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吕梁八年级质量检测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氧气结束时,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B.点燃氢气前,要先检验其纯度,后点燃

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先用双手紧握容器外壁,再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

D.做气体制备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2、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A.微粒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原子构成,所以物理性质相同

B.能量观:铁丝燃烧、盐酸和镁反应都放出大量热

C.元素观:生铁和钢都是铁和碳的合金,所以性能相同

D.守恒观:电解水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3、下列选项中,X、Y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X 是化合反应,Y 是氧化反应

B.X 是化合反应,Y 是分解反应

C.X是化合物,Y是纯净物

D.X 是氦气,Y是稀有气体

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下列做法有利于控制PM2.5的是(  )

A.植树造林

B.燃放鞭炮

C.露天焚烧垃圾

D.工厂排放烟尘

5、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铁丝与氧气反应

C.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D.取用少量液体药品

6、有“锂”走遍天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锂电池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锂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

C.锂原子核电荷数为3

D.锂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

7、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根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大水漫灌为喷灌和滴灌,可节约用水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C.水由氧原子和氢分子组成

D.将硬水过滤可得到软水

8、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生铁用于铸造铁锅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煤用作燃料

D.铜用于制导线

9、如图所示,向水中加入某物质X后出现下列变化,则物质X不可能为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浓硫酸

D.氧化钙

10、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的物质是

A.木炭

B.硫磺

C.红磷

D.铁丝

11、《本草纲目》记线,穿心莲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的功效。穿心莲内酯(化学式是C20H30O5)是一种天然抗生素。下列关于穿心莲内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穿心莲内酯是一种氧化物

B.穿心莲内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穿心莲内酯由55个原子构成

D.穿心莲内酯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1

1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将酒精灯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变旺,原理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装有液态二氧化碳的灭火器灭火

D.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13、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

A.制干冰

B.温室中做气体肥料

C.做化工原料

D.灭火

14、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燃烧都伴随有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D.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15、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花香四溢

C.风吹叶落

D.燃煤取暖

16、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A.34

B.45

C.79

D.113

17、中国营养学会将硒元素列为每日膳食营养素。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4

D.元素符号为Se

18、过碳酸钠(Na2CO4)是一种常见的漂白剂,其水溶液显碱性,能和盐酸发生下列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为CO,可作燃料

B.该反应可用于制氧气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过碳酸钠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

19、在学校的实验操作竞赛中,小红抽取到的操作试题为“用胶头滴管吸取适量液体于试管中并进行加热”。小红的有关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0、化学技术驱动“碳达峰、碳中和”。CO2转化为炭黑回收利用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依次发生过程I和Ⅱ,“→”表示从反应物到生成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I的化学方程式为

B.过程I、Ⅱ中氧元素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C.Fe3O4为反应的催化剂,FeO为反应的中间产物

D.总反应可表示为

2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牛奶

C.干冰

D.石油

2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中作气体肥料

B.保存珍贵文物可用氮气作保护气

C.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液氧的可燃性

D.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3、如图是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1个电子带上1个单位的正电荷

B.一个氯原子如果得到一个电子就变成相对稳定结构

C.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与氯离子相互作用形成氯化钠分子

D.Na和Na+两种微粒的质子数相同

24、如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碳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

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25、2023年10月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新能源助力下顺利返回着陆。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石油

C.氢能

D.天然气

26、电影《流浪地球 2》中的太空电梯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清华大学团队研发的超长碳纳米管可能会成为未来建造太空电梯的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碳元素和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核外电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2】甲烷裂解是制备碳纳米管的重要步骤,反应前后微观粒子种类变化的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中甲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C.生成物均为单质

D.生成乙和丙的质量比为 6:1

【3】水的存在可促进碳纳米管的生长,科学实验中常需对水进行净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可降低水的硬度

B.过滤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

C.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D.蒸馏主要利用了物质间沸点的差异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1)实验室里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性的,因此为了保证安全,不能用手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   。不得用嘴

(2)向试管里添加双氧水时,先将瓶塞拿下,   在桌上,拿瓶子时,瓶上的标签要   ,瓶口要   试管口,缓慢地向试管中倒入双氧水,倒完后,立即

(3)正确量取8mL液体,应选用的最合适仪器是

①5mL量筒 ②10mL量筒 ③50mL量筒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 ⑦②③①④⑤⑥ B. ①⑦③②⑤④⑥ C. ⑤⑦③②①④⑥ D. ⑦③①②④⑥⑤

 

28、现有①氮气 ②氧气 ③氦气 ④二氧化碳四种物质,请按要求将序号填入空格中:

(1)潜水需要携带的是____________

2)用来填充气球的安全气体是______

(3)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气体______

4)占空气总体积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

29、手推车是超市购物的常用工具,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标示的手推车各部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

(2)生铁支架在春夏之季更易生锈的原因是_________

(3)工业上常用赤铁矿冶炼生铁,其化学原理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同);生铁制品不能与波尔多液长期接触的原因是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30、对铁“发蓝”处理,其表面将形成致密氧化膜而有效避免腐蚀。

①致密氧化膜能有效阻止铁锈蚀的原因是________

②“发蓝”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式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6Fe + 4NaNO2 + 9NaNO3 + 26H2O = 12X + 13NaOH + 13NH3

③为检验“发蓝”处理的铁质零件表面是否形成致密氧化膜,将该零件浸泡于硫酸铜溶液中,发现零件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由此可知该零件“发蓝”处理效果不好,因为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示)。

31、化学实验小组为验证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1)按图进行实验,写出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为确定两个实验后剩余物的成分,继续实验:

①将少量氧化铁加入甲实验后的溶液中,发现红棕色固体消失,溶液变为______色。

②取乙实验所得上层清液于烧杯中,为确定溶质成分,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______(填序号)。

A将烧杯久置于空气中,杯内物质质量增加(忽略水的蒸发)

B向烧杯内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C向烧杯内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D向烧杯内加入氯化铵并微热,产生有氨味的气体

③取乙实验所得白色固体,加入足量水并振荡,固体减少,其成分是______(用化学式填空)。

32、1)学习了化学知识后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食盐中添加的碘酸钾(KIO3)中的元素种类是____种,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

2)地球上因为有了水的存在才有了无限的生机,爱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地球人的义务。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晓晓家的水龙头坏掉了,平均每秒漏2滴水,每20滴水为一毫升,那么这只水龙头一昼夜漏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升。

3)衡量原子的大小我们一般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计算方法是以C-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和它相比所得的比值。已知C-12原子的质量约为2.0×10-26 Kg,一种铁原子的质量约为9.3×10-26 Kg,通过计算得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整数)

33、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做好消毒至关重要,酒精是常用的消毒剂。

(1)某发热病人在家中用 25%~50%的酒精溶液进行物理退热,其原理是___________

(2)在配制 75%酒精溶液时发现 75mL 的酒精和 25mL 的水混合后体积小 100mL,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在室内不要喷洒高浓度酒精,因为挥发出的酒精蒸气遇到明火易发生燃烧和爆炸。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明火的作用是___________,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4、2022相约冬奥,“科技之龙”彰显中国智慧与力量。请结合图文信息和问题设置表达观点,完成下面小题。

(1)图1:冬奥会火种灯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首钢滑雪大跳台主体为钢结构,主要利用其________________特性。与生铁相比,它不易生锈,化学上除锈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图3:冬奥期间,氢能源成了交通燃料的主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火炬燃烧时,其外壳并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运动项目中使用的冰壶,由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凿球而成,其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赛事期间,所有场馆实现绿电供应,“绿电”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的发电技术,如________________发电。

35、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我们用的牙膏当中有一种预防龋齿的物质叫氟化钠(NaF),它与氯化钠-样都是由_____(填分子”“原子 )构成。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氟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氟原子容易_____(填失去得到)电子。

2)水银温度计是家庭常备的生活用品。测量体温时,水银柱上升的微观原因是_____。不慎打碎体温计,应在水银上撒些硫磺粉末,水银和硫磺粉末反应生成不易挥发的硫化汞,减少了危害,撒硫磺粉末而不使用块状硫磺的原因是_____

36、如图是医院常用注射液的标签,请根据标签内容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注射液中溶剂的化学式_____

2)注射液中溶质所含阳离子的符号_____,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

3)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来探讨工业炼铁的原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为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并回收纯净的一氧化碳,方框中连接的是CD,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______

(2)回收的CO被储有在装置中______填序号

(3)实验开始时,应______先加热再通CO”先通CO再加热,目的是______

(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请你猜测一下C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______

3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如图所示),但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1/5,请你参与探究:

1)兴趣小组同学认为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①导管内原含有空气,后来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②装置漏气,你认为可能的原因还有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认为用木炭代替红磷,就可以消除误差,你认为他的猜想_________(合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进行实验,与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相比较,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    用化学用语表示

2个氢原子_____ ②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③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_____

40、除杂:(1)除去CO中的CO2可选择的试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CuO中的炭粉杂质进行的简单操作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