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呼伦贝尔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中国大陆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领导人的会谈( )

A.有利于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B.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C.有利于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D.有利于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2、下图是《中国外交第一人周恩来》一书的部分目录摘编,其中第二处标题恰当的是(     

第四章智慧

一、独立自主

二、……

三、求同存异

四、以大事小

A.和平共处

B.分道扬镳

C.扬眉吐气

D.乒乓外交

3、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自豪地说:“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这次会议完成的“伟大事业”主要指( )

A.结束了《共同纲领》的历史使命 B.宣告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 D.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我主,臣下乃我主之仆人,领有采邑之家臣。臣下愿竭忠尽职,不顾生死以侍奉我主。”这是封臣对封君的宣誓,这种关系的产生源于下列哪一位人物有关(  

A.伯里克利

B.君士坦丁

C.穆罕默德

D.查理·马特

5、下列是小强同学总结的人民空军发展史,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在海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 20 世纪 50 年代初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

C. 人民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一战成名

D. 空军装备走过从国外购买到逐步实现国产化的发展之路

6、《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下列对“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B.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邓小平曾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下列符合材料中观点的事件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国有企业改革

C.加入世贸组织

D.三大改造

8、中国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一“天才创造”是指(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C.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D.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9、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会议内容(     

A.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

B.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C.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D.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10、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是(   )

A. “求同存异”的方针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合作、共同发展原则 D. 独立自主原则

11、有所思即有所梦,梦的内容反映的是追求、体现的是抱负。下列有关中国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始于近代中华儿女追求民族独立的探索

B.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

C.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D.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12、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开始按照自己的理想建设全新社会的第一个阶段。下列关于1955年我国社会状况描述错误的是

A. 《共同纲领》发挥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C. 政协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D. 社会主义改造正在进行

13、如表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实施的150项重点项目的比例统计。这表明当时我国(     

项目

轻工业和

医药项目

军工项目

机械工业项目

化工项目

铜铁和有色

金属项目

煤炭、石油、电力

等能源建设项目

占比

7163

7826

8249

8285

9185

9949

A.成为了世界工业强国

B.轻工业得到飞速发展

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14、下图所示事件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开国大典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5、以下是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关于“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造成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土地改革完成

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大跃进”的推动

1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曾有上亿人民参与讨论,提出上百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了宪法

A.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B.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保障

C.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17、建国以来,党中央吸取历史教训,提出了“向海图强”的伟大战略,使我国海军不 断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为维护领海主权和海 洋权益,立下了不朽功勋。这充分说明了人民海军不断走向强大是由于( 

A.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B.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D.“向海图强”伟大战略和科技强军相结合

18、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亚洲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共同维护和平稳定,60多年前的亚非会议,中国、亚洲、非洲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亚非会议对中国的重大意义是

A. 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B. 彻底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C. 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D. 中国由此与印度尼西亚建立外交关系

19、下列人物中,在开国大典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是

A.毛泽东

B.朱德

C.邓小平

D.习近平

20、“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_____中的一次失误

A.第一个五年计划具体实施过程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

C.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过程 D.三大改造过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程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动乱表现:

(1)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________事件,学校________________停工“闹革命”。

(2)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________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国家主席______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________的冤案。

22、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___________________,迈人了核大国行列。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____”顺利进入太空轨道,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3、   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文明。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从中可以管窥中国古代先民独特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1)将上述图片中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按时代顺序排列。(填写字母)

2)上述图片可以印证古代社会的多个方面,按照示例完成下列任务。(图片可重复选择)

示例:农业发展方面,可以用图片A、图片E等印证。

任务一:经济活动方面,可以用图片____、图片F等印证。(填写字母)

任务二:请另选一个方面,并以相应的图片印证。

_____方面,可以用图片_____、图片______等印证。(填写字母)

24、1949年通过的《___________》,确定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1954年通过的《___________》,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5、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的_______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26、说说我国在科技文化中的几点成就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①爆炸成功

1970年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②一号,成为世界上第③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

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④”。

20世纪70年代初

屠呦呦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⑤,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兴办_____,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战略,建设中国同沿线各国经贸交流的大通道。

28、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____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

29、请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人物

(1)新中国首任解放军总司令——

(2)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3)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4)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中共领导人——

30、新中国建立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_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_______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分别是在哪年?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是什么?

32、有人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1)邓小平和袁隆平为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

(2)两位解决“吃饭”问题所采取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3)除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外,两个人的上述贡献还有什么共同作用?他们能做出上述贡献,说明他们所具备的共同精神特质是什么?

33、探究题。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两大强国,它们的关系直接影响世界格局,请我们一起探究中美关系。

【任务一】梳理知识

(1)建国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请举一例说明。

(2)乒乓外交被称为“小球转动大球”,小球指乒乓球,“大球”指什么?

(3)1972年中美之间有何大事发生?中美之间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任务二】解决问题

(4)建国后,美国对华态度有何变化?

(5)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任务三】

(6)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过多地干预着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因此“松绑”成为了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强音。政府对此让权放利,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进行利税改革等。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

材料二  1978年初,安徽、四川两省率先开始对农村政策进行大胆调整……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文件……肯定了各地建立的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迅速推广,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出现巨大变化。

材料三  190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布场在国家家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此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有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原因是什么?并归纳政府是怎样给企业“松绑”的。

(2)据材料二,农村改革迅速得以推广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现行经济体制的内涵。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