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以下“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历程年代标尺”方框③对应的关键词是( )
A.井冈烽火
B.当家作主
C.开天辟地
D.社会主义
2、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之所以迅速发展,最根本的一点是
A.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
B. 两岸同属中华民族
C. 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
D. “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共同促进
3、下列对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认识正确的是
①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③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④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大会是:( )
A.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5、新中国成立时,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和富农,占有50%以上的耕地;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为改变这种极不合理的现象,我国开展了
A.剿匪斗争 B.土地改革 C.镇压反革命运动 D.农业合作化运动
6、正确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B.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D.深圳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7、法国大革命开始于
A. 新议会的召开
B. 攻占巴士底狱
C. 《人权宣言》的发表
D. 莱克星顿的枪声
8、下列不属于一五计划的成就的有( )
A. 新中国第一辆汽车 B. 武汉长江大桥 C. 青藏铁路 D. 鞍山钢铁公司
9、最早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10、“人们都知道邓小平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中国领导人,他对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前进有着具体而准确的思路。”下列属于邓小平在祖国统一方面的思路指的是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 “一国两制”构想
11、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的表现是( )
①人均居住面积扩大
②人们住上了宽敞明亮、功能配套的单元楼房
③居民室内装修明显改善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12、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他用一只专制的手,勇敢地播下了启蒙的种子”。其中的种子是指
A.改革的手段很野蛮
B.强化了农奴制度
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加强了中央集权
13、下图中的纪念馆最应该建在
A.广东深圳
B.安徽凤阳
C.福建厦门
D.浙江宁波
14、如表是“一五”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
A.轻工业 B.农业 C.交通运输业 D.重工业
15、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精神之一,它产生于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也是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它是( )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延安精神
D.雷锋精神
16、“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 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
B. 1967年“二月逆流”
C. 1968年刘少奇被诬陷和迫害致死
D. 邓小平被开除出党
17、贯穿2015年两会的主线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 )
A. 从严治党 B. 抓大放小 C. 现代化 D.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8、下图是某场战争我国军队佩戴的袖章,这场战争被称为真正的“立国之战”,铸就了“民族精神的底座”。这场战争发生在
A.19世纪4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19世纪5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19、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了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天意”注定了蒋介石必然会失败
B.毛泽东因为抽得了“上上签”所以最终取得了胜利
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根本原因
D.该事件后美国放弃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20、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40周年,我国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A.华东军区海军
B.南海舰队
C.北海舰队
D.东海舰队
21、1954年,周恩来与_______________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2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成果:_____________被确立为中共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意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 _________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_____________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24、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_________的大讨论。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_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5、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长江大桥是______;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______。
27、_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_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8、导弹部队的发展
(1)____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导弹部队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____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2)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
29、安徽凤阳_______农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体制的目标,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30、开始标志:________年5月1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31、问答题
(1)什么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3)请你列举出我国建立的5个自治区。
(4)请你说说“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32、探索中有失误,但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其中哪个重要油田是在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石油工中被誉为“铁人”的是谁?
33、“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央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农业政策不断进行调整。请回答以下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改变农民遭受封建剥削的贫穷面貌,采取了什么措施?1953——1956年,为解决农民分散经营,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困难,采取了什么措施?
(2)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先在农村进行改革。这次改革最早是在哪一地区开始的?根据下图指出,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建立什么制度?
(3)除了对农业政策的调整,我国还十分重视农业科技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农业科学家是谁?
(4)综合以上内容,请总结我国发展农业的成功经验。
3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邓小平视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材料三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提出最早要在2022年初步实现北京非首都疏解功能。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转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1)根据材料一归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原因。对外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策?
(2)材料二中,邓小平认为“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请以深圳取得的成就为例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雄安新区的设立,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