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A.“弱者”最终灭亡
B.“弱者”成为“木偶”
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
D.“弱者”被肢解瓜分
2、“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军旗升起的地方”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这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3、“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的口号为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实业救国”
4、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和颁布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5、使欧美列强感叹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并认为“世界所有国家中,中国是最不宜瓜分的”的反帝爱国运动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反割台斗争
D. 三元里抗英
6、你向往北京大学吗?其实京师大学堂是它的前身,你知道它创建于( )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新中国成立初期
7、以下图示有助于学习三大改造的( )
A.原因
B.实质
C.途径
D.影响
8、“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9、“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材料总结了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误是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一五计划
D.三大改造
10、面对列强肆无忌惮的侵略,义和团提出的口号是( )
A.“反清复明”
B.“扶清灭洋”
C.“除暴安良”
D.“还我河山”
11、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的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下列人物的序号与其称谓对应的字母符号链接正确的一组是( )
a党的好干部b两弹元勋c航天英雄
A.①—a②—c③—b
B.①—c②—a③—b
C.①—b②—a③—c
D.①—a②—b③—c
12、自五月到七月,变法之诏数十下,然而给一班顽固的人把持住了,一件事也办不动。保守派的抵制遍及全国。材料说明了百日维新的( )
A.背景
B.内容
C.失败原因
D.意义
13、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掀起国民运动的高潮。历史上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三大召开 B.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14、1955年,一位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
A.雅尔塔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万隆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5、中国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性质是( )
A.农民运动
B.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
16、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17、如今,中国将再次成为推动货币改革的力量。在欧洲探讨是否应引入数字货币时,北京已经为数字人民币的推出铺平了道路。“纸币”发明于( )
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元代
18、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9、下面方框内容节选自某一著作。据此判断,它叙述的史实
1923年2月4日爆发了……三万名工人大罢工。但……大罢工遭到军阀吴佩孚血腥镇压……血的事实告诉我们,要推翻反动的军阀统治,单靠工人阶级的孤军奋战是不行的,必须发动广大的农民阶级,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
A.推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促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推翻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D.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20、民谣是民间流行的、表达民族情感的歌谣。“日头一出(就)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就)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这首江西民谣在歌唱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古田会议
21、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探索,并取得巨大成就。1957年,()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逐步在全国推开,提高农民积极性,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22、____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____年,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3、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重要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4、1899年,美国提出的“_____”政策反映出它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取得的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5、1916年,______战争结束,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______,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6、________年,在同盟会推动下武昌起义获得各省纷纷响应,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宜布独立,历史上称之为________。
2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28、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导致清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____________;日军在____________制造了大屠杀。
29、土地永远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在党领导人民奋斗的历程中,为适应不同时期的要求,都适时的调整了土地政策。1947年,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_》,之后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30、被誉为“两弹元勋”的中国科学家是________。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是________年10月16日爆炸成功的。
3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的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一大批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为实现“救国之梦”,谁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2)为实现“建国之梦”,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这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
(3)为实现“强国之梦”,邓小平在哪次会议中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4)为实现“我的中国梦”,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
32、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的诞生整整奋斗了28 年。“日出东方”“第一枪”“星火燎原”这几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1)“日出东方”预示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新”表现在哪里?
(2)“第一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3)“星火燎原”指中国共产党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力挽狂澜”是指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谁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33、简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9月15日,美军远东司令麦克阿瑟率第10军出人意料地在仁川登陆,将北韩军队打得措手不及,此后美军势如破竹。30日,周恩来发表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但是麦克阿瑟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10月1日美军越过北纬38°线,19日占领平壤,并声称:“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
——摘编自刘峥《朝鲜1950》等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美交往大事记(部分)
时间 | 事件 |
1971年 |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 |
1971年 | 美国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会谈 |
年 |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
1978年 |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
1979年 |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所述战争的名称,并概括中国出兵的原因。
(2)请将表3中划线处的时间补充完整。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交往方式的变化。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当国家或地区间发生矛盾冲突时,彼此各方应倡导什么正确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