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海口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鲁迅先生说:“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行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是指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2、《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5日社论指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材料中的“中心工作”指的是(       

A.社会主义改造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现代化建设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下列各项属于民用企业的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上海轮船招商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福州船政局

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远征”最后结束的标志是

A.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B.红军跳出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胜利会师

5、1953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专门接见了一位来自四川农村的老母亲邓芳芝,因为她的儿子也牺牲在朝鲜。她的儿子就是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的(     

A.黄继光

B.邱少云

C.杨根思

D.罗盛教

6、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     

A.都是党的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

B.都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C.都纠正了“左”倾错误思想

D.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7、“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它”指的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A.英国

B.日本

C.俄国

D.法国

9、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高度重视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此,他(  )

①提出了“双百”方针

②恢复了高考

③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1916年至1928年,共发生140余次战争,如将小规模武装冲突算在内,仅四川一省就发生了400余次。”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侵华

B.义和团运动

C.军阀割据

D.袁世凯独裁

11、下列事件中既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决心,又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坚强意志的是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武昌起义 D.五四运动

12、“……翻身农民获得土地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农业生产。从1946年至1949年间,粮食生产年年增长,各解放区的粮食均自给有余,大部分军民生活都得到一定的改善。”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B.中共开展的抗日根据地建设

C.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影响

D.农业生产合作社取得的成就

13、太平军内部曾流传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总归一场空,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歌谣提到的历史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封王

C.天京事变

D.三河大捷

14、如图是人民解放战争中一场重要的战役,它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得到了解放。这场战役是(     

   

A.徐州会战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15、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包括(

A. 民主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族主义

 

16、每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就会竖立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孙中山先生以其丰功伟绩备受世人敬仰,其中有(     

①成立同盟会                         ②参加黄花岗起义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发起护法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我们要考察太平天国的历史遗址,下列选项中首选的地点应为

A.北京

B.天津

C.南京

D.宁波

18、《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一条款损害了中国的( )

A.领土主权 B.司法主权 C.内河航运权 D.关税自主权

19、请选出姓名和荣誉称号不相配的一组

A. 铁人——王进喜

B.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C.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D. 灭火英雄——邱少云

20、在中国近代史上,造成圆明园内文物大量流失的侵略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30年来,它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 迹。”这里描述的城市是______

22、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 ________,后期的口号是________

 

23、1905年成立的____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险级革命政党。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政治纲领闹发为“民族””____”“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24、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5、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和人民的大宪章是——

26、武昌起义开始时间:  _______年10月10日。地点:_______

27、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

28、时间: _____年1月1日。

29、1947年,________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2006年,________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0、【顺应时代·融入全球】2001年12月,在经过了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加入了________,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国人民解放军组建了哪五大军种。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确立的基本政策。根据这个政策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

(2)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写出践行了这一构想的事件。(写出一个即可)

(3)现在,为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国家确立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在处理海峡两岸关系时,我们常提到“九二共识”,两岸达成的“共识”是什么?

(4)做为中学生,你认为在与各民族相处和维护国家统一方面,能做些什么事?(选取一点谈即可)

33、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一部遭受列强侵略,逐渐沦落的苦难史和屈辱史。

请回答:

(1)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是列强侵华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最早向中国走私鸦片牟取暴利的是哪个国家?通过哪一条约的签订,列强最终强迫清政府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2)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列强制造了众多的暴行和罪行。放火焚毁圆明园的是哪支强盗军队?19世纪90年代日本侵略军制造的哪一次大屠杀致使两万多中国人遇害?

(3)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他们采取的手段有哪些?邓小平指出“中国是带着自己的首都被外人侵占的屈辱进入20世纪的”,邓小平所指的是哪场战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 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探究下列问题。

【革命探索】

材料一:毛泽东曾经对一位外国来访的记者说:“1927年,蒋介石把我们像小鸡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有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1)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秋收起义“孵出”了一只“小鸡”。这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在这次会议上,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 尤其是党的领导成熟了……我们党能够而且善于灵活、正确地领导国内战争。像毛泽东、朱德等军事领导人已经成熟起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党的文献》

(2)材料二中提到的这次会议,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成熟,这次会议是什么会议?

【共赴国难】

材料三: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 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请你们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实际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 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中 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函(2017)1号”函件

(3)根据“十四年抗战”的说法,说出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和标志事件是什么?

材料四: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先生(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4)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1 分)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该行动最终得到和平解决,这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五: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 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5)材料五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

【走向胜利】

材料六: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6)蒋介石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毛泽东明知谈判是假为 什么还要冒生命危险参加谈判呢?

材料七:(解放战争期间)刘伯承说:“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 我们要砍断这个‘把’……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大胆 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第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7)材料中“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是指的哪一个事件?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