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鸿章对一些民用工业授予特权,垄断官方的一些生意,这使得它们一时得以和外国公司竞争。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具有( )
A.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作用
B.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作用
C.发展军事工业的作用
D.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总的特征是
A.东南各省的变化小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B.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C.与民众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无关
D.大中城市的变化与广大乡镇的变化基本相当
3、毛泽东说:“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开了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他在闭幕词中向全党发出了鼓舞人心的号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材料中的“大会”( )
A.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B.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4、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屡遭挫折,但从未放弃理想即建立一个基于社会正义的民主社会;他一生策略多变,但目标坚定不移即实现中国的统一和富强,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他为拯救和改造中国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强学会
D.中国国民党
5、鲁迅先生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把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6、据周策纵《五四运动研究史料》记载,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出版事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当时出版的新期刊和报纸多达600多种,除著名的《新青年》之外,《每周评论》《新潮》《国民》《少年中国》《新教育》等都是名噪一时的报刊。这现象说明
A.中国开始形成了国人办报的高潮 B.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C.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新思想的发展 D.马克思主义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7、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初二某班创作“致敬英雄”为主题的板报,下列可入选“抗日战争”板块的是( )
A.京汉铁路工人领袖林祥谦
B.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
C.黄花岗起义领导人黄兴
D.禁毒先驱林则徐
8、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在报纸上颁布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不属于的是( )
A.劝禁缠足
B.称先生
C.成年男子留长辫
D.废除跪拜礼
9、促使在中国存在了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有
①科举制度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科技文化发展的绊脚石
②戊戌变法运动对科举制度的冲击
③西方思想文化的涌入和近代新式学堂的举办
④为了适应与列强的外交需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在我国的某个时期,曾有“水稻亩产10万斤”这一报道,它出现在( )。
A.“三大改造”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1、作为世界上最出名的一只老鼠和鸭子,“米奇”和“唐纳德”于1984年首次踏上中国大陆之旅,就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赢得孩子们的喜爱,成为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卡通明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引进美国动画片。这反映出
A.中美文化互动更加频繁
B.传统文化受到严峻挑战
C.中外文化交流障碍消除
D.对外开放触及文化领域
12、陈旭麓曾指出:革命派以一往直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革了数千年帝政之命……“民国”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材料中陈旭麓的观点是( )
A.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B.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辛亥革命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
D.辛亥革命得到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13、“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这是爱国诗人闻一多《七子之歌》的一部分。你知道它是在哪一次不平等条约中被割占的吗?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创办了( )
A. 江南制造总局 B. 轮船招商局
C. 开平煤矿 D. 汉阳铁厂
15、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里程碑。回顾历史,我国在载人航天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A.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成功
B.神州一号飞船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D.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6、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
A.新文化运动促成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求荣
17、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B.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
C.关天培率部抗击英军 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8、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两组镜头,反映了不同朝代选拔人才和任用官吏的情形。电视剧甲:在太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儒学生在丞相推荐下去荆州做官。电视剧乙: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考试每年吸引了近千名考生,他们皆以“进士及第”为极高荣耀。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有可能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汉
B. 秦、唐
C. 汉、唐
D. 唐、元
19、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小明同学寒假期间将外出旅游,请你为他选择一处目的地,该地曾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是“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A.上海 B.南昌 C.遵义 D.南京
20、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良好开端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
C.土地改革
D.中共八大
21、1851年1月,________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1864年,________的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它的口号是“自强”和“________”,创办大批近代企业。清政府任命主张收复新疆失地的________为钦差大臣,成功收复新疆。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内容
(1)英雄邓世昌牺牲的战役——
(2)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3、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_______。
24、1909 年 10 月 2日,京张铁路在南口举行盛大的通车典礼。这条铁路是以______为首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与中国工人,用自己的技术力量,由中国筹款,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5、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从政治、经济到思想文化,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根据所学知识,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1)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起初以“①________”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来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2)1895年春,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拒绝求和。这就是著名的“②________”。这次事件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③________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指导思想)。
(4)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其口号是④________、⑤________。
26、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扬我国威,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力的外部环境。在抗美援朝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结合图片与提示,完成有关问题。
(1) 用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机枪口
(2) 为了不暴露目标,一动不动被大火活活烧死
(3) 勇救朝鲜落入冰窟的少年而牺牲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事件。
(1)为戊戌变法拉开序幕的事件_______。
(2)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_______。
(3)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_______。
28、兴起:义和团由________、________一带发展而来。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____________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逐渐由反清转变为反帝斗争组织。
29、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1)1950年,我国开赴朝鲜战场的军队是________。
(2)1950--1953年,农民获得土地的法律依据是《________》。
(3)1956年,我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________阶段。
30、苏联的工业化: 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成果:苏联由落后的_____变为强大的_______。苏联模式:形成时间:_______年。形成标志:_______的颁布。
评价:苏联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发展,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由于没有尊重________,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31、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
(1)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或措施?
(2)进入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32、简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有哪些?
33、五四运动实现了哪些直接目标?简述这场运动的历史意义?作为青少年应该传承怎样的五四精神?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九十年代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
“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引自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1)、材料中这场“革命”指 革命。“先生”是 。
(2)、“先生”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为中国民主革命所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
A、组建了革命团体 。
B、在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政党 。
C、在机关报《民报》上阐发的革命指导思想是 。
D、 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剧变”,原因是 。
(4)这场革命失败的一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