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宋教仁案”的发生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 B. 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C. 美日争夺中国的斗争 D. 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3、下表中的数据来自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的一份档案。分析这组数据,你认为小岗村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籼型杂交水稻得到推广
C.中央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D.中央提出八字方针
4、遗迹是无声的历史。如下图中遗迹陈述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军进攻虎门炮台
B.亚罗号事件
C.马神甫事件
D.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5、下图所示南通大生公司股票凭据上的时间是公元( )
A.1930年
B.1931年
C.1932年
D.1933年
6、为了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他深入群众,摸清灾情,带领全县人民生产自救,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他是( )
A. 王进喜 B. 雷锋 C. 邓稼先 D. 焦裕禄
7、中国1902——1904年翻译西方书籍统计简表
类型 | 数量 | 比重 |
哲学社会科学 | 327种 | 61% |
自然科学 | 112种 | 21% |
应用科学 | 56种 | 11% |
杂录 | 38种 | 7% |
由统计简表可知,这一阶段的翻译著作( )
A. 侧重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技术 B. 重点关注中国未来政治发展
C. 全面宣传实业救国经济思想 D. 深刻反思鸦片战争失败原因
8、他在给道光帝的上书中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传播西学
B.闭关锁国
C.虎门销烟
D.金田起义
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D. 七七事变
10、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的是( )
A.陈天华
B.鲁迅
C.胡适
D.梁启超
11、图示构建历史线索。下面示意图中三角形处开放的是( )
A.沿海经济开放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经济特区
D.内地
12、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
A.解放、土改、抗美援朝
B.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
C.上山下乡、红卫兵、造反有理
D.希望工程、炒股、个体户
13、《资政新篇》的指导思想是“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所谓“立政",就是建立政治制度,制定政纲;所谓“取资”,即根据当时客观形势来办事。下列关于这一文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作者被封为干王
B.未能付诸实施
C.提出向西方学习
D.提出有田同耕
14、中国近代新式教育体系是在下列哪一时期基本形成的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 民国初期
D. 新中国时期
15、下图中的英国《伦敦新闻画报》评述的是
伦敦新闻画报 它确定了千百万的赔款和源源不断的新鲜的茶叶供应,刺激了我们的贸易,永久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迅之。总之,它让战争到达顶点,让我们获得的比想要的还多,让荣耀和利益不可阻挡地到来。 |
A.《虎门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南京条约》
16、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是
A.陈胜
B.张角
C.黄巢
D.洪秀全
17、辛亥革命史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指的是( )
A. 推翻了封建制度 B. 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C. 成立了中华民国 D. 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18、“红军”名称的来历与下图历史事件有关,判断该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19、“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幅对联中的“武昌首义”发生在
A.1840年
B.1898年
C.1901年
D.1911年
20、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高喊着口号,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爆发了。下列最能反映这次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取消二十一条”
21、1935年北平学生发起______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______,引起国共摩擦。
22、影响: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________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3、填空题。
(1)在抗美援朝中,司令员是_____。我军开赴朝鲜的目的是_____。
(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涌现了大批的先进人物,如两弹元勋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等。
(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我国进入_____新时期。
24、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______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5、填空题。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________。
(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
26、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_____,坚持改革开放。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_____,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
27、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
(1)1956年,在 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建成投产
(2)1980年,我国设立 经济特区,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3)1988年,我国决定设立 经济特区,成为我国最大经济特区。
(4)1978年,在安徽 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拉开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28、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当时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陕甘宁边区首府( )。
29、近代不平等条约是架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枷锁。
(1)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____________》,割占香港岛,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1895年,中日签订了《___________》,割占台湾等地,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____________》,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4)“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的是__________
(5)“背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帅风范,肩当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称赞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
(6)提出“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的实业领袖是____________
(7)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被迫迁往_____________
(8)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_________
(9)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______________
(10)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____________
30、李宗仁指挥的________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的意志和信念。
31、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位?他们掀起了洋务运动,请问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内容分别是什么?
32、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期待和平建国,但是,蒋介石的既定内战政策,却使中国再燃战火,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45年8月—10月,国共双方在哪里举行和平谈判?
(2)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哪个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3)1947年夏,刘邓大军的什么行动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的事件是什么?
3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用了28年的时间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目标明确】
(1)中共一大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并肩战斗】
(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讨伐北洋军阀的是什么战争?
【吸取教训】
(3)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一系列的武装暴动,开辟了井冈山道路。这一系列武装暴动开始于哪次起义?
【走向成熟】
(4)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率领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
【指导思想】
(5)中共七大确立了什么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推翻黑暗】
(6)中国共产党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标志是什么?
【感悟历史】
(7)回顾这段艰苦的岁月,你有什么感想?
34、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抗争和探索中诠释了“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一深刻的道理。阅读下列材料:
【民族觉醒】
材料一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1)“甲午战败割台”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甲午战败”唤起了哪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
【民族信仰】
材料一 “一国的兴亡,都是随着国民性质的好歹转移。”中国人有两大不好的性质足以造成“亡国”:第一,“只知有家,不知有国”;第二,“只知道听天命,不知道尽人力”。
——陈独秀《安徽俗话报》(1903年)
材料二 学生为代表吾中国民意,以共诛国贼者。吾全国人宜唤醒以救被捕之学生,而曰请诛国贼
——康有为《痛斥国贼通电》
(2)通过两则材料对比,国人由“只知有家,不知有国”向“全国人宜唤醒以救被捕之学生”转变的标志事件是?这个事件具有什么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民族团结】
材料三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抵抗日寇的侵略!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的抗日通电
材料四 要把这个民族的光辉前途变为现实的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仍需要全国同胞,每一个热血的炎黄子孙,坚忍不拔地努力奋斗。
——1937年7月15日《国共合作宣言》
(3)面对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共发表的抗日通电和《国共合作宣言》共同呼吁什么?哪一事件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民族复兴】
材料五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历来是命运与共的。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两岸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摘自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的谈话(2015年5月4日)
(4)根据材料五,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的谈话表达了何种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