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编年体通史著作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汉书》 D.《后汉书》
2、他是南宋抗金名将,他率领的军队纪律严明,英勇善战,收复了建康,取得郾城大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后被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他是
A. 岳飞 B. 文天祥 C. 陆秀夫 D. 辛弃疾
3、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在八天时间内,揽阅奏折1160件,处理政事339件。朱元璋的忙碌和下列哪项措施直接相关?( )
A.设立行省
B.设置厂卫机构
C.废除丞相
D.设立军机处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被后人称为( )
A. 医圣 B. 书圣 C. 诗圣 D. 诗史
5、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西夏并立,其原因是( )
A. 国防虚弱 B. 豪强争权
C. 藩镇割据 D. 分封诸侯
6、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大一统国家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陈后主 D.唐高祖
7、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
A.姚崇 B.玄奘 C.元昊 D.鉴真
8、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
A. 罗贯中 B. 施耐庵 C. 吴承恩 D. 汤显祖
9、康乾盛世时期(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统治时期)从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得以普遍种植,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原因
A.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B.科学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C.长期战乱,人口锐减 D.康乾盛世人口激增
10、“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上述语句描写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郑和下西洋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游
D.文成公主入藏
1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的主要目的是( )
A.强化君主专制 B.提高办事效率
C.让“群臣”监督皇帝 D.精简政府机构
12、“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由1661年的549万余倾增加到1724年的683万余倾;粮食产量有明显提高,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普遍种植;棉花、烟草、茶叶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作物。”材料中“这一时期”是指
A.两宋时期 B.元朝时期 C.明朝前期 D.清朝前期
13、“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①造成藩镇割据、社会动荡的局面
②削弱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⑤有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14、监察法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反腐的一部基本法,既是监察权力进行反腐的“利器”,也是监察权力强化自我规制的“笼子”。宋朝时期分割知州权力并负责监察知州的是
A.枢密院
B.御史台
C.通判
D.转运使
15、面对辽阔的疆域,元朝统治者设置专门机构对台湾和西藏进行有效管理,它们分别是( )
A.澎湖巡检司 宣政院 B.伊犁将军 驻藏大臣
C.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D.枢密院 御史台
16、元朝的创立者来自边境地区,人主中原后,既重视边疆地区的治理,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元朝时,中央政府对西藏、台湾地区行使行政管辖,以下哪些机构能作为佐证( )
A.宣政院、台湾府
B.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C.安西都护府、台湾府
D.西域都护府、澎湖巡检司
17、《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堪称史学双壁。这两部著作都有可能记述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
B.唐玄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18、对于两宋的研究与思考成为近来热门话题。以下不属于北宋、南宋的共同点的是
A. 给少数民族政权交纳岁币
B. 都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
C. 都与辽政权进行过战争
D. 都与西夏、金并立过
1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的这句诗描写的是宋代的什么节日?
A. 元旦
B. 中秋
C. 清明
D. 寒食
20、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时,进行了如下归纳整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唐朝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B.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的词豪迈奔放
C.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关汉卿
D.明朝曹雪片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21、下图人物是_____。
22、郑和下西洋
(1)条件:________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
(2)目的:提高________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时间:从1405年到________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4)到达地区: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东海岸和________沿岸。
(5)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3、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措施:
①顺治帝接见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达赖五世,赐予“_____”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格鲁派首领为“____”的封号。
②雍正时,清朝开始设置_____。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③1793年,清朝颁布《_____》,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④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_____,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
(2)影响: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24、科举考试的变化
(1)命题范围: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2)答卷格式: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________”。
(3)特点:内容空疏,形式________,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4)历史影响:应试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________”“________”,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25、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____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宋代的印刷技术有了新的突破,这就是_____的问世。
(2)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____发明的。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到了元代,著名的科学家王祯在《____》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____。元朝中期,出现了____印刷。
(3)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____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26、填空题,请根据提示补全相应的历史信息 。
(1)结束魏晋南北朝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_。
(2)北宋最具代表性的史学巨著是《_____________》。
(3)金与南宋对峙的分界线是淮水至___一线。
(4)1684年,清朝设立了________,隶属福建省。
(5)被外国学者称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_____________》。
27、填空题:(5小题)
(1)司马光的____________与司马迁的____________,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______________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火药和烟火在_______世纪传人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3)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______________、甘薯、______________、花生和____________等农作物。
(4)明朝的科技名著有李时珍的_______________、宋应星的____________和徐光启的_____________。
(5)明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北方___________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__________,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____________修筑的。
28、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创立: ____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____时,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____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____,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____,同时也推动了____。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29、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______》。李时珍编写的《 》是我国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30、康熙帝平定了蒙古贵族噶尔丹的叛乱;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之后清朝政府设置______来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31、 材料一:(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以上内容体现了“太宗”什么思想?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
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2)请你列举出唐朝对外交往的两件典型史实。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3)材料三中的“和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关系?唐朝是怎样加强与这个民族的关系的?(列举两件典型史实)
32、请根据提示信息列举出相对应的人物
(1)唐朝时西行天竺,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_______
(2)南宋抗金名将_______
(3)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_______
(4)推翻明朝的农民起义领导者_______
(5)统一蒙古草原_______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05年,宋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
材料二: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材料一在历史上称什么?最能说明材料二这句话的一次战役是哪次?
(2)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两宋时期我国政权并立,和和战战。请说出三个同时期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名称。
(3)在那战战和和的年代,你认为是战好还是和好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