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黄山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其外部因素是主要得益于(  )

A.苏联的竞争 B.英国的帮助 C.美国的扶持 D.法国的帮助

2、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下列历代中央政府交往或管理西藏的史实,时期有误的是

A.唐蕃和亲——唐朝

B.宣政院——明朝

C.驻藏大臣——清朝

D.民主改革——新中国

3、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据了台湾,至1662年,被占据38年的台湾方才回到祖国怀抱。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郑成功

D.康熙帝

4、张明同学以“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题作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二战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诞生了大批独立国家

②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

③巴拿马为收回运河主权,和美国进行长期的斗争,1999年终于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④非洲国家独立后,纷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的《回归》单元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伴随着五星红旗升起,香港警察纷纷摘下旧帽徽,换上新帽徽。这一镜头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97年( )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6、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到“‘九二共识’……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使两岸政治互信达到新高度”。“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A.反对和遏制“台独”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7、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

A.莫言

B.袁隆平

C.邓稼先

D.屠呦呦

8、南斯拉夫某城有一石碑,碑上刻有文字“19146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下列选项与碑文记述有关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 B.国会纵火案 C.慕尼黑阴谋 D.珍珠港事件

9、1920年甘地发起纺线运动,一时间整个印度纺车飞转。最终,连起初不以为然的国大党政治精英们也都换下西装,穿着印度土布织成的白袍。材料描述的是(       

A.印度民族大起义

B.华夫脱运动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印度独立

10、这是1843--1850年间的比价,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银贵钱贱越来越严重

B.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改善

C.农民收入减少,生活艰难

D.农民和手工业者负担加重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的发展到注重质量

C.中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总是发生变化

D.中国适应了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12、孔子弟子取名司马耕,字子牛,反映了当时使用牛耕的情况。牛耕出现于(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13、网络歌词“俺来自半坡,你来自周口,让俺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咱们直立行走。”如果考察“来自周口”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A. 陕西省

B. 云南省

C. 浙江省

D. 北京市

14、“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谦听则明,偏信则暗。’上曰:‘善!’”材料中“上”指的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高宗

15、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历史上,促使世界开始由相对分散走向整体的事件是(

A. 丝绸之路开通   B. 郑和下西洋   C. 文艺复兴   D. 新航路的开辟

16、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

17、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①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②分化事权,消弱相权

③文臣为官,通判监督               ④设转运使,中央掌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8、由下表可推知1946~1985年(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权的使用次数

时期

中国

法国

英国

美国

苏联

总计

1946-1955

1

2

0

0

80

83

1956-1965

0

2

3

0

26

31

1966-1975

2

2

10

12

7

33

1976-1985

0

9

11

34

6

60

(说明:1949~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席位由国民党窃据。)

A.美苏对霸权的争夺愈趋激烈

B.苏联在外交层面逐步被孤立

C.制约霸权的力量在不断增长

D.两大阵营力量对比发生转变

19、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在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各项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1842年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C.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0、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作品中,以艰卓精神和抗战必胜信念震撼人心的是

A.《愚公移山》

B.《田横五百士》

C.《马路天使》

D.《雷雨》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文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魏源编著的系统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的著作是

(2)1912年孙中山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

(3)《狂人日记》提出打倒吃人的礼教。该作品的作者是

22、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此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战役”是______

23、唐朝都城________规模宏伟,布局对称,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元朝都城________规划整齐,东西短、南北长的矩形布局,奠定了今天北京城的基本格局。

 

24、重文轻武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____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宋太祖有意重用_____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_____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_____

(3)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_____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_____

25、________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________________,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互相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26、历史名人是我们的学习榜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识别下列三位历史人物,按要求完成下表填写。

27、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______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中下游和______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28、根据提示,写出下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历史事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5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9、1864年,______的陷落,标志着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

30、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______年,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秦汉时期是我国大一统时期,它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秦皇汉武”是这一历史时期两个著名的皇帝,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你认为秦始皇在历史上的最大功绩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2)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治理国家方面分别采用的是哪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3)请列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主要措施。

32、“中国梦”已成为中华民族当下最为热议的话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口标”是什么?何时实现?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是哪次会议通过的?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发展理念”的内容;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化为什么?

33、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人不断为追求中华民族的复兴进行艰辛的抗争与探索,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壮烈的篇章。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农民阶级为反抗外来侵略进行了哪些抗争?

(2)面对中国的落后,地主阶级掀起洋务运动,请写出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口号。资产阶级进行制度创新,请写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1915 年,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救中国进行了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请写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及一位代表人物。

(4)从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的过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材料论述

(材料)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修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滤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6.8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中共党史研究室

(1)长征路上挽救红军和党的是什么会议?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围绕材料中心,体现主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