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
A.中考期间考场周边工地停止施工
B.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真空窗
C.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
D.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
2、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是赞美泉城济南趵突泉美景的佳句.其中“波涛声震大明湖”形容了泉水喷涌时产生的声音( )
A.音调非常高
B.音色非常美
C.响度非常大
D.节奏非常快
3、将一个体积为的铁块挂在木块下端,把铁块和木块依次慢慢浸入装水的量杯中,当木块一半体积浸在水中时,量杯中水面由
刻度处上升到
刻度处。已知木块的质量为
,则木块的密度为( )
A.
B.
C.
D.
4、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
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
B.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
C.病人发烧时常用湿毛巾敷头部
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
5、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了声传递能量的是( )
A.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用次声波预报海啸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6、下列有关估算符合实际的是( )
A.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dm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小明同学的质量约为45mg
D.成人步行速度约为4km/h
7、如图所示,小红身高1.6m,站在1m高平面镜前,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红在平面镜中的像高度一定比1.6m矮
B.若小红走近平面镜,则她在镜中的像会变大
C.由于镜子太矮,小红不能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D.若小红以1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则镜中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也是1m/s
8、两实心物体质量之比为4:5,体积之比为3:4,密度之比为 ( )
A.4:3
B.3:4
C.15:16
D.16:15
9、下列关于紫外线与红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餐馆里常用紫外线来消毒杀菌
B.用紫外线照射人体总是有益的
C.红外线可以传递光能,而紫外线不能
D.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鉴别纸币的真伪
10、测量一个硬币的直径,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1、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12、密度公式因能被写成如图所示的样式而被称为“物理最美公式”。关于该公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
B.由不同种类的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
C.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D.根据公式物质密度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13、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一定是 3×108km/s
B.在光的反射或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C.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光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4、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云里行。”中所描写的“天在清溪底”和“人在云里行”两种情景,是光的( )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
D.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
15、小丽发现用电吹风吹干湿发时,用高速热风并将头发散开,会干的更快些,她与同学们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后,提出了下面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头发干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B.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C.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有什么关系?
D.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什么关系?
16、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直接实验的结果
B.牛顿第一定律是对亚里士多德说法的肯定
C.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理论推导的
D.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推理得出的
17、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测量时错误操作引起的
B.认真测量可避免误差
C.采用精密仪器可避免误差
D.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少误差
18、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传播声音的介质
D.音色
19、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值与估计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B.只要选用精密仪器并仔细认真地测量,误差就能避免
C.准确值与估计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D.选用精密仪器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0、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 )用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揭开了颜色之谜。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沈括
21、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
B.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D.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2、如图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视力表在镜中的像到被测者的距离是4.6m
C.视力表在镜中的像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D.在平面镜后方放置一块不透光的挡板,被测者不能看到视力表在镜中的像
23、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24、在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情况的分别是( )
A.②和④
B.④和②
C.②和①
D.③和①
25、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ρA______ρB,ρB______ρ水。(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6、请给下列实例填上适当的单位。
(1)某一中学生身高是165 ______;
(2)初二学生跑100m用时约14.3 ______。
27、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用一个水平推力把物体A向右移动(不落地),如图乙,则物体A在移动过程中,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_,压强________,所受摩擦力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8、温度是指物体的______,常用的是摄氏温度用符号______来表示,这种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______的温度定为0℃,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______℃;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用来测量一个37℃的正常人体温,如果当天气温为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
29、汽车刹车后能继续前进,是因为汽车具有___________,最后停下来,是因为受到地面___________的作用。
30、一均匀的长方体浸没在液体中,如图11所示。已知它的底面积为S,上表面所处深度为h1,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h2,则长方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表达式为__________,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表达式为__________,上下两表面的压力差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可推测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液体的密度ρ液为和g为已知量)
31、唱歌,鼓掌、踏步、牙齿相叩,身体的不同部位可以发出各种声音.鼓掌声是由于手掌_______产生的;很难听到甩动胳膊发出的声音,是因为胳膊甩动的频率_______(选填“高”或“低”).
32、刚泡好的一杯茶,浮在水面上的茶叶受到的浮力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受到的重力;用手转动茶杯,发现茶叶几乎不动,其原因是由于_____。
3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 65km=_____cm;(2) 120μm=_____m;(3) 48min=_____h;(4) 15dm3=_____mL。
34、我们按物质存在的状态,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和_____ 三种状态.
35、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装置。
(1)小华将系于小纸片两端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钩码,使作用在小纸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实验中选择小纸片的目的是______(考虑/不考虑)小纸片的重力。当细线两端钩码相同时,小纸片静止不动,说明两个力平衡时的大小相等;
(2)当小纸片静止不动时,小华将小纸片扭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纸片不能静止不动,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______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实验过程中如果想探究不同体的两个力能否平衡,小华如何去作______;
(4)在探究同一个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题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的原因是______。
A.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纸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资料
C.容易让小纸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纸片容易扭转
36、
【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甲),看到手指 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乙),看到房屋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明在图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 光屏上像 的大小
|
40
| 13.5
| 缩小
|
30
| 15
| 缩小
|
20
| 20
| 等大
|
15
| 30
| 放大
|
10
| 光屏上没有像
| |
8
| 光屏上没有像
|
【结论与应用】
(1)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 。
(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 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
37、小明沿直线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前三分之一路程的速度为,后三分之二路程的速度为
,求全程的平均速度v。(写出对应的推导过程)温馨提示:推导过程中需要的物理量请提前设定。
38、若从地球发出一道强激光到火星上,要经过大约3.2min才能到达。
(1)请你估算地球到火星的距离。
(2)我国在2020要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器,若该探测器以5.76万千米每小时的速度离开地球,这个探测器到达火星的时间约为多少天?(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9、在图中作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40、如图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 A1,水中另有一发光点A2.人在空气中看到A1 在水中像的位置就是 A2 在水中的像的位置.请画出:
①A1 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②A2 发出的光经折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__________)
41、用滑轮组提升物体如图,请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