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嘉义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国的桥梁技术世界领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天堑变通途”, 这归功于

A.社会主义改造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改革开放

D.“大跃进”运动

2、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与台湾领导人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参加这次会面的台湾领导人是(     

A.陈水扁

B.连战

C.马英九

D.蔡英文

3、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九一八事变---中国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B.长沙战役---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台儿庄战役---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淞沪会战----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4、下列人物和作品搭配不准确的是

A.鲁迅——《狂人日记》 B.齐白石——《愚公移山》

C.茅盾——《子夜》 D.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5、从本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相似点是( )

A.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权益

B.教训清政府,使其顺应外国侵略者的要求

C.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D.维护鸦片贸易

6、2022年4月1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发射升空。建国后我国同样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这颗卫星发射于(       

A.一五计划时期

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7、“东风快递,使命必达”。下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风快递”的矫健身姿,负责投递的“快递员”是(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

8、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B.1840年,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挑衅

C.1840年,英国舰队直逼天津 D.1841年,英军武装占领香港岛

9、杂交水稻之父是( )

A. 袁隆平   B. 华罗庚   C. 邓稼先   D. 侯德榜

 

10、“Macau 并非我本名,漂泊无改祖国情。一朝慈母离儿聚,再续堂堂盛世声。”关于这首诗歌所反映的史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acau”回归摆脱了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B.今年12月20日是“Macau”回归23周年

C.诗歌内容是“一国两制”首次成功实践

D.综合国力的增强是“Macau”回归根本原因

11、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先生致巴特雷上尉的信中写道:“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信中提到的两个强盗是指(   

A.英、美

B.俄、美

C.英、法

D.日、俄

12、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的时间是( )

A.1853 年 B.1875 年 C.1884 年 D.1885 年

13、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对某次会战发表社论指出,“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材料中的“会战”是指(       

A.第三次长沙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淞沪会战

14、如图所示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加快学习西方进程

B.增加俄国财政收入

C.改变俄国臣民仪表

D.脱离亚洲融入欧洲

15、1949年,毛泽东致信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经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信中所说的这次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重要文献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6、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阶段。2012年11月,习近平提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

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7、太平天国的都城是

A.北京

B.天津

C.天京

D.上海

18、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中共十六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9、最早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五大

20、从1978年到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143670亿元人民币,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35128元。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一国两制”

D.改革开放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完成下面同学关于中国近代史笔记填空:

压迫史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压迫特点

以外国列强直接侵略为主

所在页码

 

 

 

 

重点问题剖析

两场战争共同目的(1),这反映了战争爆发具有必然性。战争前后的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为(2)

日本侵华的目的(4)。

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合作事例(5)。而矛盾事例(6)。战争前后帝国主义国家对华侵略政策的变化从(7)到。

反抗史

林则徐禁烟、关天培、陈化成

(3)

邓世昌、丁汝昌、义和团运动

聂士成

22、下面的北伐战争形势图中①处是________的势力范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中②处是________

北伐战争形势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23、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 ______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主要派系有: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以______为首的奉系军阀,等等。

24、1840年爆发的________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________。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正式的标志是________

26、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和外国列强入侵造成的。某校中学生用诗歌和时间轴的方式将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进行了梳理。

※诗歌节选

A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

B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C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

D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

※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填时间)

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 (填诗歌序号)

⑥____________ (填战争影响)

⑦____________(填战争名称)  ⑧_____________ (填条约名称)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中国 近代探索相关的事件名称。

(1)自强求富  开近代探索之先——

(2)变法维新  圆救亡图存之梦——

(3)三民主义  创民主共和之国——

(4)民主科学  启思想解放之门

28、鸦片战争爆发于________年6月,结束于________年。

 

29、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_____、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_____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30、【顺应时代·融入全球】2001年12月,在经过了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加入了________,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并且取得了胜利。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于什么事件?

(2)中国军民“血肉筑长城”,举出中国军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历史事件名称。

(3)抗日战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中国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32、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伟大历史意义。

33、简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南京、北京、上海这三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百余年的沧桑巨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南京)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图二所反映的内容是如何与南京联系上的?图一、图二所示条约的签订都与战争有关,结合史实说明图片反映的这两次战争之间的关系。

2)(北京)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文化名城,既烙下了中国近代屈辱的标志,也谱写了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英勇篇章。图三所示废墟的罪魁祸首是谁?对此你有何感想?图四所反映的事件发生于何时?中国近代史上与北京有关联的条约有哪些?(列举两例)

3)(上海)上海是中国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中国经济中心。观察下图并说说,上海是在哪个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该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经济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图六反映的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