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三明七年级质量检测物理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者的速度之比为2∶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3,时间之比为(  )

A.8∶3

B.2∶3

C.3∶4

D.6∶1

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50g

B.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为800mm

C.完成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约是30s

D.近几年保定冬季平均气温约为10℃

3、光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以呈现。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山在平静湖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筷子插入水中的部分“折断”了是光的色散现象

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

D.师容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4、下面四幅图中由升华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

A.冰雪消融        

B.清晨的露珠

C.寒冬冰雕变小

D.树枝上的雾凇

5、如图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ρρ

B.ρρ=4∶1

C.若m=m,则VV

D.若V=5cm3,则m=10g

6、一束光线和水平镜面的夹角是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是40°

B.反射角是40°

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可能不变

D.反射角是50°,入射角是50°

7、乐理中,音名、唱名、频率的关系如表格所示,则(  )

音名

C

D

E

F

G

A

B

唱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频率/Hz

256

288

320

341.3

384

426.7

480

A.相比D音,发G音时,音调更低

B.唱名为Mi的音,每分钟振动320次

C.音名为B的音,频率最高,响度最大

D.相比C音,发A音时,声源每秒振动次数更多

8、下列对图中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用无线电才能对话,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B.乙图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色

C.丙图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

D.丁图B超检查身体应用声能传递信息

9、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熔点是80℃

B.该物质熔化总共花了7min

C.在第3min的时物质处于液态

D.该物质为非晶体

10、夏天,我们走在石峰大道的树荫底下,常常可以看到地面上有大小不同的光斑(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11、书本静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B.书受到的支持力和桌子的重力

C.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的重力

12、在图所示的四幅小图中, 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  )

A.   

B.   

C.   

D.   

13、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9秒83的半决赛第一名成绩闯入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他的成绩为9.99s。测得在第5秒时的速度为9.5m/s,冲线时的速度为10.3m/s。根据上述数据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在前5s内,苏炳添的平均速度大于9.5m/s

B.在后4.99s内,苏炳添的平均速度等于10.3m/s

C.前50m所用的时间,等于后50m所用的时间

D.这次百米赛跑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大于10m/s

14、判断下列哪一个过程是属于物态变化过程(  )

A.将铁块加热至140℃

B.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

C.把大冰块锤成小冰块

D.烈日炎炎,户外缸中的水越来越少了

15、将某固体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从BC的过程温度不变,不吸热

B.48℃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C.该物质是非晶体

D.该物质熔化过程所花时间为10min

16、中国最年轻的兵种——特种兵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黑色特种作战消音靴,最神奇的是穿消音靴上天、入地、下海时,所产生的声音非常微弱.下列关于消音靴说法正确的是

A.消音靴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消音靴能够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消音靴能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特种兵所穿的消音靴主要是防止音调过大而暴露目标

17、下列自然现象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升华

B.炎热的夏天,积水干涸﹣﹣液化

C.深秋的早晨,“雾凇”晶莹﹣﹣凝华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熔化

18、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智能配送机器人被广泛使用,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输入取货码、扫描二维码等多种方式取货。如图是某款机器人正在送货的情景,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扫描二维码时,二维码是光源

B.机器人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C.二维码中各个区域对色光的反射能力不同

D.“刷脸”时,面部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以内

19、有害物质中 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5μm=2.5μm×10-6m

B.2.5μm=2.5×10-6m

C.2.5μm=2.5×10-6cm

D.2.5μm=2.5×10-9m

20、关于光的各种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壮观的天文现象日全食,是阳光在大气中的折射导致的

B.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镜面反射的结果

C.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D.阳光通过茂密的树叶缝隙在地面形成“亮斑”,说明光发生了折射

21、“热管”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大的装置,它比铜的导热本领大上千倍。“热管”的结构并不复杂,它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衬了一层多孔材料,叫作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容易汽化的液体(如图所示)。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热管内液体在热端汽化吸热

B.热管内气体在冷端液化放热

C.热管内液体在冷端汽化吸热

D.热管可用于制作航天器的散热设备

2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在交流与合作基础上进行如下六个环节,①评估;②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③猜测与假设;④提出问题;⑤分析与论证;⑥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正确排列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⑥⑤③②①

C.③④⑥①②⑤

D.④③②⑥⑤①

23、下面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B.语音识别系统主要是辨别声音的音调

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能被反射

D.道路边噪声隔离墙是在发源地减弱噪声

24、如图所示,北京时间2023年10月14日,今年第二次日环食现身天宇。下列选项中,与此天文现象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笔在水中“折断”

B.海市蜃楼

C.夜间路上清晰的路牌

D.墙上的手影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两辆小车是____;经过5s后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车,它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

26、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通过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煮面条都要用高压锅,是因为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强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水的沸点就______(选填“越高”或“越低”)。

27、_____________叫质量,如果宇航员将质量为50克的矿石从地球带到月球,其质量为_______千克。一块冰熔化成水,其质量是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一种______,不会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

28、1)图甲中物块的长度为_____cm;(2)图乙所示温度计示数为___℃;

3)图所示时间为___s

29、在SI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_。用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___________

 

30、某同学测得一本书的厚度是8.0毫米,他数了一下,封面和插页共为5张纸,正文部分没有数。他翻到最后看了一下,正文共150页。这本书的每张纸的平均厚度为______毫米,相当于______微米。

31、芜湖大力开展的“一盔一带”安全守护活动中的“一盔”是指骑乘电动车人员须正确佩戴头盔,摔倒时头盔除了可以缓冲撞击,还可以通过______的方式减小头部受到的压强;“一带”是指驾乘汽车人员要系安全带,安全带可以防止汽车在急停时,由于______带来的危害。

32、地球同步卫星的“同步”是以_____作为参照物;坐在行驶的车内,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这里的“后退”是以_____作为参照物。

33、如图所示,汽油机正在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如果该汽油机飞轮转速是1800r/min,则它每秒钟内活塞往复________次,做功________次。

34、如图甲所示,用扳手拧紧螺母,________(“A”“B”)图所示情况的效果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有关.如图乙所示是某人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于弹簧的情景,观察比较CD两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有关.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

(1)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型管两端液面的______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

(2)乙、丙两图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用______两图进行对比;

(3)在图甲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______

(4)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无论老师怎样改变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U形管内的液面始终相平,则你觉得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______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一个体重为600N的人站在漂浮于水面的木筏上,木筏的体积为0.4m3,木筏的密度为0.6×103kg/m3。(g=10N/kg;ρ=1×103kg/m3)求:

(1)木筏的重力;

(2)木伐排开水的体积。

37、某中学物理活动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见下表).一根足够长且裸露在地面的铁管,管中充满水.当气温为20℃时,小组中的一位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管的另一端的同学最多能听到   次敲击声.如果听到最后一次敲击声离听到第一次敲击声敲击相隔时间为1.2s,则这条直铁管长约米?(要求:在空白处写出详细求解过程)

物质

温度(℃)

速度(m/s)

空气

20

340

20

1450

松木

20

3320

20

4900

 

38、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像。若分别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质量均为100g的实心物块,将甲、乙两物块叠放,用一根轻质细绳把它们牢固的系在一起后,放入大容器的足量水中。g取10N/kg。

(1)请通过计算判断:系在一起的甲、乙物块在水中静止时的状态;

(2)求:系在一起的甲、乙物块在水中静止时,排开水的总体积V排总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如图所示,一条入射光线AO由空气斜射入水面。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明折射角γ

40、在图中,OA是光线由水斜射入空气,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时的折射光线。请你作出界面处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41、如图所示的ABCD,是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向光线,试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用作图方法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