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辆大卡车和一辆小汽车沿平直公路自东向西行驶,站在路边的小明先后两次看到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相对路边的树,大卡车是静止的
B.相对大卡车,路边的树向西运动
C.相对大卡车,小汽车向东运动
D.相对小汽车,大卡车向东运动
2、下列事例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被捏扁的橡皮泥
B.由热变冷的铁锅
C.烧杯中正在沸腾的水
D.从地球带到太空的冰墩墩
3、在本学期的物理学习中,我们用到了多种科学探究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中,用乒乓球显示音叉的振动用到控制变量法
B.在“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的实验中用到控制变量法
C.在定义速度时,用到比值法
D.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到等效替代法
4、如果用时间与物体通过路程的比值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则速度的单位可以是s/m,那么( )
A.10s/m比10m/s快
B.5s/m比5m/s一样快
C.1s/m与1m/s一样快
D.0.1s/m比10m/s快
5、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一组是( )
A.太阳、月亮、工作的台灯
B.闪电、镜子、发光的水母
C.太阳、烛焰、波光粼粼的水面
D.火焰、工作的手电筒、发光的萤火虫
6、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为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
B.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C.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D.乙物质的密度为
7、甲、乙、丙三列动车组同时停靠在海阳站.一段时间后,甲列车上的人看到乙列车相对自己向东运动,乙列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列车都相对自己向西运动,而丙列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上的树木向东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列车必定向西行驶
B.乙列车必定向东行驶
C.丙列车必定向西行驶
D.甲、丙两列车的行驶方向必定相同
8、两支内径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C.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D.内径粗的升得低,但示数相同
9、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现两次的声音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立即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下列是关于一名普通中学生的体积,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11、小明站在平面镜前1m处时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当他后退1m,镜中的像大小变化情况以及镜中的像与他的距离变为( )
A.不变,2m
B.变大,2m
C.不变,4m
D.变大,4m
12、“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13、爱观察的小明发现,炎热的夏天,人们常穿着颜色浅的衣服,而寒冷的冬天,却穿着颜色深的衣服。思考后他提出: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D.分析与论证
14、某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物体的长度进行了5次测量,结果如下:12.39cm、12.39cm、12.38cm、12.37cm、12.19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0cm
B.12.382cm
C.12.344cm
D.12.38cm
15、在某海域执行任务的“海巡01”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能向四周传播
B.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
C.声波能传递信息
D.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使声传播得更远
16、在下列事例中,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邮票
B.看电影
C.欣赏鱼缸中的金鱼
D.水中的月亮
17、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小明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
B.课间操的时间约为
C.教室门框的高度约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
18、如图所示,汽车正在使用倒车雷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
B.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
C.倒车雷达是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D.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波的反射
19、发声体甲和监测器均固定,测得甲发出声音的特性变化如图,则( )
A.声音的音调不变
B.甲振动幅度不变
C.声音的响度不变
D.甲每秒振动的次数减少
20、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2.0×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b的两倍
D.c的密度与它的质量、体积有关
21、如图所示,下列对基本测量仪器的操作和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待测物体,且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
B.图乙,测量铅笔长度时,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小误差
C.图丙,读数视线错误,按此方法读数所测液体的体积偏大
D.图丁,测量液体质量的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不影响测量结果
22、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明坐在甲车厢向乙车厢观望。突然,小明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对面列车的车尾他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第一次判断是错误的,因为没有选择参照物
B.以小明乘坐的列车为参照物,对面的列车是运动的
C.“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这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D.发现“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这是以对面的列车为参照物
23、晓燕同学在学校今年秋季运动会50米赛跑中以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
处的速度是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
,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24、从古至今,我们从未停止过对光学的探索,今天就让我们循迹追光之路吧。
(1)题图是小明结合追光年代尺梳理的思维导图,Ⅰ处可补充的现象是( )
A. 金燧取火 B. 小孔成像 C. 隔墙观景 D. 削冰取火
(2) 题图甲是用照相机拍摄的“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场景。为了使拍摄的人像变大,应使( )
A. 相机前移,镜头前伸
B. 相机前移,镜头后缩
C. 相机后移,镜头前伸
D. 相机后移,镜头后缩
(3)巡天空间望远镜可获取宇宙全景的高清晰图像,成像原理与下列哪种类似( )
A. 小孔成像 B. 平面镜成像
C. 汽车观后镜成像 D. 凸透镜成像
25、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孔. 向外拉动活塞,注射器内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_____现象,此过程_____热;再推压活塞,会看见注射器中又出现了液态乙醚,这是用 ______的方法使气体液化
26、一根钢管,已测得管的内直径为7.2mm;现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量钢管的外径,读数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钢管壁的外径是_______mm,厚度是___mm.
27、如图所示是测某温度时,部分温度计的示意图,液面稳定在如图所示位置。则所测温度应为 ℃,读作 。
28、果农常用保鲜袋包水果,目的之一是减少水果中水分的______。夏天,小明在户外游泳池游泳,当他上岸后感觉很冷,一阵哆嗦,其原因是______。
29、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kg =___________g,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5t =_______kg, 一枚邮票的质量为50 mg=___________kg,初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30g=___________mg。
30、给下列测量结果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换算。
(1)一名同学的身高是16.4______;
(2)一个乒乓球的体积约为35mL=______cm3。
31、(1)图中斜面底边水平,木块静止在斜面上,O点为其重心,可用带箭头的线段____表示木块所受重力示意图(选填“
”或“
”)。
(2)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
(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32、2022年4月30日11时30分,我国在东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以“一箭五星”方式将五颗卫星成功发射。如图所示,火箭离开发射船后,发射船静止时所受浮力 ___________,发射船下表面受到的海水压强 ___________。(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重力和底面积都相等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等且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分别用F甲、F乙表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用p'甲、p'乙表示,则F甲___F乙,p'甲___p'乙。(均选填“>”、“=”或“<”)
34、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__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________ 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
35、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m/s,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4.5m/s B. 4.8m/s C. 5m/s D. 10m/s
36、
37、张先生驾车从遵义到贵阳旅游,汽车以 90km/h 的平均速度行驶 0.5h 到达乌江,休息0.5h 后,再以 100km/h 的平均速度行驶 1h 到达贵阳。求:
(1)遵义到乌江,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________---
(2)遵义到贵阳,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
38、
潜艇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潜艇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射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kHz到 kHz。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 。(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3)由上述材料可以分析,当火车鸣着笛驶向我们时,我们听到的笛声的音调会 (选填“变高”或“变低”)。
(4)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理由是: 。
(5)小亮在关注大海中的潜艇时还发现海水不容易结冰,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亮同学用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质量均为lkg的纯冰、淡盐冰、浓盐冰,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并得到图二的三条温度变化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
A.由②号图象可知,淡盐冰在10min时开始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此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B.分析三条曲线我们可知下雪天在路面撒盐是为了 (选填“升高”或“降低”)水的凝固点。
39、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40、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____)
41、如图画出下面杠杆F1和F2的力臂.