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列宁主义
④生物进化论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2、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中国人实现了飞向太空的历史性跨越。这艘飞船是( )
A.“东方红1号” B.“亚洲1号” C.“神舟五号” D.“天宫一号”
3、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 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B.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C. 2017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D.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4、在党的十九大上,被确立为指导思想的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
C.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科学发展观
5、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 党的十九大 B. 党的十八大 C. 党的十六大 D. 党的十七大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有
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②当今百姓爱吃怪,生活胃口一再改,农民大棚种野菜,商城专把活鱼卖
③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私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④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与“生产合作社”、“赎买”、“集体化道路”等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所产生的重要意义是( )
A.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D.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8、以下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人。”他的典型事迹是
A.参加石油大会战 B.研制原子弹
C.培育杂交水稻 D.治理兰考灾害
10、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
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11、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这表明抗美援朝战争( )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
D.增强了我国的军事实力
12、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反右派斗争
D.“两个凡是”的方针
13、它“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里的它是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4、2019年是香港回归22周年。22年来,香港经济持续繁荣发展,国际贸易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进—步巩固。这主要是因为实施了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一国两制”的构想
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5、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其中“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B.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C.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D.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16、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宣读的名单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被冠以“农村改革的先行者”,登上了荣誉的舞台。“他们”是
A.北伐战争中的农民协会会员 B.打土豪分田地的井冈山农民
C.土地改革中分到土地的农民 D.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普通农民
17、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A.建立股份制
B.实行合同制
C.建立公司制
D.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1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合作共赢
⑤平等互利
⑥和平共处。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⑤⑥ D. ①②③④⑥
19、“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
A.杨利伟 B.袁隆平 C.翟志刚 D.钱学森
20、优秀的文艺作品反映时代的主题和心声。下列歌曲内容与历史时期对应正确的是( )
A.“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一五计划”
B.“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
C.“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抗日战争
D.“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解放战争
21、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________));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首发地是(___)
22、请将代表以下地区的字母填在如图的相应位置。
A、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中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C、1992年开放的沿江城市重庆
D、中国最南面的民族自治区
23、下图人物是______,他的_______思想在中共十九大列入党章。
24、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________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________。
25、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是_____________。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
2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_____________不断跃上新台阶。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都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四 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后,全国各地群众纷纷举行悼念活动。清明节前后,上百万群众来到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献花篮、送花圈,贴传单,作诗词,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4月5日,活动遭到“四人帮”的镇压。这就是“四五运动”。这场运动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统编版八下历史教材
材料五 1961年,党中央做出加速国防科研和工业发展的战略决策。经各方努力,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显示出中国掌握了先进的火箭技术和制造大型火箭的技能,体现了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进行宇宙开发。
——杨照德《“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内幕》
(1)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2)了解新中国成立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3)了解新中国航空航天成就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4)了解文化大革命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5)了解一五计划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6)材料一属于哪种史料:____________
A.一手史料 B.二手史料
28、观察下图,将下列地理事物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1997年中国收回的固有领土:香港
B.1999年中国收回的固有领土:澳门
29、________年,中共八大后,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________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
30、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______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___________
3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召开的?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写出我国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
(3)谁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是什么?
32、1992年,为了促进两岸早日统一,台湾和大陆两个组织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
(1)指出台湾与大陆两个组织的名称。
(2)以上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33、制度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怎样的制度??
(2)1954年我国确立了怎样的根本政治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哪一次会议的决定?
(4)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哪一次会议上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在中共十六大和十八大上,分别将什么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民族问题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7)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哪一制度创新?这一制度创新的成功实践是什么?
34、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人民,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走在时代前列,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经济转型)
材料一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开启了一个长达个世纪之久年均两位数经济增长率的年代,中国经济也得以转型。……1978年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尽管在那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
——马丁雅克
(1)材料所述“1978年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源于哪一会议的召开?会议作出了哪些决策最终使“中国经济得以转型”?
(道路抉择)
材料二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历次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
(2)材料中“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哪一会议上提出的
(方向引领)
材料三 是姓“资”还是姓“社”,判断的标准,应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3)材料三内容是邓小平在哪一年发表的重要讲话?这些“谈话要点”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一句话简要概括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思想指导)
材料四 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改编自新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上述报告还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什么?在这次会议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