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不断运动
C.水蒸发为水蒸气:水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12.6g(1g以下用游码)样品,称量后发现砝码和样品的位置放颠倒了,则他实际称量的样品质量是
A.12.6g
B.11.4g
C.12g
D.无法判断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木炭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B.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霓虹灯
C.干冰升华会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D.稀硫酸能与石灰石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
B.空气中的氮气和稀有气体都可用作保护气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取氧气,这一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
5、给50m1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铁圈)⑧坩埚钳
A.①③④
B.②④⑦
C.②④⑥⑦
D.④⑤⑧
6、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生产合金的国家之一,下列属于合金的是
A.锌片
B.不锈钢
C.金刚石
D.水银
7、下列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壳和海洋中,大多数金属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高
C.通常铝制品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制品强
D.锌不能和氯化镁溶液发生反应
8、华为在2023年9月12日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新品发布,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两款5G芯片,展现了中国人强大韧性。我国5G芯片主要由氮化镓()材料制成,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31
B.元素符号为ga
C.镓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9、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C60
B.金刚石
C.一氧化碳
D.氯化钠
10、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6 | 3 | 17 | 25 |
反应后的质量/g | 待测 | 11 | 34 | 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与丙变化的质量之比为17:8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反应后甲的质量为8g
D.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1、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CO2到淀粉的从头合成,CO2加氢制甲醇是该方法的第一阶段反应,该反应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体系中共有2种单质
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D.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
12、下列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大理石
C.滴加石蕊试液
D.加热碳酸溶液
13、科学家发现,通过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变为超级储能装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X的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W中的碳元素的质量
C.该反应中Y、Z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1:2
D.该反应中X、Z两物质的质量比是3:14
14、炼铁厂以赤铁矿、焦炭、石灰石、空气等为主要原料来炼铁,主要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炼铁的设备是高炉
B.生成铁的主要反应是:CO+Fe2O3Fe+CO2
C.生铁属于混合物
D.焦炭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制取一氧化碳
15、请根据如表和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溶液 | 稀硫酸 |
| NaCl溶液 | 水 |
| KOH溶液 |
pH | >7 | <7 | =7 | =7 | >7 | >7 |
A.pH<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
B.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C.碱一定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NaCl的溶液一定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16、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向硬水中加入明矾,可将硬水软化
B.蒸馏是一种净化程度较高的净化方式
C.利用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D.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种物质
17、多巴胺是大脑中含量最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作为神经递质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生理功能。被称为“快乐因子”的多巴胺(化学式:C8H11NO2)。下列关于多巴胺的说法正确的
A.从物质分类角度多巴胺属于氧化物
B.多巴胺由8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
C.多巴胺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多巴胺是由多巴胺分子构成
18、对比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
|
|
A.探究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与氧元素 | B.验证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 C.区分硬水和软水 |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
A.A
B.B
C.C
D.D
19、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加热液体
B.倾倒液体
C.闻气体气味
D.取用固体粉末
20、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小李同学不小心将稀盐酸洒到大理石地面上,发现产生大量气泡。对此,甲同学:该气体是什么?乙同学: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丙同学:可以用石灰水检验一下该气体。丁同学: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四位同学的说法中属于得出结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1、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曲线所示。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等质量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粉末状碳酸钙产生的CO2的质量较多
C.对比分析点a、b可知,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D.对比分析点c、d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产生的CO2的较多
22、2020年春,“冠状病毒”肆虐全球,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打赢了“冠状病毒”阻击战。今冬已经来临,做好疫情防范人人有责,下列行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消毒杀菌
B.分发口罩
C.排查统计
D.测量体温
23、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3g
B.量水时仰视读数会使溶液浓度偏大
C.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
D.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24、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变化无处不在。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木柴燃烧
B.钢铁生锈
C.冰雪融化
D.树叶腐烂
2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C.给液体加热
D.称量一定质量的NaOH
26、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下列对化学用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2H—2个氢元素
B.N2—氮气
C.2H2O—2个水分子
D.Mg2+—镁离子
27、某同学写了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
(1);
(2)
其他同学认为这两个方程式都错了。理由是:
(1)违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遵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3分)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的转换关系。A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G能供给呼吸。
(1)I是暗紫色固体,I→G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A→G可通过 作用来实现。
(3)C、H、J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化学式是 。
29、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一氧化碳分子_______;
(2)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30、电解水实验:负极产生的是 ,负极产生的气体与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 两种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中由 个氢原子和 氧原子构成,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反应的基本类型)。
31、______固体溶于水放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______固体溶于水时吸热,使溶液的温度降低;______溶于水时无明显现象(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
32、利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生产中的问题。
(1)防毒面具的滤毒罐里盛放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性。
(2)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它由______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3)制备碳酸饮料时需用到CO2,将CO2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都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常将煤粉制作成蜂窝煤,燃烧将更充分,是因为______。煤燃烧时的废气中含有SO2,大量排放SO2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33、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处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写一条); 酒精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 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保持酒精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
34、用符号表示:
(1)2个氮原子 ;
(2)助燃性气体 ;
(3)石墨 ;
(4)食盐 ;
(5)氩气 ;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是 .
35、请用符号“>”“<”或“=”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元素含量:O______N。
(2)生铁的含碳量____钢的含碳量。
(3)熔点:青铜_____铜。
(4)氢元素的质量分数:C2H2______C2H4。
(5)足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和等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量:Fe____Zn。
36、下面是部分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分析,然后回答问题:
(1)上述粒子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
(2)能与①形成AB4型分子的是___________。
(3)②和⑦,④和⑧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7、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量和收集装置,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_。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在装置A的试管口________。
(3)若实验室用装置B、D组合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装置E的________处。(选填“a”或“b”)
(4)装置B、C均可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发生装置,两者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
38、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 B |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取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39、我县一所初中的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利用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试完成下列问题:
(1)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通过多种途径可制取氧气,请在D、E两处填上制取氧气的其它方法;
A、分解过氧化氢
B、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C、电解水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装置有 处明显的不足;
(3)氧气收集完成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可多选);
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4)将12g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1.36g。试计算:
①产生氧气的质量;
②剩余高锰酸钾的质量。
40、探究铁丝和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
(1)用燃着的木条在氧气中引燃铁丝,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发生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在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部预先装入少量水的目的是什么?
(3)在做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部预先装入少量水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