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延边州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说话时,重音不同,语意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下列句子加了着重号后语意与括号里的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有话就直说好了)

B.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看一眼就罢了)

C.你为什么一直看着?(其他人就不值得看了吗)

D.为什么一直看着我?(别人都没有这样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些书要浅尝,一些书要囫囵吞枣,另外一些要咀嚼消化。

B.对于这些谣言,我保持缄默,因为我相信过不了多久它们就会不攻自破的。

C.这个著名的风景区,绿树葱茏,碧波荡漾,景色优美,令人目不窥园,流连忘返。

D.每次和好友小聚,海阔天空地畅谈之后,他总觉得自己又有了新的力量。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紫藤萝瀑布》一文标题中的“瀑布”一词,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既描写出紫藤萝盛开的壮观,又暗示生命长河的伟大。

B. 《一棵小桃树》赞颂了小桃树同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揭示了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地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C.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他是近代俄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国文学之父”。

D. 《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yùn)   菜(wā)   发(jì) 吝(sè)

B. (niàng) 清(chéng) 黄(yùn)   繁花叶(nèn)

C. (jì)   南(jǐ)   竦(zhì)   秋风萧(suǒ)

D. (hé)   高(miǎo)  抖(sǒu) 粗(guǎng)

 

5、读下面的诗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本诗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香山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B.题目中的“左迁”是升职的意思。作者李白在听到友人王昌龄升职加官后,写下此诗寄给友人表示祝贺。

C.前两句诗融情入景,表达诗人的关切。其中,“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表达了作者在听说王昌龄走过了“五溪”艰难之地后的欣慰之情,既点名题目,又为下两句抒情作了铺垫。

D.诗歌后两句运用拟人,情景交融,将月亮人格化,把眼前的明月之景与对遥远朋友的关切和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

6、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liàng   发髻 miăo   浑为一谈

B. (líng )   分岐 咄逼人(duō 侍弄

C.cuì 徘徊   蓄(chǔ 翻来复去

D.guăng 儒家 tăng 踉踉跄跄

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秋归辋川庄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释】①辋(wǎng)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②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③黍(shǔ):谷物名,古时为主食。④饷东菑(zī):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饷,送饭食到田头。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地,这里泛指农田。⑤习静:谓习养静寂的心性,亦指过幽静生活。⑥槿(jǐn):植物名,落叶灌木,其花朝开夕谢。古人常以此物悟人生枯荣无常之理。⑦露葵:经霜的葵菜。葵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称。⑧野老:村野老人,这里指诗人自己。⑨争席罢: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项是(       

A.《游山西村》首联渲染丰收之年农村宁静、欢悦的气氛。“莫笑”道出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

B.《秋归辋川庄作》首联写山上所见。“迟”把雨天炊烟写得十分传神,表现出闲散安逸的心境。

C.《游山西村》和《秋归辋川庄作》两首诗的颔联都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描摹美丽的自然风光。

D.《游山西村》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秋归辋川庄作》表达了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

(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七》)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处决如流

(2)他日补旧纸      

(3)帝嫌其人

(4)帝怒形于

2用 “/”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各停顿一处。

(1)他 日 补 缀 旧 纸   (2)刑 赏 者 天 下 之 刑 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2)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

4下列句中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岂得喜怒专之

A. 天下事为己任   B. 跪而拾之   C. 为师矣   D. 疾也

5甲乙两文都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概括出两文分别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古诗文积累。(8分)

14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2)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3)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4)   ,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5)《春夜洛城闻笛》诗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语句是    

(6)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风

林斤澜

①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②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③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④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些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⑤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⑥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春风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⑦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噶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⑧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鞍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⑨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欢喜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⑩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淡淡的阳光,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⑪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1文章开头的“春脖子短”是什么意思?

2作者写北国的春风,为什么还要在第4段写江南的春天?

3请从修辞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4从全文来看,北国的春风有哪些值得作者怀念?

11、填空。 

⑴本文作者是 _______国作家________,课文是在____________ 这一历史背景下创作的。本文是以____________ 为线索安排情节,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顺序展开的。

⑵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_ ,它以刻画________为中心,通过完整的___________________ 来反映生活。它的情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部分。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⑶《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生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________和对祖国的________,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________,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因为有一位好妈妈,我们的日子甜如蜜糖;因为有一位好老师,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因为有一位好伙伴,我们的生活幸福荡漾……请以“因为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②字数在600—800之间。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