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道路上常出现下图几种标志,其中与控制噪声源有关的标志是( )
A.
B.
C.
D.
2、喀什地区共享电单车已成为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城市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如图所示,人们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开锁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手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所扫描的二维码为光源
C.手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二维码应位于手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3、当图中的舞蹈演员面对竖直放置的平面镜排练时,她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4、下列现象中,密度变大的是( )
A.铁棒磨成针
B.氧气瓶内的氧气用了一段时间
C.橡皮泥捏成小船
D.冰熔化成水
5、为了准确测量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本的长,下列测量工具最合适的是( )
A.量程:30cm 分度值:0. 1cm
B.量程:30cm 分度值:1cm
C.量程:15cm 分度值:0. 1cm
D.量程:15cm 分度值:1cm
6、为防治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将市区的工厂迁往郊外
B.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
C.在道路两旁种植花草树木
D.在机器上安装消音器
7、2023年12月16日,部分地区出现了寒潮、降雪等天气,郝闻的朋友用照相机拍摄了雪景照片,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B.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面镜
C.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平面镜
8、关于“0dB”的理解,正确的是( )
A.0dB意味着物体不发生振动
B.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弱声音
C.低于0dB也能引起人耳对声音的感觉
D.0dB就是没有声音
9、考古学家观察出土文物时,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往往通过一个光学元件来观察文物,这个光学元件是(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玻璃板
10、如图是在同一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辆车的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0s,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丙运动了18s后遇到甲
C.甲乙相遇时,丙通过的路程是120m
D.甲、乙、丙30s内平均速度相等
11、如图所示,烧杯里装着酒精,试管中装着水,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78℃,水的沸点100℃,给烧杯加热使杯中酒精沸腾,继续加热,则( )
A.试管中的水温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B.试管中的水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试管中的水将沸腾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12、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且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杯水的温度高低顺序为( )
A.t甲=t乙=t丙
B.t甲>t乙>t丙
C.t甲<t乙=t丙
D.t甲<t乙<t丙
13、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A.水母
B.萤火虫
C.月亮
D.发光的霓虹灯
14、关于物质的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常我们所说的“铁比棉花重”是指铁比棉花质量大
B.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它的质量不断减小,密度不断减小
C.一杯水倒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15、下列实例中目的是减小摩擦的是( )
A.甲乙
B.甲丁
C.丙丁
D.乙丁
16、关于密度公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同一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ρ与m成正比
B.对于同一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ρ与V成反比
C.对于同一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m与V的比值一定相等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17、小红面朝镜子前后移动,观察到自己远离平面镜时,自己的像也远离平面镜,靠近平面镜时,自己的像也靠近平面镜,她仅根据该现象提出:“像到镜子的距离与自己到镜子的距离相等”,这一说法在科学探究中属于( )
A.实验结论
B.交流与评估
C.设计实验、收集数据
D.发现问题、提出猜想
18、如图所示,航天员在太空舱中准备用乒乓球拍去击打下方的水珠。乒乓球拍从地面到太空中的空间站后,质量的变化情况是(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确定
19、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物体路程之比为2∶1,运动速度之比为3∶2,则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为( )
A.3∶1
B.1∶3
C.3∶4
D.4∶3
20、下列生活、生产中的器具,其工作原理主要利用了紫外线特性的是( )
A.感应式水龙头
B.声光双控路灯
C.电焊用面罩
D.验钞机
21、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22、根据生活经验,下列说法与实际相符合的是( )
A.中学生大拇指甲的面积约
B.一支中考涂卡所用2B新铅笔的长度约1.75cm
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g
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
23、为防止制作油炸食品时烫伤,人们专门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加长筷子。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这种筷子的长度最接近( )
A.
B.
C.
D.
24、如图所示,某日午后太阳发出的一条光线AO,照射到一块平面镜上,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OB射出,并在东侧的墙面形成一个光点P。光线AO与OB的夹角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
B.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C.若平面镜绕O逆时针转过,反射角会减小
D.当太阳向西下落时,照射在墙壁上的光点P向下移动
25、在水平地面上,用100 N的力在2 s内沿水平方向拉着重为200 N的小车前进了2 m,则在这一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___J,物体重力做的功为__________J,拉力做功的功率是__________W.
26、如图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吊着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小球被弹起,此现象说明________。若图中所示的实验在月球上进行,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塑料球________出现前面的现象,站在旁边的人_______听到声音(选填“会”或“不会”)。
27、《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霜”的形成是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一过程中需要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8、如图所示,这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鸟鸣器发声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拉动棉签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
29、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600N的货物,绳子自由端被竖直上拉6m,额外功为300J,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_______。
30、如图所示,甲图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___________产生;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 ___________中传播;丙图中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 ___________来判断的。
31、如图所示,小明与小芳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使用时,“土电话”不与脸部接触。
(1)通话时,传声的物质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4)这种“土电话”能在月球上使用吗?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
32、一般人体正常体温为______°C;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______°C。最小分度值为______°C,此时示数为______°C,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为了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选用的杠杆上应______(选填带有刻度/没有刻度),挂钩码前应该使杠杆处于______。
33、小萌同学以5m/s的速度从家里骑车12min到达中考考点,小萌家距考点____km。
34、晚上小远在客厅看电视时,为了不影响奶奶休息,小远采取了两种方案:①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小一些,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②把房间的门关严这是在________中减弱噪声.妈妈看到后,建议小远带上耳机看电视,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了噪声对奶奶的影响.
35、探究“水沸腾时的规律”实验中,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 … | 3 | 3.5 | 4 | 4.5 | 5 | 5.5 | 6 | … |
温度/oC | … | 92 | 95 | 98 | 98 | 98 | 98 | 98 | … |
(1)图中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实验表明,水的沸点为______oC;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
(3)已知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oC,由此可推断出,实验地的大气压______(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1标准大气压;
(4)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5oC,利用沸腾知识,要从甘蔗酒中分离出酒精,加热甘蔗酒时控制的适宜温度可为______(只填序号)。
A.60oC
B.80oC
C.100oC
36、如图所示的小球重10N,用弹簧测力计挂着小球,并使小球的体积浸在装有水,底面积为0.05m2的容器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N。(
水=1.0g/cm3,g=10N/kg)
(1)求小球此时受到的浮力;
(2)求小球完全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7、地震时在震源处同时产生横波和纵波并向外传播,两列波传播速度不一样,首先到达地面的是纵波,接着横波传来,测得纵波与横波的传播速度分别为6km/s和3.5km/s,一次地震中,某地震观察站测得纵波到达时间为14h30min,横波到达时间为14h33min20s。
求:(1)两列波到达的时间差是多少s?
(2)该观察站距震源多少km?
38、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实心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容器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其底面始终与水面平行),使其逐渐浸没入水中某一深度处,如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数据图像(容器厚度不计,忽略液面变化,g=10N/kg),求:
(1)圆柱体的重力为 ______N,圆柱体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 ______N;
(2)圆柱体的密度?______
(3)圆柱体在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______
(4)若盛水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当圆柱体完全浸没时与圆柱体未浸入水前相比较(水未溢出),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增加了多少?______
39、作出图中物体AB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40、厦门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自然保护区。请画出图中白海豚受的重力示意图。
41、 在图中完成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