. 19世纪70年代
B. 19世纪80年代
C. 19世纪90年代
D. 20世纪初
13、近代优秀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如徐悲鸿的画作《愚公移山》、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和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这些作品共同的创作背景是
A. 新文化运动
B. 国民大革命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14、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处应该填写( )
1924﹣1927年 | 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
1927﹣1937年 | 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
1934﹣1945年 | 团结抗战,驱除倭寇 |
1945﹣1949年 |
|
A.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打倒美蒋,人民解放
D.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15、他建立帝国后,并未公开称帝,而是对外自称是“共和国第一公民”,元老院的首席元老(即元首)。他是( )
A.
B.
C.
D.
16、孙中山曾经形象地教导学生说:“大家到这所学校来,不仅要知道枪是怎样放法,而且要知道要向什么人放。”这说明黄埔军校的办学特点是( )
A. 国共合作后的革命学校 B. 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并重
C. 设备先进的近代化学校 D. 培养将军的摇篮
17、甲午中日战争后,梁启超发表了《变法通议》,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这反映当时的时代主题是
A.中体西用 B.救亡图存 C.民主共和 D.联共抗日
18、“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是60-70年代的中国仍旧在曲折中前进,取得了一些建设成就。以下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
①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②屠呦呦团队提取青蒿素
③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④成功仿制歼-5型歼击机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下列哪些成就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
①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②建成鹰厦铁路
③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中国简史》的杂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林则徐说:我销;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反帝精神
C.展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21、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______》;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也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______》。
2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______。
23、公车上书的代表人物:________、梁启超等维新人士
24、巩固措施:中共在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________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25、______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______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
26、导火线:___________。
27、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________,起义军称“太平军”。________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8、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________。
29、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会议的召开也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领导近代中国第一场大规模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31、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写出这四次侵华战争的名称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2)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请列举四次侵华战争期间的两个事例。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爱国精神?
(3)列强在侵华战争中,既有矛盾又相互勾结,指出列强联合侵华的两次战争?
32、践行长征精神活动中,小历认为,长征途中八路军过草地这一历程,深深打动了他,他决定奋发图强认真学习。
(1)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小历的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3、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历史并解答下列问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广州黄埔军校的创立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结晶,哪一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曾经在该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这一重要职务?
(3)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哪一次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4)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5)1949年,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逃亡去了哪里?
(6)从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的史实中,你等到了什么启示?
34、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85年不平凡的历程。在这85年里,我们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干了三件大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中提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标志着“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事件是什么?
(3)哪次会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