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九三0年五月)》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相结合的表现”不包括
A.武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古田会议
D.工农武装割据
2、关于西安事变认识不正确的是
A. 主要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B. 结果是实现和平解决
C. 目的是逼蒋联共抗日
D.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下列人物身上反映的共同品质是( )
A.视死如归 宁死不屈
B.开拓进取 开放包容
C.科学务实 敢于攀登
D.艰苦奋斗 无私奉献
4、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
A. 开国大典 B. 土地改革 C. 澳门回归 D. 改革开放
5、毛泽东将战略大决战首战方向指向东北战场,较稳妥可靠。这是毛从战略全局所下的一着妙棋,战略决战先从局部的优势开始,进而争取全局上的更大优势。毛看出蒋正在犹豫,东北的解放军已包围了长春、沈阳,东北国军已被孤立了,毛看准了这个时机,下决心从锦州打去,把东北的门封死,关门打狗出奇制胜。毛泽东决定进行哪场战役(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
①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②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开放天津为商埠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④② C. ③①④② D. ③④①②
7、牺牲于枣宜会战,被周恩来评价为“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的国民党将领是( )
A.张自忠 B.谢晋元 C.邹容 D.赵登禹
8、某班学生编导历史剧涉及康有为、梁启超等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894年
B.1901年(农历辛丑年)
C.1898年(农历戊戌年)
D.1911年
9、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A.《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
B.《北京条约》: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马关条约》:将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D.《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10、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 )
A.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D.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1、小华同学准备做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
A. 外交事业停滞不前 B.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
C. 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D. 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12、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面说法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攻占北京,抢劫并烧毁圆明园 D.获得大量赔款
13、歌曲具有时代特征.以下歌词反映的历史时期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②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③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⑤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A.⑤①③②④
B.③⑤①②④
C.⑤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⑤
14、1949年,渡江战役之前,人民解放军向各国发出通告:“所有外国军舰必须于1949年4月20日前撤离长江,否则视为挑衅”。4月20日上午,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并向解放军开炮。人民解放军奋起还击,毙伤英军百余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是中国人民海军建设的发起点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彻底切断了国民党的军事外援
D.为打过长江去奠定了基础
15、下列四位历史人物与新文化运动无关的是( )
A.
B.
C.
D.
16、洋务运动
A.是中国成功的自救运动
B.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
C.促进了民族资本扩张
D.淘汰了中国传统兵器
17、下图是反映武昌起义影响的漫画,它说明:( )
A.武昌起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B.辛亥革命席卷全国,各省都取得独立
C.清政府统治终结
D.民主共和思想深得人心
18、下图为徐悲鸿创作的《愚公移山》(部分),它赞扬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忍不拔的毅力,表达了对夺取□□□□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念。下列适合填入空白处的是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朝鲜战争
19、毛毛的爷爷给他讲英雄故事:“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正在发射的射孔……”,这位英雄应该是( )
A.雷锋 B.黄继光
C.邱少云 D.王崇伦
20、“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名字和这句诗相关联,且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所发现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 )
A.肝炎
B.痢疾
C.疟疾
D.肺炎
21、在屈辱的近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事业步履蹒跚地发展着,根据提示写出有关内容.
(1)影片《 》是我国在国际电影节上第一部获奖影片.
(2)郭沫若创造历史剧《 》表达了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愤怒和对光明自由的渴望,
(3) 发明的“侯氏制碱法”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制碱行业的垄断.
(4)步入近代,新的 工具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大大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在众多领域均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在工业领域,建立起____(城市)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在交通运输建设方面,川藏、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23、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新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________________
(2)长江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________________
(3)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________________
24、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割________,《北京条约》中,清政府割________地方一区给英国。
25、公元1894年是农历________年,1898年是农历________年。
26、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在________一带阻击敌人,八国联军撤回天津。同时,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________对外宣战。在北京,义和团围攻____________和________使馆区。天津的义和团在________火车站与侵略军展开激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在天津保卫战中,________壮烈殉国。
义和团运动结果:1900年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________西逃,途中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27、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周恩来总理在某国际会议上提出过类似的主张。这次会议是________。
28、把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29、中国近代史上涌现过很多在反抗外来侵略中的爱国将领,比如:黄海大战战争中牺牲的______,为了巩固祖国西北边防,______(填写人名)带兵收复新疆。
30、北伐和西征:北伐军全军覆没。____取得重大胜利,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31、近年来,一小撮分裂分子在新疆和西藏等地区制造了多起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以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让我们用史实来粉碎他们的痴心妄想吧!
(1)新疆早在西汉时期就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标志是什么?
(2)清朝设置的管辖新疆的机构是什么?
(3)19世纪后期,清政府任命谁为钦差大臣收复了新疆?
(4)西藏在哪个朝代成为我国的行政区?清朝前期设置哪一机构管辖西藏?
(5)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6)谈谈你对一小撮分裂分子行径的看法。
32、中国在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写出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农民阶级为探索救国道路进行了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4)依据当时的中国国情,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3、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该构想的重要前提和基本内涵是什么?请结合史实说明此构想的重要意义。
34、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入侵,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寻找救国出路,一直到7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艰苦抗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是我们民族不变的情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
材料二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三 2014年2月27日,中国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
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含义指什么?
(2)材料二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它标志着什么?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
(3)材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材料三体现了中国人民怎样的祈愿?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