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的单质都是黑色
B.植物光合作用可将CO2转变为O2
C.CO和CO2元素组成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读液体体积
C.加热液体
D.固体药品的取用
3、下列实验或说法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烧杯可以直接加热
B.若未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用2-3mL
C.用10mL的量筒量取了8.5mL的水
D.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固体物质的质量为25.38g
4、消防日的主题是“消除火灾隐患,构建和谐社会”。下列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中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A.自带水杯出行,不用一次性纸杯
B.积极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D.将校园散落的树叶集中焚烧
6、在自制花椒油的部分过程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采摘花椒
B.清水冲洗
C.小火油炸
D.装瓶密封
7、氯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下列物质中氯元素显+1价的是
A.Cl2
B.HCl
C.NaClO
D.KClO3
8、铬酸铅(化学式为)是工业色素,含有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害。已知铬酸铅中Pb显+2价,则铬元素(Cr)的化合价是
A.-2
B.+2
C.+4
D.+6
9、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是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以下是影片中的情节片段,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戴编织草帽进行伪装
B.用燃烧瓶炸坦克
C.破冰过江
D.修补裤子
10、下面是小芳同学笔记中的部分摘录,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改变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1、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在水中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C.食物腐烂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改变
D.铝原子和铝离子属于同种元素——铝原子和铝离子的质子数相同
12、推理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素养之一。下列宏观实事与解释或结论不一致的是
A.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B.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出现银白色的固体,可推测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强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比较大,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1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M四种物质,使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 X | Y | Z | M |
反应前的质量/g | 20 | 5 | 3 | 28 |
反应后的质量/g | 待测值 | 30 | 3 | 8 |
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待测值为15
C.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5:4
D.该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
14、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高粱酿酒
B.燃放烟花
C.干冰升华
D.牛奶发酵
15、木糖醇()、山梨糖醇(
)都是天然甜味剂,常用于食品工业。下列有关两种物质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都含有一氧化碳分子
B.碳、氧元素质量比都为1:1
C.氧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都为6:7
D.等质量两种物质中木糖醇分子更多
16、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镁大,所以等质量的两种金属中镁含的原子个数多
B.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则所有原子一定具有质子和中子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所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D.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红,说明CO2与石蕊反应
17、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测得集气瓶内气压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点时红磷开始燃烧
B.c点时红磷燃烧结束
C.d点时集气瓶中已经没有气体
D.e点时打开止水夹
18、“芯片”是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如图是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镓属于金属元素
B.镓元素的位置应该在Z处
C.镓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形成阳离子Ga+3
D.镓的最外层电子数与Al相同
19、某物质经过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不可能是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20、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
D.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21、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学习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B.氧化物都是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则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都是氧化物
C.阴离子带负电荷,则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22、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探究分子运动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验证CO2的密度比空大
23、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B.t2℃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C.t3℃时,各取15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c
D.t2℃和t3℃时的两份b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不可能相等
24、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煤炭脱硫处理
B.积极植树造林
C.使用可降解塑料
D.填埋废旧电池
25、钼用于航天合金材料制作。如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钼属于金属元素
B.钼原子变成钼离子质量几乎不变
C.“Mo”表示钼元素、1个钼原子、钼这种物质
D.钼的原子序数为42,表示其核内有42个中子
26、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制取氧气时必须检验装置气密性,所以制取气体时都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化学变化还伴随着发光、放热、吸热等能量的变化,所以有发光、放热、吸热等能量变化的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C.通常情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氮气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所以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27、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存在哪些物质?请讲其化学符号填写在相应空格上
(1)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之一:___________。
(2)澄清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浑浊:___________。
(3)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软:___________。
(4)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以存活一段时间:___________。
28、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铁:___________。
(2)两个氧气分子:___________。
(3)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___________。
(4)3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
29、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生产和运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金属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填字母,下同)。
A 铁锤 B 铁锅 C 铜丝 D 水龙头
(2)下列有关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 纯铁有银白色光泽,硬度小于生铁和钢
B 生产和生活中的“钢铁”多为铁合金
C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氧化铁
D 地壳中的铁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商代的司母戊方鼎标志着我国在3000多年前青器铸造已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西汉时期,我国首开“湿法炼铜”之先河,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已有“曾青得铁化为铜”的记载。试回答:
①青铜属于_____(填“单质”、“化合物”、“合金”)
②“湿法炼铜”的原理可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
(4)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铁器”时代,直到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各种铝材。这也反映出Fe、Cu、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近代铝及铝合金被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因为铝在空气中能_____,所以铝制品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30、现有白纸,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10%的NaOH溶液;B、5%的硫酸溶液;C、5%的紫色石蕊试液。试设计出《“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取__________(填编号,下同)画上花,再蘸__________画上叶,将白纸挂上墙,用_________向纸上喷洒即可,实验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白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2)试管中过量白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___________mL刻度线处。
32、如下图所示是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钾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1)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
(2)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m的数值是________。
(3)钾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在化学变化中易_____得、失
电子,变成_____
化学符号
。
33、燃烧与人类生活、生产有密切的关系。
西侯度遗址是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曾为全国二青会圣火采集留下了举国关注的佳话。圣火采集,选用主要成分为______的天然气作为清洁燃料(填物质名称),圣火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回答问题:
(1) 红磷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暗紫色固体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固体混合物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5、研究物质的溶解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下表是碳酸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g | 21.8 | 39.7 | 48.8 | 47.3 | 46.4 | 45.1 | 44.7 |
(1)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属于________物质(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
(2)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________。
(3)小东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比较②③④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____,若使烧杯③中的溶液达到饱和,至少需再加入___g碳酸钠;升温至60℃时,烧杯④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
(4)40℃时,将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底部有碳酸钠粉末)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某物质后,试管底部的粉末增加,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氯化钠
(5)t℃时,根据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关系绘制成如图所示斜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A.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B.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N点所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10%
D.图中4个点所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N<M<G=Q
36、节假日或双休日,去郊游野炊实为一大快事.然而,在野炊的情趣之中,如果遇到下面一些问题,你是如何处理的?
(1)对野炊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餐具最好是导热性好,不易破碎的材料制的,你准备带的餐具是用:________ 制的;(填字母) a.金属 b.陶瓷 c.无所谓
(2)野餐食谱如下:主食:馒头 配菜:烤火腿、鲫鱼汤、五香豆干.
主食和配菜中主要含蛋白质、________ 、油脂、无机盐和水等营养素,从营养角度来看,你准备再添﹣样________ ;(填字母)a.炒鸡蛋 b.牛奶 c.黄瓜 d.烤野兔肉
(3)在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 ;
(4)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下列物质可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________ ; (填字母) a.食醋(pH<7)b.食盐水(pH=7)c.肥皂水(pH>7)
(5)郊外通常比较泥泞,如果你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你回来进行清洗后是如何防锈的:________ .(填字母) a.立即晾晒干b.立即在链条传动部件涂上油 c.涂油漆.
37、根据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加热KMnO4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收集O2的装置是____________(选填B或C);
(4)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______,若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瓶中已充满O2;
(5)若用如图D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_______(填“m”或“n”)端进入。
3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的错误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该操作会使所取液体实际体积_______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读数。正确定量量取液体体积需要的仪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朝向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在实验后,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列举
点
。
(5)为保证实验安全,取得预期实验效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我们应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并遵循化学实验的安全规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应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须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
B.不准在实验室内嬉戏打闹、大声谈话
C.为了便于观察,可用手接触药品,直接闻药品气味,但严禁品尝药品
D.加热操作中,不要凑近被加热仪器直视观察,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他人
E.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避免将腐蚀性药品沾在衣服或皮肤上
F.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G.注意安全用由和节约用水,离开实验室前,务必关闭电源和水源
39、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应用中使用金属材料的有_____(填字母)。
A、用金、银、铜等制作奖牌 | B、用化学纤维制作毛绒玩具 | C、用新型钢材建造“鸟巢” | D、用聚氯乙烯制造“水立方”外层膜 |
(2)化学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镁、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根据实验①判断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现象是_____,根据实验②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向溶质为AgNO3、Cu(NO3)2、NaNO3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溶液,则所得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
(4)为探究铁和锌两种金属与酸反应的状况,将等质量的两种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_。
A 甲是锌,乙是铁
B 甲是铁,乙是锌
C 图1中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
D 图2中金属乙与硫酸充分反应后,金属乙一定有剩余
40、已知:白磷和红磷的化学性质相似。同学们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如上图所示,在玻璃管中放入足量白磷,两个注射器和玻璃管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60 mL空气。加热装有白磷的玻璃管至白磷燃烧
②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燃着的白磷熄灭
③当注射器活塞不再移动时,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ⅰ.玻璃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ⅱ.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_。
ⅲ.步骤③中,当注射器活塞不再移动时,密闭系统内气体体积为______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