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海东九年级质量检测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后灭火

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为了降低煤炭的着火点

C.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D.木柴架空有利于促进燃烧,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中国航天员做了一个乙酸钠的“冰球”实验,下图是乙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乙酸钠属于易溶性物质

C.20℃时,乙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6.5%

D.饱和乙酸钠溶液降温结晶可形成“冰球”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水银温度计测温度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

Ca、Ca2+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C

蜡炬成灰

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D

O2和O3的化学性质有差异

氧原子的结构不同

A.A

B.B

C.C

D.D

4、下列属于酸的是

A.硫酸钡

B.氯化钾

C.氢氧化钠

D.醋酸

5、氧烛(如图)是一种常用于潜艇中的化学氧源,主要成分为氯酸钠(化学性质与氯酸钾相似),同时还含有催化剂、镁粉(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酸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

B.氧气密度比较大,所以使用时装置必须倒置

C.催化剂在反应后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发生改变

D.氧烛中发生的反应既有分解反应,也有化合反应

6、陶瓷是中华传统工艺文化的瑰宝。以下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镇浆制泥

B.拉坯造型

C.高温烧制

D.磨光上漆

7、下列古籍记载中所蕴含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抱朴子》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

B.《天工开物》记载:“侯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

C.《淮南万毕术》记载:“曾青(CuSO4)得铁,则化为铜”

D.《周礼》记载:“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主要成分CaCO3)

8、铼及其合金被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发动机上。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A.75

B.111.2

C.186.2

D.261.2

9、2022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功能分子,搭建出复杂的分子结构。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停止了运动

D.构成H2O 和H2O2 的分子相同

10、某些微量元素对人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是人体所必需的。某同学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他所缺乏的元素是

A.锌

B.铁

C.碘

D.氟

1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B.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

C.一定质量的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D.一定质量的木炭在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B.向MnO2固体粉末中不断加入H2O2溶液

C.向一定量的碳酸钙中加入稀盐酸

D.红磷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13、生活生产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食用含碳酸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用pH试纸测定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3%-5%的小苏打溶液

D.印染厂的碱性废水,加入适量的熟石灰中和

14、近日,青青LB校园为全体师生点亮了冬日“多巴胺”。多巴胺的化学式为C8H11N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多巴胺属于化合物

B.多巴胺由碳、氢、氧、氮四个元素组成

C.一个多巴胺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多巴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5、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S硫元素

B.FeO氧化铁

C.镁离子

D.两个氢原子

16、在化学实验中小芳向一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溶液显中性

B.该溶液一定是一种碱的溶液

C.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D.该溶液是一种酸溶液

17、下列做法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处理

B.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C.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D.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倒入下水道

18、下列实验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甲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B.实验乙的现象只能得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C.实验丙既可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D.实验丁用于探究分子不断运动,可证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还可达到节约药品,减少对空气污染的目的

19、古代用“木燧”(钻木取火)的方法引燃易燃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燧”中的“木”是可燃物

B.钻木的目的是使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

C.钻木生热改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体现了氧气的助燃性

20、以下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现象

解释

A

水银温度计测体温

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

湿衣服在太阳下干得更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

打开香水,闻到香味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A.A

B.B

C.C

D.D

21、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质量的硝酸亚铁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

B.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

D.分别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滴加浓度相同的稀硫酸

22、下列事实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不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湿衣服被晾干——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C.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

D.6000L氧气能被压缩装入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23、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下列劳动项目对应的化学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解释

A

用铅笔芯制作电极

石墨有还原性

B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洗涤剂能乳化油污

C

用天然气作燃料生火做饭

天然气的成分是

D

干冰用于食品的冷藏保鲜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A.A

B.B

C.C

D.D

24、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清洗过的滴管

B.检查气密性

C.称量固体

D.二氧化碳验满

2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词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蜡炬成灰

B.水落石出

C.清风徐来

D.愚公移山

26、图1为化学兴趣小组探究微粒性质设计的实验装置,图2为借助数字传感器测得的氨气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注:浓氨水有毒)。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试管对应的曲线为X

B.该实验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湿棉花的作用是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空气

D.0~1min内,氨气浓度为零是因为微粒静止不动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药品的取用原则,应做到三不,即_______________。为节约药品,固体药品只需_____,液体药品取_____即可;取用较多量液体药品时,注意瓶塞要_____,标签要_____,瓶口要紧挨着容器口。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要减少误差,一是量筒要_____;二是视线要_____。某同学要量取的水,他一边用胶头滴管滴加,一边仰视读数,则他量取水的实际体积_____

28、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a b c d   e f g h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

2)可以用于固定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__

3)用作量度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______

29、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时下兴起的环保炭雕工艺品,是以活性炭为原料,采用传统手工雕刻而成,炭雕工艺品既能装饰居室,又对甲醛等有害气体具有很强的______作用,能有效地净化室内空气.

2)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是指______(填化学式)引起的中毒.

3)长期使用的热水瓶内胆常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用稀盐酸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为保证安全,凡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要检验气体的______

30、如图是某品牌矿泉水标签的部分说明。

 

××矿物质水

净含量:

配料表:纯净水、氯化钾、硫酸镁、偏硅酸……

主要成分:

钾离子(

镁离子(

氯离子(

溶液pH7.15~8.05

1)标签主要成分中氯离子的符号为_____

2)配料表中硫酸镁的化学式为_____

3)一瓶该矿泉水含钾离子的质量最多为_____mg

4)偏硅酸()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5)已知溶液的为酸性溶液,为中性溶液,为碱性溶液,该品牌矿泉水显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31、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认识水、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河水中含有悬浮颗粒、微小生物等,我们可以模拟自来水厂净水过程,最终制得蒸馏水,其中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操作②中加入的X物质是______ ,向操作③后得到的蒸馏水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到______

(2)将34g晶体W(不是结晶水合物)投入盛有16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测得0°C 、t1°C、t2°C、 t3℃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如图中 A、B、C、D 点所示。

①B、C 两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选填字母)。

②晶体W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t1℃时,晶体W的溶解度是______g,A 、B 、C 、D 四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选填字母)。

3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①氖气_____

②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_____

③4个铵根离子_____

④硝酸铜_____

⑤硫酸_____

(2)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如图为碳的价类图,例如C点可能标示+2价的碳的氧化物,请回答:

①A点所表示的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_____

②B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_____

③D和水反应能生成E,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

33、工业上通过如下转化可制得KClO3晶体:NaCl溶液NaClO3溶液KClO3晶体

(1)完成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3H2ONaClO3+3________

(2)II中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的KClO3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写出母液中所有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3)用下图装轩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②中有现象,但该现象不能作为判断①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依据的是___________

选项

①中实验

②中现象

A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伸入试管内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加热铜丝

伸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D

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混合物

酚酞溶液变红

34、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①烧仙草②冰水混合物③稀有气体④氧化铜⑤纯净的空气⑥氧气和液氧的混合物⑦纯净水⑧氯化钾⑨铝箔⑩加热高锰酸钾剩余的固体产物

(1)含有氧分子的有____,属于纯净物的有___(填序号)

(2)如图是物质分类关系,其中①②是并列关系,②包含③。若②是化合物,则③是___①是___(填序号)

35、(14分)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3)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则所用的药品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F装置收集并测量制得氧气的体积,需在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   (填“a”或“b”)处导管通入,并需要补充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36、温馨提示;CO2SO2的性质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实验一:水槽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将收集满两种气体的试管同时倒立于其中,片刻后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说明相同条件下的溶解性:CO2_____SO2(填“>”“<”),试管内溶液变成_____色。

实验二:已知镁条在CO2中剧烈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试推测镁条在SO2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回答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A与C对比说明铁生锈需______

(2)B、C对比说明铁生锈需______

(3)蒸馏水防置时间很久了需要经过______处理,使条件更加充分。

(4)防止家里的菜刀不生锈常用方法______

38、用如图装置制取氧气并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B实验中的现象是______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如图中,甲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有机物,乙是最常见的溶剂,丁是CaCO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丙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40、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通过森林碳汇和人工手段加以捕集、利用和封存,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高效的CO2捕集和封存技术会为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巨大贡献。

目前,CO2捕集技术的关键是将CO2从排放物中分离出来。分离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中的一种是用甲醇作溶剂进行吸收;另一种是用活性炭、沸石等对CO2进行吸附性吸收。化学吸收法中的吸收剂主要有氨水吸收剂、钙基吸收剂等。用氨水(NH3·H2O)吸收剂时,温度控制在30℃左右,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铵;用钙基吸收剂时,先将吸收剂在吸热反应器中(870℃)热解成CaO,同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CaO进入放热反应器(560~700℃)捕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钙基吸收过程如图甲所示:

分离后的CO2可以用来制取甲醇(CH3OH)。在实际生产中,CH3OH的产率除受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催化剂CuO质量分数的影响(如图乙所示)。

我国科学家们撰文提出“液态阳光”概念,即将太阳能转化为可稳定存储并且可输出的燃料,实现燃料零碳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后的世界,每天的阳光将为我们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热、电,还有可再生燃料!

(1)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时,控制在30℃左右进行,温度不宜太高的原因是______

(2)钙基吸收过程,放热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由图乙可知,当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一定时, CuO质量分数为______时,甲醇的产率最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C.“碳中和”指的是没有碳排放

D.“液态阳光”将实现燃料零碳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