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深圳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杨绛先生的晚年,依然精力充沛,充满了创作的激情。

B.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面对校园欺凌,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

D.互文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它能起到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练的表达效果。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未来5年,我国出境游客数量将达到5亿次左右,周边国家将率先受益。

B. 世代传承的好家风,能让我们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

C. 今年春季的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倍多,抗旱保苗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D. 好的经验会带来好的效果,因此在落实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和引导,防止不被用歪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9年5月12日,广州第九届“荔枝湾·新西关”民俗文化节在广大市民的见证下拉开了帷幕。

B.“亚洲文化嘉年华”活动旨在使亚洲各民族的心灵连接起来为目的,向世界展现一个和平的亚洲。

C.具有中国民族精神和艺术风格的动漫,不仅在国际上深受欢迎,而且也受到国内青少年的热烈追捧。

D.全文阅读是深圳文化建设的闪亮名片,深圳被联合国教研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慰(kuān   顶(qióng   莺飞(zhǎng

B. 日(   实(dūn   然而止(jiá

C. 大(shuò   时(shà   词夺理(qiǎng

D. 级(shí   诚(qián   石烂(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作者由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居无定所的穷苦百姓,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1)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_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3)_________________,不识字烟波钓叟。(《沉醉东风·渔夫》)

(4)_________________,满川风雨看潮生。(《淮中晚泊犊头》)

(5)孤村落日残霞,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教材推荐给中学生的两部课外阅读名著,相信你一定读过这两部作品,请你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著名钢琴大师_________和英语特级教师_________

(2)“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一一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原苏联_____,主人公是_____,他在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

 

(4)这部小说回答了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张衡一号:天基测震显神通

●张保淑

①2018年2月2日,“张衡一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是中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天基观测平台的首颗卫星,它能够发挥空间对地观测的大动态、宽视角、全天候优势,通过获取全球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观测数据,对中国及其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它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立体地震观测体系的建设,开辟探索地震监测预测的新途径。

②为什么要“舍近求远”,依靠运行在500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上的卫星探测地震 信息呢?

③地震往往发生在地下数十公里处,人类目前的最大钻探深度远远不及此。看不见,够不着,正是地震研究面临的现实困难。地震发生前,地球岩石的摩擦破裂会产生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会往大气层传播;地壳运动会切割磁力线,造成磁力线的扭曲。因此,电磁是科学家进行地震研究的重要手段。由于受条件限制,地面监测台网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和海域地区缺乏必要的观测能力,对地震预测预报研究迫切需要的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的监测能力也不足;同时,由于破坏性地震、尤其是重特大地震事件发生的小概率特性,再加上地面覆盖范围相对较小,难以获取足够地震震例。因此,建立电磁卫星观测系统,获取全球破坏性地震震例,来进行地震科学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张衡一号”也由此应运而生。

④“张衡一号”是1.4米见方的立方星,重量约700公斤。除了伸展的单片太阳能板之外,还有6条长长的“触角”,即卫星伸杆。“张衡一号”的“触角”堪称魔幻,一方面,它展开后达到近5米而收拢时仅有手掌大小;另一方面它形态变化具有超稳定性,即使经历从零下100摄氏度到零上100摄氏度极大的温度交变,其承载的有效载荷位置变化不大于一枚硬币厚度。伸杆的有效应用,极大突破了卫星本体尺寸对载荷探测需求的约束,把星上探测载荷之间的距离由不到2米大幅延展到超过10米,而这样做正是适应卫星载荷功能协调,达到卫星磁洁净度指标的必然要求。这使得“张衡一号”的磁强计灵敏度达到可以分辨出背景磁场五百万分之一的信号,相当于感知一只蚊子落在人身上产生的重量的信号。

⑤“张衡一号”设计寿命5年,卫星的设计指标和载荷配置均超过国外同类卫星。采用通用小卫星平台,搭载感应式磁力仪、高精度磁强计、电场探测仪、GNSS掩星接收机、等离子体分析仪、高能粒子探测器、朗缪尔探针和三频信标发射机等8种载荷,填补了中国在近地磁场精确探测领域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⑥在对地观测效率方面,“张衡一号”每5天实现对地球上同一地点的重访;就覆盖区域而言,卫星观测到地球南北纬65°内的广阔范围,重点观测区域覆盖我国陆地全境和陆地周边约1000千米区域以及全球两个主要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张衡一号”每年可以收集到全球10多次7级以上地震和150次左右6级地震的信息。卫星监测一年的信息量,地面监测需要20多年,能够帮助科学家提高对地震孕育发生规律的认识。

⑧这颗配备良好、致力于获取空间探测和地震活动之间关联性的卫星,将成为地震科学研究的重要贡献者。

【1】文章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张衡一号”卫星?

【2】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⑦段中画线句子中的“多”和“左右”两个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张衡一号的“神通”有哪些?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明月清风,荒漠戈壁,是自然的给予;成功快意,失落伤怀,是生活的给予;点赞鼓励,吐槽鞭策,是他人的给予……我们在获得中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

请以“给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