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镇江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我们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改革开放

D、四项基本原则

 

2、2019年12月13日,是第6个   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国上下以各种形式缅怀82年前遇难的同胞.以此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处应填

A.旅顺大屠杀 B.南京大屠杀 C.强渡大渡河 D.碧血战湘江

3、《日落紫禁城》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19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这一时期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是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新青年》

4、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A.计划经济体制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5、英国《金融时报》称:“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突破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催生中国企业第三次创业突破的原因是

A.国企实行政企分开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经济改革开始起步

D.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力

6、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后,一边进行海防整顿工作,逮捕烟贩,一边通知限令外国鸦片贩子将所有鸦片尽数上缴。然后,他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此历史事件

①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②标志着鸦片战争的正式爆发

③成为英法联军发动战争的借口④展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唐太宗李世民在《晋宣帝总论》中说“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习总书记引用了这句话,并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说明,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经济增长

B.维护世界和平

C.增进民生福祉

D.共建精神家园

8、报刊在信息传播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下列报刊在当时的共同作用在于(

A.促进戊戌变法的开展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D.壮大了革命党人的力量

9、这是一次明确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光明前途的大会,这次大会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0、《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西方列强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种态度反映的问题实质是

A. 慈禧太后与列强结下深厚友谊

B.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 慈禧太后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

D. 中国地大物博,慈禧太后慷慨大方.

11、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论十大关系》的出台

1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3、在7世纪中叶,为摆脱社会危机,日本的革新派吸收唐朝先进文化,实行了

A.大化改新

B.幕府统治

C.庄园制度

D.武士制度

14、下图所示遗址是中国近代屈辱的见证,它曾经遭受了“火劫、木劫、石劫、土劫”四次大灾难。其中“火劫”发生在……期间(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英国《金融时报》称:“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催生中国企业第三次创业高潮点的原因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D.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16、镇压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是(     

A.吴佩孚

B.段祺瑞

C.唐继尧

D.陆荣廷

17、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

A. 俄国   B. 日本   C. 英国   D. 美国

18、1964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大庆精神,大庆人》的通讯。这篇通讯中的主人公最可能是

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邓稼先

19、以下重要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八七会议   ②井冈山会师   ③三湾改编   ④秋收起义   ⑤南昌起义

A.①②⑤③④

B.⑤①④②③

C.⑤④③①②

D.⑤①④③②

20、导致下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新中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__________政策;如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__________的外交布局。

22、________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李大钊的文章《________》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23、请根据题干写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

(l)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厂____________

(2)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__

(3)中国抗战期间第一次大捷_____________

(4)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______________

(5)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___________

24、近代中国被迫开放了许多通商口岸。其中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日本在1895年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放沙市、重庆___________、杭州四地为商埠。

25、从1961年起实行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是________

 

26、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7、_____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28、请将下列地点的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红军长征出发地

B.红军三大主力军胜利会师

C.红一方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

D.遵义会议召开地点

 

29、开辟了中国经济近代化道路的运动是:_____

30、____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_____年4月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问答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党和政府先后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写出三件即可)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什么?政策又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32、我国自对外开放以来共成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3、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什么?这场运动中以什么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2)1898年维新派进行了哪次变法?发动政变,致使此次变法失败的是以谁为首的顽固派?

【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

(3)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的是哪一事件?1912年,哪位皇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4)你认为当代中学生应该承担怎样的历史使命?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3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斜纹布

14.92

5.56

材料二   马克思说:“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材料三   这个条约使清政府感激涕零,愿意从此更忠顺不贰地做列强的孝子贤孙;而列强由此就更直接地成为清政府的监护人。各国使团成为中国实际上的太上政府,凌驾于“紫禁城”中的朝廷之上。

——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

请回答

(1)近代哪一条约直接导致材料一表格中数据的变化?

(2)材料二中俄国是在哪一次战争中得到比任何一个参战国更多的好处?

(3)材料三中的“这个条约”指的是哪一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内容及有关史实,谈谈你的认识感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