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济南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

B.政协会议召开

C.土地革命的胜利

D.西藏和平解放

2、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 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 全民族的利益

C. 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D. 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

3、1945年8月15日晚,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遍全国。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B.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外国援助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D.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4、“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5、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的是(  )

A.一二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6、把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事件是

A.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B.五四运动

C.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D.省港大罢工

7、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100年的足迹,有些城市永载史册。我们依次选择上海、南昌、遵义、会宁的理由是

①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②长征胜利③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地④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

8、观察如图,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改革的成功

B.对外城市的开放

C.城市改革的实施

D.经济特区的建立

9、据下表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

时间

事件

1918年

《新青年》杂志编排完全使用白话文

1919年

全国超过400种报刊采用白话文

1920年

北洋政府决定在中小学推行用白话文刊行的语文教材

A.各学科教材均刊行白话文

B.文学革命取得显著成效

C.各报刊杂志都采用白话文

D.传统文学此时已被废止

10、与这张图片所反映历史事件关系最紧密的文献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论持久战》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1、有人说: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不能证实这一观点的是( )

A.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B.出现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C.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已非常完善 D.新民主主义革命力量不断成长

12、“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亡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该“亡国条约”使中国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开始近代化运动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13、观察下图《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标志着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战役发生于

A.A B.B C.C D.D

14、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容。下列中国近代著名人物中主张“实业救国”的是(     

A.孙中山

B.鲁迅

C.陈独秀

D.张謇

15、“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描绘的是民族英雄邓世昌在哪次战役中壮烈牺牲的情境?(     

A.丰岛海战

B.黄海海战

C.平壤之战

D.威海卫之战

16、1982年,邓小平对撒切尔夫人说:“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是1997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据此可知,邓小平旨在(     

A.维护国家主权和香港繁荣稳定

B.落实中英关于香港的联合声明

C.打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

D.维护"九二共识"的决心不动摇

17、鉴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发言中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次会议是指(   )

A.中共“一大” B.中共八七会议

C.中共“七大” D.古田会议

18、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是在

A1904年

B.1905年

C.1906年

D.1907年

 

19、有外国人描述洋务企业:“每部门都有一些衣服华丽而惰懒的士绅,各处偃息,或专心钻研经书。我们向英籍经理询问,才知道他们是主管官吏们的朋友;虽然对于工作一无所知……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监督、稽察和上司……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上述现象说明(     

A.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极力渗入洋务企业的管理

B.士子面临读经科考和参与洋务的两难选择

C.“中体西用”思想因士绅抵制而难以落实

D.官办经营体制导致洋务企业弊病丛生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材料出自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背景:经过________,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22、1905年,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并决定创办_____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3、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______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共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24、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 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合称为 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 的指导思想。

 

25、观察下图,在图中方框内用字母填出:  

A.台湾岛   B.广州

18,观察下图,在图中方框内用字母填出:

A、武昌   B、上海 C、北京

2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_______的梦。

2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______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______ 平方公里。

28、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_______”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_______”口号。

29、意义:为争取________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30、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____在我国建立起来。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抗日战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国民众却始终无法忘怀。原因之一是那段为民族生存而战的历史太过血腥和惨烈,注定要铭刻在每一个华夏子孙的心底;原因之二是侵略者面对中华民族的大度,却始终不肯为此真心忏悔和深刻反省……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标志是什么?2014年我国设立每年的12月13日为国家公祭日,主要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中的死难者?

(2)面对日本的全面侵华,中国人民也开始了全民族抗战,请说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这一事件与哪两位伟大的爱国者有关?

(3)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什么?这一胜利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上所述,你认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具备什么条件?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应用,走出了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道路。写出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事件。

(2)邓小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建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一思想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确立的?

(3)针对抽象地谈论“姓社姓资”问题,邓小平通过哪一事件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写出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名称。

(4)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深度发展。写出被誉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的思想名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又确立了哪一奋斗目标?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33、说说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及性质。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简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关注民生,引领未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国家的重点关注对象。现在以“中国近代史上土地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主题,展开相关学习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贩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贩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即核定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同时逐步向地主购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材料三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1)《天朝田亩制度》是在哪次运动中颁布的?这个方案最终实现了吗?为什么?

(2)“民生主义”是哪位伟人提出的革命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二,指出实现“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3)为了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

(4)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认为当今我国农村改革需要注意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