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十堰七年级质量检测政治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4亿,占比达到18.70%,65岁及上人口1.9亿,占比为13.5%。这体现了我国人口状况的新特点(     

A.老龄化加剧

B.总人口增速趋缓

C.人口素质偏低

D.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

2、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这说明关爱他人要(     

A.心怀善意

B.尽己所能

C.讲究策略

D.排忧解难

3、学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场所,遵守学校规则才能保证我们学习和活动的顺利进行。下面同学的做法你赞同的是(     

A.小红总是在上课铃响后才走进教室

B.小亮和小明在课堂上和班会上随便讲话

C.小丽从不在教学楼走廊里嬉戏打闹和大声喧哗

D.小朋在图书馆一边看书一边吃零食

4、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下列诗句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①位卑未敢忘忧国

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劳动教育对于培育时代新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新出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国家课程。这一改革,反映了(     

A.劳动是幸福的源泉,能促进人的发展

B.每个人岗位不同,但从事的劳动相同

C.自强不息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D.参与劳动实践可以替代学习书本知识

6、民族精神具有 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A.博大精深

B.内涵丰富

C.与时俱进

D.源远流长

7、2020年7月30日教育部在官网回复关于教育惩戒实施细则的问题,认为名称不宜使用《中小学违纪学生适度实施教育惩戒条例》,我们目前使用“规则”,主要考虑是为了将法律规定的学校政师的教育权进一步细化,将法律禁止的体罚等教师不当管理行为予以明确,强调平衡权益、约束各方。这将进一步有利于(   

A.改进规则

B.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C.惩戒学生

D.增加学生学习压力

8、余某英伙同他人拐卖儿童11名,2023年9月18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被告人余某英拐卖儿童罪一案。对被告人余某英以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死刑和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属于主刑②余某英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贵阳市法院作出宣判的依据是刑法④任何人违反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2023年8月11日,“国家安全部”发布重磅消息。我国一军工企业的重要涉密人员曾某某,在美国情报人员的蛊惑下,心生动摇之意,接受美国提供的巨额酬金,泄露我国的军事机密。曾某某的行为

A.说明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B.没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C.是不道德的行为,不会受到法律制裁

D.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空前严峻的危机

10、下列几组概念的相互关系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   

11、青少年在社会中成长,应养成亲社会行为。下面融入社会,在社会中实践的方式正确的有(     

①积极参加学校发起的“走进敬老院,关爱老年人”活动

②将捡到的100元钱捐献给受灾群众

③为争创“文明城市”建言献策

④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唱响时代的网络主旋律,在逐梦道路上与时代同频共振,应当成为每一个正能量建设者的标配。2023年9月30日是我国第十个烈士纪念日,中华英烈网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向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先烈们致敬。广大公民可以扫描二维码,选择寄语、献花等方式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针对上述材料,下列评论正确的是(     

①要传播网络正能量,助力网络文明建设

②应发挥网络优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要利用网络弘扬主旋律,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④网络主导社会发展方向,引领文化风尚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同学的做法属于“唱响时代的网络主旋律”的是(     

小东:将同学照片丑化后转发给其他同学

小智:针对城市建设问题,在政府网站提出建议

小凡:与同学发生矛盾,在班级交流群辱骂同学

小善:在短视频平台转发保护环境倡议

A.小凡和小善

B.小东和小凡

C.小智和小善

D.小东和小智

13、石家庄地铁开展志愿者文明引导活动,让旅客有回家的感觉;张家口爱心驿站,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送去温暖;唐山的供热管家承诺24小时值班,冒严寒走家串户抢险维修……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给上面这段文字加一个标题,恰当的是(     

A.自立自强

B.互谅互让

C.服务他人

D.见义勇为

【2】小明分享他参加志愿活动的收获,最可能的是(     

①提升社会交往能力②赢得他人的赞许和尊重

③学习成绩大幅提高④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3月15日晚,央视“3.15”晚会引发众多关注。其中,康师傅等企业老坛酸菜供应商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被点名曝光,称内销的老坛酸菜包里的酸菜是从外面收购来的“土坑酸菜”,引发全网热议。各大超市、电商平台纷纷下架相关产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②赚钱是商人的目的,追求效益理当先

③企业、商家的生产经营要白律,诚信至上是必须

④该企业的做法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违背了民法的基本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品典故,明道理。

《说岳全传》上有这么一段: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道:“喂,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老人不但没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耐心地为其指引。

下列名言能够概括上述典故主题的是(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④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16、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认真学习是我们的责任;作为社会一员,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总是与我们的角色紧密相连。下列关于责任与角色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不同的人承担的责任是完全不一样的

B.一个人只有长大成人后才需要承担责任

C.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D.每个人在同一时期只承担一种社会责任

17、在2020年全国人大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过程中,某中学对二次审议稿提出的建议被采纳,这说明(     

①全体中学生必须履行参与立法的义务②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变迁,规则需要改进

③保护未成年人只是全国人大的职责④要参与规则的改进与完善,积极建言献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3年中秋节前夕,江西多地发布通告,禁止公民在公共场所私放烟花爆竹,号召公民共同维护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对此,人们众说纷纭,你认可的有(     

①规则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强制性,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②与规则同行,创建美好生活

③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④无论何时,在公共场所放烟花,必定会受到刑事处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下列对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②能够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③能够有利于我们人际交往的养成④参加社会实践能让我们主动关心社会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近年来,我国各地开展声势浩大的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活动,“一枝黄花”作为一种外来生物物种,在我国没有天敌,生长速度极快,其所达之处寸草不生,已对我国的植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被列入《中国外来物种清单》。国家此举是为了(     

A.杜绝生物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

B.保护我国政治安全

C.保护我国生态安全

D.构筑国家经济安全防线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判断说理

(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84岁的钟南山再次挂帅奔赴一线,广大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冲锋在前。他们是“最美逆行者”,是“新时代最可敬的人”。

(2)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该《通知》一出,立刻在全社会引起热议。很多家长认为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孩子沉迷手机、影响学业的问题,而有些学生则认为带手机入校是学生本该有的权利,只要课堂上不玩,就不会影响学习。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八年级学生小李和爸爸的一段对话:

小李:爸,星期天老师要带我们去学校附近的社区清扫垃圾,搞环保宣传。

爸爸:别去了,没有什么意义!

小李:那怎么行?老实说,这也是一种学习。

爸爸:能学什么啊?还不如在家多做几道题。

问题:小李爸爸的观点对吗?请你运用所学的“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有关知识辨析。

23、仔细阅读下列漫画,请你评析漫画中打手机男士的行为。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学习“建设美好祖国”课后,某校八年级(1)班正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1)70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请你列举我国经济、科技各取得的成就。(各一例)

(2)在看到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上图反映了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列举两个措施即可)

材料二 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3)思考:党和国家为什么要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国梦变成现实,需要一代代人接力奋斗,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如何担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

25、   20世纪初,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历史写下灿烂光辉的一笔。他叫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遭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产了,也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偿还的代价是三十年的艰苦生活,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请你谈谈他给世界留下的“真正的财富”是什么。

(2)我们的世界为什么需要这笔“真正的财富”?

26、生活在线: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伟大祖国迎来了71华诞。在举国同庆的日子里,城区某校八(1)班晓华同学也积极参与到庆祝活动当中。老师摘取了晓华国庆节当天的几个生活片段。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实践技能,回答相关问题。

(片段一)几天前表哥就约晓华国庆时一起在表哥家看国庆阅兵活动,还特意嘱咐晓华9:30到。当天上午九点晓华出发赴约了。当他路过城区公园时,他发现公园里正在举行“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于是,他兴味盎然地跟大家一起参加了活动。直到结束,他还真有点恋恋不舍!

(1)参加快闪活动也是一种亲近社会的方式,那么我们中学生应怎样亲近社会?

(片段二)看完阅兵仪式,晓华高兴地回家了。一到家,他就打开电脑想把今天观看阅兵的感受写下来。他发现班级群里的同学们正在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今天的阅兵活动。晓华赶忙加入其中,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2)网络无限,自由有界。请你提醒晓华参与网络生活应注意些什么?

(片段三)在江苏无锡,联接物联网已成为许多市民的生活习惯:停车时,借助NB-IoT网络的“智能车位管理系统”,一秒钟镇定空余车位;下班前,通过互联网远程控制家中的电饭煲开始蒸煮;看病时,刷一刷阿斯利康智慧健康系统实时监测,“排队”“找科室”不再费事……智慧出行、智慧就医、智慧购物,一系列智慧应用正带给人们更便捷、智能、个性化的生活体验。

(3)请你结合材料谈谈,网络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起了哪些积极作用?

27、   材料:“这起爆炸是我造成的,因为老板给‘穿小鞋’逼我辞工,于是我在油罐附近放置了很多固体酒精,点燃后我就逃了,于是才发生了爆炸。”为了恶作剧,谭某发布了这条名为“天津爆炸我虽错,但我不后悔”的帖子,引发不明真相的网友跟帖。因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谭某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5日。

请你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28、材料一 诚信是文明社会的根基。党的十八大对诚信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要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2013116日,第二届诚信中国节系列活动拉开了全社会诚信建设的序幕。

材料二  诚信是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下,社会上出现了失信毁约、制假贩假、坑蒙拐骗、欺上瞒下等诚信缺失现象,少数国人甚至把一些丑陋行为带到境外,致使我国几千年礼仪之邦的文明美誉遭到质疑和嘲讽。国之威,民之信,化解诚信危机,重塑诚信风尚,已经成为13亿中国人共同的责任和愿望。

(1) 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为什么要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5)

(2) 针对材料二中的现象,有人认为只需依法打击失信行为便可重塑诚信风尚。 请你评析这一观点。(7)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