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安顺九年级质量检测化学

一、选择题(共25题,共 125分)

1、下列关于分子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

B.白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干冰制冷过程中,分子发生了改变

D.水冻成冰后,分子不再运动

2、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成果之一是对一氧化碳催化过程的研究,该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的装置。下图表示的是汽车尾气中的某些气体在催化剂P/Al2O3/Ba的表面进行的反应,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图示物质中有三种氧化物

B.反应前后催化剂Pt/Al2O3/Ba的质量和物理性质均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减少,原子个数不变

D.参加反应的CO与生成的N2的质量比为2:1

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燃烧法探究某物质R的组成。质量为6.9g的物质R在充足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3.2gCO2和8.lg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14.4g

B.R中一定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R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D.生成CO2和H2O分子个数比是2:3

4、实验室常用来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别是

A.带火星的木条;燃着的木条

B.带火星的木条;澄清石灰水

C.澄清石灰水;燃着的木条

D.澄清石灰水;带火星的木条

5、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集区位于个旧市,是中国重要的锡矿产地。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锡的中子数是50

B.锡属于非金属元素

C.锡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4个电子

D.锡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6、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的是

A.高温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碳与足量的二氧化碳

B.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D.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7、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序号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验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强弱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A

B.B

C.C

D.D

8、“善存”片富含维生素、钾和钙等,这里的“钾”和“钙”指的是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9、下列各物质的用途不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把铝抽成丝做电线

B.用大理石作建筑材料

C.把金刚石打磨成璀璨的钻石

D.工业上用一氧化碳炼铁

10、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硫在氧气中燃烧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1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由分子构成

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D.化合物由不同种类的元素组成,所以由不同种类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可用于制作化肥

B.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多越好

C.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约为78%

D.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于气割、气焊

13、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品种繁多。下列民间手工技艺的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哈尼十字绣

B.烧制藏族黑陶

C.剑川木雕

D.傣族剪纸

14、N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N2和H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N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B.按个数比1:1进行该反应

C.NH3中N、H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发生变化

1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蒸发操作

B.收集氢气

C.滴加液体

D.溶解氯化钠

16、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75%的酒精溶液发挥着巨大作用,下列关于酒精(C2H5O)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C2H5OH)属于氧化物

B.酒精中碳、氢、氧的质量比是2:6:1

C.酒精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酒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g

17、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下列关于粗盐提纯的说法错误的是(       

A.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步骤可以概括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每个步骤中都用到了玻璃棒,但作用不同

C.海水晒盐后得到的苦卤可以用于制镁

D.蒸发时需将滤液全部蒸干再停止加热

18、已知(NH4)2CO3和NH4Cl混合物中氮的质量分数为28%,则混合物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

A.6%

B.8%

C.10%

D.20%

19、实验室制取 CO2的有关操作如下图,不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制气   

C.收集   

D.验满   

20、某物质的化学式为R2O3,其中R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则R2O3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56

B.112

C.48

D.160

21、张青莲院士主持测定了铟、铱、铈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铟属于金属元素

B.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9

C.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2

D.铟原子的中子数为49

22、下列事实所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

分子间存在间隔

B

降温能使水结成冰

低温导致水分子静止不动

C

水蒸气液化为水,所占体积减小

分子间间隔变小

D

品红在水中扩散

分子在不断运动

A.A

B.B

C.C

D.D

23、密闭容器内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中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5

8

8

0

反应后质量/g

3

x

4

16

A.x=8,则b一定为催化剂.

B.d一定是单质,c可能是化合物

C.反应过程中,c和d变化的质量之比为4:1

D.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2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煤是化石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③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做导线

④饱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2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精密仪器着火,可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B.油罐车着火了,应立即用水喷淋降温

C.夜间闻到煤气泄漏应该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

D.CO2、SO2都能与水反应生成酸,都是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

二、(共1题,共 5分)

26、节约用水是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适合张贴在学校水龙头旁的标识是

A.

B.

C.

D.

三、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N2ONO2是氮的氧化物家庭中的两名成员。

1 N2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__NO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保留到0.1%)。

2)常温下,N2O是无色气体, NO2是红棕色气体,以上描述了两种物质的__________(填物理化学")性质。

28、三乙基铝( 其化学式为(C2H5)3Al )是一种无色液体,可用作火箭推进系统双组分点火物,能在空气中完全自燃生成三种氧化物。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三乙基铝由_____种元素组成,每个三乙基铝分子中有_____个碳原子,_____个铝原子,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三乙基铝在空气中完全自燃后生成的三种氧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H2O

29、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_____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实验室中常用的净化程度较高的水是_____,从是否利于健康的角度分析,这种水_____(不能”)长期饮用。

30、现有NaClH2OCuCaOH2CaCO3六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将这些物质分类。

(1)单质:_______________

(2)氧化物:_______________

(3)常见的盐:_______________

31、如图,小红做CO2性质实验:

①从CO2性质的角度分析,蜡烛由下往上依次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从灭火原理的角度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

32、固体药品常保存在_______里;液体药品常保存在_______里。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时,一般取最少量,液体_______毫升,固体只需_______

 

33、用化学用语正确表达。

(1)一个氧原子________

(2)二个氮分子________

(3)一个氯离子________

(4)二个钙离子________

34、前年4月11日,兰州市发生自来水苯(C6H6)超标污染事故,再次引发社会对饮用水安全的广泛关注。

(1)专家建议,将对煮沸10分钟左右,并将蒸发的气体通过通风设施排除室外,可去除水中绝大部分苯,由此可以推断苯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

(2)在上述受污染的水中投放活性炭会除去苯,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性。

(3)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请你提出一种防治水污染的有效措施或方法:___________

35、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在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请阅读信息并回答:

(1)84消毒液是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次氯酸钠可由Cl2与NaOH反应制得,同时还生成NaCl和水,写出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__

36、金属材料的使用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历史上人类冶炼不同金属的大致年代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铜是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我国5G基站供电系统多用铜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_______性。

(2)下图中两块金属片相互刻画后,纯铜片上有明显的划痕。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

(3)《天工开物》记载“烧铁器淬于胆研水中,即成铜色”,胆研水为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4)铁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500年,至今铁仍是年产量较高的金属,但每年因腐蚀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用涂油的方法防止某些铁制零件生锈,其防锈原理是_______

(5)请你大胆推测,铜比铁、铝更早被人类制得并利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6)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进行下表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1

镁粉和铁粉分别与5%盐酸反应

镁粉产生气体快

2

铁粉和铁片分别与15%盐酸反应

铁粉产生气体快

3

铁片分别与5%盐酸和15%盐酸反应

15%盐酸产生气体快

①由此得出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有:a_______;b_______;c______

②写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1)请写出编号为①的仪器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3)用装置C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38、以下是初中教材中的几个实验请回答问题:

1)实验一: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2)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实验时,系火柴的作用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若此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①未打磨生锈的铁丝

②铁丝在集气瓶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

③铁丝绕在火柴上,火柴快燃尽时才伸入

④实验前集气瓶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

3)实验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验证产物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

4)实验一、二中都要在集气瓶下面放少量的水,实验一中放水的作用是_____;由此推测,二氧化硫具有的物理性质之一是_____,在“实验一”“实验二”中,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实验有_____

5)从反应角度:以上三个反应相同点是_____(填序号)。

A 都是分解反应

B 都放出热量

C 产物都是常温下固体

D 都是化合反应

五、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2017年 5月18日,我国在南海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中国成为全球最先掌握海底可燃冰试采技术的国家。通过对海底可燃冰矿藏进行降压使可燃冰分解,再通过沙、水、气分离技术获得连续稳定的天然气。

(1)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沙、水分离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3)研究表明甲烷的温室效应是CO2的21倍,因此可燃冰开采应注意________

40、(4分)据报道,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2Cu + 2H2SO4 + O22CuSO4 + 2H2O。用980g稀硫酸恰好能与80g含铜80%的废料完全反应(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

求:(1)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

(2)若使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10%需要加入水的质量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