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新华社报道,流落异国他乡的圆明园7件大理石柱,将在2014年秋,从挪威一家博物馆回归中国,这些石柱精美的纹饰和高超的雕工代表了清代乾隆时期的最高水准。那么,这些石柱流失海外是在(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2、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近代史始于南京也基本结束于南京。能反映“中国近代史基本结束于南京”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渡江战役的开始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对此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
4、下表是1795-1839年英国输人中国的鸦片数量,从表中获取的有效信息是
A.中国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B.中国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C.鸦片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
D.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激增
5、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那么,文化自信是
A. 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强烈认同与自豪
B. 对自身文化生命力保持一定的信心
C. 对不同文化进行感官的辨识与把握
D. 对传统与外来文化进行感性的扬弃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九大是党的重要会议,其会议主题关键词对应最准确的( )
A.兴国之魂——美丽中国——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市场经济
C.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企业自主权
D.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主要矛盾
7、能够概括下侧笔记内容的最恰当标题应是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D.“文化大革命”时期
8、小光同学在学习八年级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在网上找到了以下两张照片,他学习的主题是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C.近代教育的发展
D.近代电影事业的发展
9、1924-1925年,苏联从私人工人企业共收直接税2.9亿卢布,占全国直接税近一半。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A.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
B.新经济政策效果明显
C.已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D.指令性计划经济的结果
10、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在近代被迫开放是通过
A.《黄埔条约》 B.《望厦条约》
C.《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D.《天津条约》
11、19世纪90年代,一场战役结束之后,光绪皇帝写下“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挽联,祭奠在这次战役中牺牲的一位清军将领。光绪皇帝哀悼的是
A.徐邦道
B.丁汝昌
C.邓世昌
D.左宝贵
12、下列哪一事件反映出美国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存在矛盾( )
A.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发生
B.中法签订《黄埔条约》
C.“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D.中美签订《辛丑条约》
13、小明的爷爷今年恰好八十大寿,即1939年出生,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寿宴后,一位历史老师问小明: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哪一年?小明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A.民国二十五年
B.民国二十六年
C.民国二十七年
D.民国二十八年
14、2022年5月广安今水县疫情汹涌袭来,疫情就是命令,刚从吉林和上海抗疫返回泸州的医疗援助小组,还未洗净身上的尘土,又踏上了支援邻水的征程,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对下列“中国脊梁”搭配错误的是( )
A.王进喜———“铁人”
B.焦裕禄————“党的好干部”
C.邓稼先——“两弹元勋”
D.袁隆平————“计算机之父”
15、日本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中日友好是古代历史上两国交往的主旋律,然而自近代以来,中日关系交响曲中出现了一些刺耳钻心的“噪音”,深深伤害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感情。下列史实中,有哪些属于这种刺耳钻心的“噪音”?
①鸦片战争②黄海大战③辛丑条约④八一三事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20世记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
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家廷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
17、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遵义会议、新中国成立
B.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C.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D.辛亥革命、遵义会议、新中国的成立
18、下列是一组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图片内容相吻合的主题是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
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
19、下表为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人均土地占有情况(单位:亩)造成以上变化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有( )
| 地主 | 贫农 | 雇农 |
1951年前 | 9.709 | 0.76 | 0.304 |
1952年 | 2.206 | 2.17 | 2.66 |
①中国由农业国转变成为先进的工业国②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③彻底摧毁地主剥削的封建土地所有制④确立了土地的国有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后来把它阐发为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
①民族
②民主
③民权
④民生。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1、标志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标志新民主主义开端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
2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梦想是有起点的。
(1)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 运动的爆发。
(2)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进行的 ,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3、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______的原则;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4、___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________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5、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来源的发明家是_____
26、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935年的______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上书皇帝,严禁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百多万斤鸦片的是________。________年6月,英国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28、____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____》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29、状元实业家______回到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30、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此文件指的是《___________》。
31、阅读下列材料:
大会着重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请回答:
(1)这是哪次会议的内容?是哪一年召开的?
(2)这次会议是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
(3)你能说出这次会议的意义吗?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会议精神为什么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贯彻执行?
32、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让我们共同探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及思想引导。
(1)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吧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
(2)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这次会议是?
(3)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4)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次会议是?
(5)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哪次会议?
(6)中共十六大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在中共十八大会议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一次会议?
33、综合探究题
材料一:今年年初,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钟南山评价道:“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一句话提升了全国人民的信心。近代史上,武汉三镇( 武昌、汉阳、汉口)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1)洋务运动期间,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求富”主张,开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请列举出创办于武汉的民用企业一例。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洋务运动在近代化探索中的地位。
(2)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是什么革命? 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通过的总方针的内容。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什么著名论断?
(4)1938年6月,武汉大会战打响。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武汉会战的意义。
34、因为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经受住了无数的考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林则徐到了广东以后,就知道中国军器不如西洋,所以他竭力买外国炮,买外国船,同时他派人翻译外国所办的刊物。他把在广东所搜集的材料,给了魏源。魏源后来把这些材料编入《海国图志》-提倡以夷制夷,以夷器制夷。
——蒋廷骸《中国近代文》
材料二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他曾言:“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近代实业第一人》
材料三 九一八事变后,李宗仁多次在报刊上发表言论,呼吁“发动整个民族解放战争,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纵使全国化为焦土,也要与日寇血战到底。南京失守后,中日战争主战场转移到以徐州为中心的黄淮地区。在此,李出色地指挥了一场大规模的民族自卫战-徐州会战。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主要表现?结合虎门销烟的史实,简要评价林则徐。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为实现“兴国之梦”而致的主要努力。
(3)据材料三,指出李宗仁面对日本侵略所持的立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指挥的台儿庄大捷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历史人物,新时代的你将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