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和田地区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基层民主自治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

2、如下图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建设成果,该成果属于

A.国防领域 B.交通领域 C.医疗卫生 D.通讯领域

3、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期的来临。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  )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4、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20年澳门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是

A.1978年

B.1997年

C.1999年

D.2000年

5、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

6、解读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出现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9%

7.3%

0

7.1%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土地改革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一五”计划的完成

7、下面这首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其内容说明了什么?( )

A. 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B. 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批评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

D. 农民反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喜看梨园春常在,生旦净丑绽异彩。”这句诗赞颂我国一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国粹艺术,该国粹艺术被誉为“国剧”,它是(     

A.昆曲

B.散曲

C.杂剧

D.京剧

9、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新中国的成立

10、下图是某国为纪念1971年中国外交的一次重大胜利而发行的枚邮票。这次外交胜利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中日建交

C. 中美建交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1、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发展支持力度。少数民族的发展基于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协商制度

D.村民“海选”制度

1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4年,我国在民主政 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是(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C.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3、1955年,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中美关系的改善

14、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了一个世界性经济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世界银行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联合国

15、历史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如五四运动时期的主题是民主、科学;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主题是打倒列强除军阀。1951年中国的时代主题是(  

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B.加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和平、发展

16、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7、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A. 华东军区海军

B. 第二炮兵部队

C. 人民空军

D. 地空导弹部队

18、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这说明党中央

A. 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B.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C. 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D. 确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19、下图是1967年12月2日《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A.“文化大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 B.“左”倾错误影响报刊思想宣传

C.人民公社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经济建设的重心转移到农业生产

20、2014年8月1日,随着S8轻轨的开通,六合市民进入南京主城更加便捷,S8轻轨的开通主要得益于

A. 改革开放后国力增强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92年,党的_______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_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22、观察下图,请把下列地点的城市名称填入图中方框内。

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城市

B.恢复我国联合国合法席位会议的召开城市

23、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 ,1950年10月,以 __________ 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________ 年7月,美国被迫在 _____________ 上签字。

24、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____________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5、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

26、地图中的历史:

阅读下列地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位于福建省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2)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是图中的  

3)紧邻香港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27、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 (制度)。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8、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制定《共同纲领》的会议是__________

(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良好开端的会议是_______

(3)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29、割让香港给英国的条约是( )

30、(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__》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决定以《__________》为代国歌。

(2)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__,到__________,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的宪法;大会选举_________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4)1992年,中共__________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_________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5)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__________,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时间轴能形象直观地表示某一个阶段的历史事实。如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请你说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2)请你写出上图中A处会议召开的时间。在这次会议上为了让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进行了怎样的创新?

(3)上图中的哪次会议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上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中共十九大上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什么?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总统立即下令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防止中国(大陆)进攻台湾。更为不幸的是,战争强化了西方对新中国政府的立场,导致中国有二十年的时间被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孤立,美国继续支持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作为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并支持其占据联合国的席位.结果,中国无法获得各种形式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不得不完全依赖于苏联。

——美国最流行的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汤姆森·沃兹沃思公司出版)

材料二: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中美两国元首围绕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主题,就双边关系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取得重要积极成果。但是,中美在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战略上叉存在不少差异,因此,能否尊重差异,不断增进战略互信、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及时有效管控分歧,是两国必须面对的挑战。

——新华网《丛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朝鲜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提到的“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占据联合国席位”终止于何时?

(3)2013年6月习奥会晤的主题是什么?中美“尊重差异,增进互信”体现了周恩来在万降会议提出的什么倡议?

(4)结合所学知识,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指的什么历史事情?

(5)你觉得中美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言之成理即可)

33、“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起点。”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容应对,采取了系列措施来巩固新生的政权。试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措施及人物。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2)在抗美援朝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英雄。

(3)1950年为进行土地改革而颁布的文件。

(4)1954年9月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

(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中国成立后,开创了外交的新纪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经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演说

材料三:1971年,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感慨地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材料四:尼克松总统向迎候在机场的周恩来总理首先伸出手去,两位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二十多年没有交往啊!”

(1)材料一中“这些原则”指什么?它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周恩来总理为“求团结”提出的方针是什么?材料三中的“转折点”指什么?

(3)据材料三,哪一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中国有何重要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