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隔阂 桅杆 和颜悦色 青山绿水
B.嬉闹 萦绕 熙熙攘攘 临渊羡渔
C.新颖 辐射 洗耳躬听 不修边幅
D.和谐 造诣 惟妙惟肖 大相径廷
2、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②杀鸡为黍而食之 ③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④于吾言无所不说 ⑤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⑥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①③④⑥
3、下列对联的悬挂地点,最合适的一项是( )
①绍绪仰斯文识大识小,趋庭传玉教学礼学诗。
②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
③圣朝吁俊首斯邦看志士弹冠而起,天府策名由此地喜英才发轫而前。
④大甘养兰有致,细雨润蕙无声。
A. 孟子庙 祠堂 书院 园林
B. 书院 孔庙 贡院 园林
C. 藏书阁 孔庙 书院 学校
D. 孔庙 祠堂 贡院 学校
4、下列括号内的句子,与原句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将来的成就并不取决于他的家世。
(一个人的家世决定了他将来的成就。)
B.近期,沙尘暴频频席卷我国北方城市。
(近期,我国北方城市频频被沙尘暴席卷。)
C.青春年少的我们,谁没有个远大的梦想呢?
(青春年少的我们,谁都有个远大的梦想。)
D.经历过成败后,谁都不能否认习惯的重要性。
(经历过成败后,所有人都承认习惯的重要性。)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视频 炫耀 不厌其详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B. 抢滩 巅峰 颠倒事非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 瓶颈 剪彩 驾轻旧熟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D. 跳槽 饯行 共商国是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原阳秋
乔叶
香菜又叫芫荽,可她更喜欢把它叫香菜。听听,香,菜。不由分说气势逼人地就把香字占了去,这股子傲娇劲儿,啧啧。不过,名字和味道都很傲娇的香菜真到成了菜的时候,就显出了矫情。乍一看似乎挺低调,因它从不做主菜,只是一道配菜。只是凉菜的底边儿,热菜的俏尖儿,煲汤时也是最后道花色儿。可是再细品,这低调不是真低调,有没有它,菜的品相还真是不太一样。该有它的时候没有它,菜到底就短了些微的精气神儿。
香菜成了她厨房里的日常,每一顿都离不了。可市场上十有八九见到的都是大香菜,大杆子大叶儿,样子糙,香味儿也跟着糙。好香菜要水嫩嫩的,一点儿不能干。还不能久放,一放两三天,蔫样子就出来了。
为了香菜,她没少发愁。说来好笑,为香菜发愁,也不算是个正经事儿。
那天,她在小区闲逛。逛着逛着,她就闻到了香菜味儿。这香菜味儿是很随意的,随意里却有着一种浓郁,她直觉来了:好香菜。
她小心翼翼地循着这味道,轻手轻脚地跟踪着,走了不多一会儿,眼前果然就出现了一盆香菜。香菜种在一个废弃的花盆里,刚刚长出了俏模样。半尺高,婷婷裊袅,细碎的叶子嫩嫩地擎着。她蹲下来,摸了摸她们的绿叶子,又摸了摸盆里的土,那土有点儿黏手的润。
真是一盆好香菜。真想掐两棵。她犹豫了一会儿,终于还是掐了。回家配了紫菜和虾米,吃了一顿虾肉馄饨。味道好极了。
有一次就有两次,越掐她越觉出了这香菜的好。现掐现吃的新鲜劲儿也着实让人惦记。也是奇怪,她从秋天掐到冬天,又从冬天掐到春天,掐了一次又一次,居然一次也没有碰见过那个主家。掐着掐着,香菜还又多出了一盆。
有一天,她在厨房忙着,腾不出手,便喊儿子去掐。
“我不去偷。”儿子断然拒绝。
“怎么叫偷?”她恼了。
“人家知道不?不知道就是偷。”儿子言之凿凿。
“我倒想告诉人家,可找不着人。”她气得要撂勺子。
“你找了没?诚心找能找不着?”小家伙要把她给噎死了。
怎么找?偌大的小区,还真是毫无头绪。贴个启事:寻找香菜主人?这也太可笑了吧?她寻思,这香菜主人是个什么人呢?是退休的老人家吧?千万别碰到个老太太,老太太多半是难缠的,她又该怎么脱身呢?
她仔仔细细地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想好了,每次给一块钱,而且必须是硬币,半深半浅埋在盆里,这样主人总能看到吧,也不至于风吹了。
从此,她掐得越发踏实了。
那一天,她又去掐香菜,刚刚直起身,就看到一个老太太在看着她。
“你这香菜,是在这盆里掐的吧?”老太太口气很平静,却是一副押解罪犯指证现场的口气。
她站住,点点头,谄媚地笑笑,回头指指那个盆:“您种的?”
“嗯。”老太太的脸突然硬起来,“吃人家的菜,也不打个招呼啊?”
“找不着人。总不能整天蹲在这里等吧,还是挨家挨户问?还上班呢,特别忙。”
她忐忑着奋力往语气里注入诚恳,“我每天放了1块钱的。”
“都是你放的?十二块。我是卖菜的?”老太太脸更硬了。
“对……我不是那个意思。”她有点儿心慌,果然是个难缠的老太太。
“不是钱的事儿。我不缺那点儿钱。”老太太又说。
“知道,我知道。”她赶紧应答,“您的劳动,很辛苦的。”
她有些后悔掐那些香菜了。
“好吃不?这是原阳秋。”老太太终于又开了口。
“好吃,好吃,真好吃。这香菜……还分种类啊?”她暗暗松了口气,“过两天,我也去买,点儿种子,跟您学种香菜吧。”
“不是特别忙么?你知道啥时候浇水?浇多少?你们年轻人,啥都不知道。就知道吃。”
她乖乖点头,任老太太抢白。
老太太回身看一眼楼群:“住几号楼?
“三号楼一单元。”——又有点儿悬心,不会是去物业告她一下吧?
她看着老太太的脸色,把手里那根香菜递了过去:“还给您。”
“嗤,”老太太倒是一副气笑了的样子,“都掐下来了,还我干啥?”
“那,您的香菜,我以后还能吃不?”
“这人,我还甩不脱了。”老太太又笑了,“以后,吃你自己的。也别往盆里放钱了。”
“哦。”她有些落寞。说到底,这老太太,还是小气呢。——她打了一下自己的脸。呸,这念头起得没良心呢。不能太贪婪不是?碗米养恩,斗米养仇。难不成人家的好香菜还养出了自己的小怨恨?
一周后,她发现自己家的单元门口,出现了一个花盆。花盆里,种的也是香菜。她端详了好一会儿,这香菜和老太太盆里的一模一样,也是原阳秋呢。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善于从细微处暗示情节内容,为下文作铺垫,香菜虽然种在一个废弃的花盆里,但是模样俏,盆里的土还有点粘手的润,暗示是有人精心养的。
B.小说中“儿子”虽着墨不多,却是作者肯定的人物,他不肯去摘别人家的香菜,可以看出他的正直,也反衬出他母亲的自私和贪小便宜。
C.小说写“她”在被老太太拒绝后,有些落寞,继而责怪老太太小气,马上又自责,这些行为变化生动地塑造出“她”多变的性格。
D.小说以散文化的语言,舒缓细腻的笔调,围绕“一盆原阳秋”叙述了“她”和“老太太”之间发生的故事,充满邻里之间的融融温情。
E.小说的首段写香菜有一股子傲娇劲儿,是一道低调的配菜,有了它,不仅菜品相好,也多了些微的精气神儿,这样写突出了香菜的特别。
【2】小说不以“香菜”为题,而以“原阳秋”为题。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3】“她”的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老太太”的形象特点及现实意义。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女主人公的自我表白,写出了她嫁给氓后,一天到晚劳苦活儿都干不完的辛劳。
(2)《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进言,宫中府中都是一体的,“________”,不应该有什么不同;“________”,使内外刑赏之法不同。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再现了当年刘裕为收复中原、大举北伐的恢弘气势。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认为,宋荣子不会因世人的称赞而特别奋勉、不会因世人的非难而更加沮丧,他能做到“_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用鸟鸣渲染蜀道空寂苍凉的氛围,如“_______”和“________”两句,分别借林中鸟和月下鸟的鸣叫烘托哀愁之情。
(3)宋诗有以诗言理的特点,如“________,_______”两句,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达的哲理相似。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词人对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
(2)《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宫廷里的侍从护卫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奋不顾身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选择意象,展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之时洞庭湖上的一派生机祥和。
10、根据段落意思,默写名句。
轻轻抚拢慢慢捻滑抹了又加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象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清脆如黄莺在花丛下婉转鸣唱;幽咽就象清泉在沙滩底下流淌。好象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十二章)
(3)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离骚》)
(4)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人生短暂,寄情江月、凭吊古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夜独坐卧虹榭【注】
黄遵宪
今时何时我非我,中夜起坐心旁皇。风声水声乌乌武,日出月出团团黄。
层阴压屋天四盖,寒云入户山两当。回头下视九州窄,高飞黄鹄今何方?
【注】卧虹榭:位于人境庐内。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党人或被害或流亡海外。黄遵宪受到株连被清廷革职,回家乡梅州定居,蛰居人境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内心活动发端,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寒夜独坐,心神不宁,彷徨无定的情状。
B.颔联运用叠词,“乌乌”拟声,“团团” 摹状,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深夜的所见所闻。
C.阴云“压屋”、寒云“人户”写出了环境的寒冷和压抑,这也是诗人心情外化的表现。
D.诗歌以问黄鹄所在收尾,扩大了诗歌的境界,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具有韵味深长的效果。
【2】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感到彷徨的原因。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挺之,字正夫,密州诸城人。进士上第。熙宁建学,选教授登、棣二州,通判德州。哲宗即位,赐士卒缗钱,郡守贪耄不时给,卒怒噪,持白梃突入府。守趋避,左右尽走。挺之坐堂上,呼问状,立发库钱,而治其为首者,众即定。魏境河屡决,议者欲徙宗城县。转运使檄挺之往视,挺之云:“县距高原千岁矣,水未尝犯。今所迁不如旧,必为民害。”使者卒徙之,财二年,河果坏新城,漂居民略尽。
召试馆职,为秘阁校理,迁监察御史。初,挺之在德州,希意行市易法。黄庭坚监德安镇,谓镇小民贫,不堪诛求。及召试,苏轼曰:“挺之聚敛小人,学行无取,岂堪此选。”至是,劾奏轼草麻有云“民亦劳止”,以为诽谤先帝。既而坐不论蔡确,通判徐州,俄知楚州。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其礼。曾布以使事联职,知禁中密指,谕使建议绍述,于是挺之排击元祐诸人不遗力。由吏部尚书拜右丞,时蔡京独相,帝谋置右辅,京力荐挺之,遂拜尚书右仆射。
既相,与京争雄,屡陈其奸恶,且请去位避之。乞归青州,将入辞,会彗星见,帝默思咎徵,尽除京诸蠹法,罢京,召见挺之曰:“京所为,一如卿言。”加挺之特进,仍为右仆射。京在崇宁初,首兴边事,用兵连年不息。帝临朝,语大臣曰:“朝廷不可与四夷生隙,隙一开,祸拿不解,兵民肝脑涂地,岂人主爱民恤物意哉!”挺之退谓同列曰:“上志在息兵,吾曹所宜将顺。”未几卒,年六十八。赠司徒,谥曰清宪。
(节选自《宋史・巻一百一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其礼/
B. 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其礼/
C. 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其礼/
D. 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其礼/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授,学官名,宋代除律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学均设置。
B. 转运使,官名。宋时掌一路或数路财赋,后又兼理钱粮,巡察等,为府州之上的官职。
C. 青州,为《书・禹贡》中所称的“九州”之一,隋废除,而唐复建,旧治在今山东青州市。
D. 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少数民族的统称,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用语简肃而不含褒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挺之遇事胆大心细,能随机应变。在德州郡守退缩不前,其余官吏唯恐避之而不及的时候,他能够挺身而出,恩威并施,冷静地处理了兵变这一棘手难题。
B. 赵挺之通晓地理历史,能结合实际作出科学论断。在是否变更宗城县址这一问题上,转运使并没有听从他的意见,结果正如赵挺之所料,百姓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惨重。
C. 面对错综复杂的党争,赵挺之也会颠倒黑白,全力反扑。在召试馆职受到苏轼的指责后,他罗织罪名状告苏轼“诽谤先帝”,结果导致苏轼外放到徐州做通判。
D. 在官场沉浮多年,赵挺之经验丰富,手段老辣。一方面为与蔡京争权夺利,多次揭发他的罪状,一方面又明哲保身,请求辞去相位,到青州做地方官以避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于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卒徙之,财二年,河果坏新城,漂居民略尽
(2)挺之退谓同列曰:“上志在息兵,吾曹所宜将顺。”
14、微写作。请以“桥”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情感真挚,语言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