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说: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先后用了三件武器,这三件武器依次是
A.炮舰→鸦片→商品
B.商品→炮舰→鸦片
C.商品→条约→炮舰
D.商品→鸦片→炮舰
2、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全新的现代性”是指( )
A.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B.抗战结束促进了现代化建设
C.战争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觉醒 D.抗日战争促进了全国的统一
3、八年级(1)班的历史实践活动汇报展示课中,同学们展开了关于“第五次反‘围剿’为何失败”的讨论,分享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故事和《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的考察报告,还朗诵了一首诗歌。以下诗句中,最适合本课主题的是( )
A.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B.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红军不伯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孙中山曾说:“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在此,孙中山阐释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5、观察下图,图中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中共八大的召开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其主要原因是这次会议( )
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1980年,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追悼大会,刘少奇同志冤案表明一段时期( )
A.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B.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推残
C.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D.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8、2015年10月8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她获奖的成果是发现了( )
A.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B.能够有效抵抗痢疾的青蒿素
C.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霉素
D.能够有效抵抗痢疾的青霉素
9、中华民族 具有反抗侵略的优秀传统。以下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关天培领导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B.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C. 林则徐领导太平军在靑浦大战中战胜洋枪队
D. 反帝反封建的义和团运动迫使帝国主义投降
10、维新变法运动开始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这些活动在当时产生的作用是( )
A.动员了广大群众 B.推动维新思想传播
C.导致“公车上书” D.彻底否定传统思想
1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与国民党进行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参加北伐战争。关于国民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B. 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
C. 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广东,广西
D. 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
12、“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 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目出自( )
A.《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这个纲领规定按照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这个纲领是(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海国图志》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14、广州、武汉沦陷后,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国内资源紧张,日本改变了对华策略。下列哪一事件不是日本改变对华策略的产物
A.汪伪国民政府的建立 B.皖南事变 C.大生产运动 D.平型关大捷
15、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封王 C.定都天京 D.西征取得胜利
16、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办工作作出指示,要“把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贯穿办奥工作全过程”,总书记的指示重点体现了( )
A.新发展理念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邓小平理论
17、“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毛泽东的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而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
A. 华东华南全境已基本解放
B. 新中国成立
C.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D. 国民党消亡
19、邓小平评价“文革”:那件事,看起来是坏事,但归根结底也是好事,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哪里。……,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文革”结束的标志是( )
A.四五运动
B.邓小平重新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C.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20、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颁布“明定国是”诏书的皇帝是( )
A.咸丰帝
B.慈禧太后
C.宣统帝
D.光绪帝
21、请填写下列为新中国科技文化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1)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
(2)被国际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3)因为发现青蒿素能够有效抵抗疟疾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
22、1895年4月_________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________》
23、背景: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________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他认识到只有推翻________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24、(1)下面是小丽同学复习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一会议通过《________》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图二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书影,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________。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人是________。
(3)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后,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和平________。1951年________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________,获得土地。
(5)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________阶段。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25、公车上书:1895年春,《________》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________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________,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6、_______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7、每个前进的时代都有英雄。在上甘岭战役中, ______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______ 为了摸清灾情,改变兰考面貌,以身作则,为抗灾防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28、1872年创办于上海的_________,是近代中国最大的报业集团。
29、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___________、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和路线,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_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
30、胡适在《》杂志上发表《》一文,主张以 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31、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什么?这场运动中以什么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2)1898年维新派进行了哪次变法?发动政变,致使此次变法失败的是以谁为首的顽固派?
【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
(3)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的是哪一事件?1912年,哪位皇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4)你认为当代中学生应该承担怎样的历史使命?
33、某同学在学习完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某一阶段历史后,总结了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请结合这条线索回答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宪法保障”是指哪部法律文献?
(2)“制度建立”是指什么制度?“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3)“良好开端”与哪一事件相关?发生在哪一年?
(4)请你为以上探究的问题概括出一个主题。
34、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儿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之梦:“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立宪之梦:“我支那四千年之犬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
材料三共和之梦:“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纲领
材料四扫除思想黑暗之梦: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思想主张?由此兴起了什么运动?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2)由材料二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什么运动?拉开该运动序幕的标志是什么?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革命纲领被孙中山阐发为哪三大主义?
(4)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核心内容)?请写出两位新文化运动主将。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什么?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