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东营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张华搜集了有关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相关历史资料,要办一期手抄报,请你为他的手抄报拟一主题,下列最恰当的是(  )

A.工业化的起步

B.巩固政权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2、新中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A. 中共八大召开 B. 土地改革 C. 开国大典 D. 三大改造完成

3、1966年2月7日,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同日,《人民日报》刊登这篇通讯,并发表社论,号召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榜样(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邓稼先

D.孔繁森

4、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刚刚诞生的空军建立经历了哪次战争的考验:(  )

A.抗美援越 B.抗美援朝 C.湘西剿匪 D.解放台湾

5、被视为新中国施政纲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民国宪法》

6、2016年电影《我的战争》中有这样的场景:1950年,一批批志愿军战士在祖国的号召下,齐集鸭绿江边,唱着《志愿军战歌》登上军列,奔赴战场。由此可知,该电影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抗美援朝 B. 解放战争 C. 西藏和平解放 D. 红卫兵串联

7、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改革开放政策

C.“一国两制”政策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8、“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级联起来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所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9、“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三次电邀毛泽东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横线上应填写

A.假和谈实为内战 B.一心一意谋发展

C.真心真意谋和平 D.两党合作共为民

10、有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后藏族人民的心声,而建成通车的青藏公路已经为西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青藏公路建成于

A.改革开放时期

B.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1、2017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贯彻全面准确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 治的方针。其中,“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者是(   )

A. 胡锦涛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毛泽东

12、历史已然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概括来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做了两件大事:建立新中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建立新中国和开创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分别是( )

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开国大典和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一五”计划开始实行和改革开放的展开

13、口号往往带有时代的印记。下列口号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发展才是硬道理”     ②“打倒孔家店”

③“自强”“求富”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14、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这里的“公共食堂”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 D.“文化大革命”

15、2018年5月,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称赞我国许多科学家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其中的杰出代表有“两弹元勋”( )

A.袁隆平

B.屠呦呦

C.杨利伟

D.邓稼先

16、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这颗卫星是(  

A.长征一号 B.神舟一号 C.东方红1号 D.东方红2号

17、2017年6月,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新型万吨级驱逐舰下水,显示了我国国防建设取得重大进步。下列我国的国防建设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火箭军的建立

②歼-5型歼击机的仿制成功

③”辽宁舰”交接入列

④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

A. ①④②③

B. ①④③②

C. ④③②①

D. ④②③①

18、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方针是

A.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 以阶级斗争为纲

C. 打倒一切,怀疑一切

D. 抓革命、促生产

19、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邓小平理论

20、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  )

A.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说明西藏开始进入社会主义

C.标志着中国实现统一

D.挫败了列强分割西藏的计划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国近代史上,社会各阶级颁布了法律文献来巩固自己的政权。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文献。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__,想建立“大同”的理想社会;

(2)孙中山颁布的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

(3)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________,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2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________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________

23、2012年十八大:胡锦涛的_______被写进党章。

24、新中国建立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_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_______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25、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___________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年代,全国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铁人”_________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___________4个经济特区;1988年,___________被划为经济特区。

26、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___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__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7、根据所学知识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

(1)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________

(2)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________的基本问题。

(3)我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28、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________”战略布局,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29、______年12月,______全会在北京召开。

30、读《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示意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1972年

B.1955年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改革开放的五个经济特区:

32、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期。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什么是中国梦?

(2)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什么道路?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谁来实现?

(3)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第一个100年的起点指的哪一历史事件?

(4)“他”既是新形式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又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这里的“他”指的是什么?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应牢固树立什么理念?

(5)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是什么主要原因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6)实现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应该作出哪些努力?

3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成就令世界瞩目。请仔细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一反映的是哪次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什么方针推动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2)图二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中国代表团成员在联合国大会上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

(3)周恩来是我们著名的外交家,由他首次提出并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哪一年提出的?

(4)图三中与毛泽东握手的外国领导人是谁?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事件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孔子、孟子、墨子体现“和平、和睦、和谐”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

——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秦始皇管理地方的制度是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由于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求,丝路沿线大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有官方提供军事保护和后勤支撑的网络。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

——郭物《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未停止》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交通网络”的名称及汉朝为其“提供军事保护”的机构。

材料四   1620年,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写道:这些发明(美索不达米亚的车轮、辘轱和滑轮,埃及的握杆和曲柄等)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显著……它们是:印刷术、火药和磁铁(指南针)。因为这三大发明首先在文学方面,其次在战争方面,第三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印刷术、火药和磁铁分别在文学、战争、航海方面是如何改变整个世界面貌和状态的?

材料五   “皇华使者承天敕,宣布纶音往夷域。鲸舟吼浪泛沧溟,远涉洪涛渺无极。洪涛浩浩涌琼波,群山隐隐浮青螺。”(材料大意:强大的华夏使者秉承皇帝的旨意,到番夷地区传达皇上的诏令。庞大的船队在一望无际、波涛汹涌的蓝色大海中航行,隐约看得见两旁的青山和海中的海螺。)

——(明)马欢:《瀛涯胜览》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五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六   2020年6月,中国元首外交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习主席交往互动的外方领导人,既有欧洲国家领导人、周边国家领导人,也有非洲、拉美、太平洋岛国地区发展中国家领导人。……既有“电话外交”,也有“视频外交”;既有双边交往,也有多边会议。……既立足当前谈团结抗疫,也着眼疫后谈经济复苏,更面向未来,倡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华社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