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忻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15年,国家文物局确认“丹东一号”为甲午战争中沉没的“致远舰”。导致该舰沉没的战役是(       

A.丰岛海战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2、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农民丁说:“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3、从20世纪50年代农村集体吹哨上工“一遍哨子不动身,二遍哨子头一伸,三遍哨子才出门”到80年代“一人包产全家干、村头不见闲人站”。导致这种现象变化的原因是(       

A.经营和分配方式的变化

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C.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4、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为企业包销产品

C.实行联产承包

D.企业全面私有化

5、圆明园“修复1860”工作旨在推进遗址出土文物的保护与修复。这些文物主要被毁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清末)这个运动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因此以坚持清朝政府的政治垄断……为基础……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材料所述的这一运动(  )

A.使中国实现了近代化 B.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C.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D.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7、井冈山会师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会师的双方是

A.贺龙、毛泽东的队伍——陈毅的队伍

B.贺龙、陈毅的队伍——刘伯承的队伍

C.朱德、周恩来的队伍——贺龙的队伍

D.朱德、陈毅的队伍——毛泽东的队伍

8、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和这一冤案有关的人物是

A.朱德

B.毛泽东

C.刘少奇

D.周恩来

9、根据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     

A.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C.新民主主义革命100年时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00年时

10、日本学者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一书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以上说法,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

A. 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11、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国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状元实业家是

A.张学良 B.张謇 C.侯德榜 D.荣氏兄弟

12、1895年4月,中方代表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了长达五个小时的谈判,日方仍没有丝毫的让步,中方代表站在无边的黑夜中,不禁叹道:“千古骂名,岂能得脱。”这位“中方代表”是

A.林则徐

B.曾纪泽

C.左宗棠

D.李鸿章

13、2017年8月,“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兴起”主题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此 研讨会是为了纪念商务印书馆创办距今

A.100 年

B.120年

C.150 年

D.200 年

14、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曾寄出一封信,信中写道:“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府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合现在500元)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从中我们不能得出(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是曾联松先生

B.新中国国旗图案很有可能是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并刊登在政协纪念刊上

C.曾联松对国家的贡献得到了中央人民政府的肯定

D.中央人民政府曾许以巨额报酬来征集国旗设计图案

15、我国把每年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6、太平军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是

A.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

C.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D.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17、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请根据所学,判断下面哪一种经济形式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结合(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

D.特区经济

18、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的标志是(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C.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董必武于1961年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请问,董老诗中的会议是指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0、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A.创办经济特区

B.建立经济开放区

C.实施“一带一路”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___。2001年我国为了“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的举措是加入__________,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2、1938年3月,日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____,这场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23、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____

24、____________1894年率致远舰船员于黄海海战力战日本联合舰队,终壮烈殉国。

25、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________

26、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是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

 

27、为了发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宋教仁遇刺后,孙中山和黄兴发动了“____”。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挥师北上讨袁,____爆发。

28、由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因此,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这一法律文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彻底摧毁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________,消灭地主阶级的事件是________,因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29、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0、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上映的《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重大会议能够帮助人们认清方向,继续前进。

(1)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______

(2)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会议是______

(3)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会议是______

32、与时俱进是中国人的风采,也是中国人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的运动是什么?代表人物一例?

(2)“敢为变法流血牺牲的”谭嗣同是哪次运动的人物

(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大功绩是什么?

(4)高举“民主”“科学”运动是什么?什么思想开始传入中国?

(5)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什么感悟?

33、历史课后,李好同学大有收获,高兴地说:“我知道五四青年节和党的生日的来临了,我也即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大家庭,我太高兴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2)五四运动的中心先后位于哪两座城市?(必须按照先后顺序作答)

(3)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哪些准备?(写两个最主要的)

(4)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分水岭,在它前后的革命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富国强国道路并为之奋斗的历史。围绕“1949年至1956年的新中国”这一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建立的新政权,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最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追求……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于千百年来长期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工人和农民来说,新中国给他们带来了真正的解放。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二 正当中国人民全力以赴地为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而努力的时候,一片浓密的乌云突然在中国东北边境上空出现,并且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作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单位:%)

年份

资本主义经济

合作社经济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6.9

1.5

0.7

71.8

19.1

1956

0.1

53.4

7.3

7

32.2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使得中国人民得到真正解放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指导中国人民摆脱奴役、彻底解放的伟大旗帜是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有何意义?

(3)分析材料三表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出现表中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